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王方慶 唐代武周時期宰相

王方慶 唐代武周時期宰相

本 名:王綝

別 稱:王方慶

字 號:字方慶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雍州咸陽

主要作品:《魏鄭公諫錄》

主要成就:擔任宰相擅長書法

王方慶起傢越王府參軍,受司馬遷、班固二史於記室任希古,希古它遷,就卒其業。武後時,累遷廣州都督。南海歲有昆侖舶市外區琛琲,前都督路元睿冒取其貨,舶酋不勝忿,殺之。方慶至,秋毫無所索。始,部中首領沓墨,民詣府訴,府曹素相餉謝,未嘗治。方慶約官屬不得與交通,犯者痛論以法,境內清畏。議者謂治廣未有如方慶者,號第一,下詔賜瑞錦、雜彩,以著善政。轉洛州長史,封石泉縣子。遷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進鳳閣侍郎。

神功初年,清邊道大總管武攸宜破契丹凱還,且獻俘,內史王及善以孝明帝忌月,請鼓吹備而不作,方慶曰:“晉穆帝納後,當康帝忌月,時以為疑。荀詢謂《禮》有忌日無忌月,自月而推,則忌時忌年,俞無理據。世用其言。臣謂軍方大凱,作樂無嫌。”詔可。武後幸玉泉祠,以山道險,欲禦腰輿。方慶奏:“昔張猛諫漢元帝'乘船危,就橋安'。帝乃從橋。今山阿危峭,隥道曲狹,比於樓船,又復甚危,陛下奈何輕踐畏塗哉?”後為罷行。方慶嘗以“令,期及大功喪,未葬,不聽朝賀;未除,弗豫享宴。比群臣不遵用,頹紊教誼,不可長”。有詔申責,內外畏之。

武後嘗就求羲之書,方慶奏:“十世從祖王羲之書四十餘番,唐太宗求之,先臣番上送,今所存惟一軸。並上十一世祖王導、十世祖王洽、九世祖王珣、八世祖王曇首、七世祖王僧綽、六世祖王仲寶、五世祖王騫、高祖王規、曾祖王褒並九世從祖王獻之等凡二十八人書共十篇。”後禦武成殿遍示群臣,詔中書舍人崔融序其代閥,號《寶章集》,復以賜方慶,士人歆其寵。以老乞身,改麟臺監,修國史。唐中宗復為皇太子,拜方慶檢校左庶子。

後欲季冬講武,有司不時辦,遂用明年孟春。方慶曰:“按《月令》‘孟冬,天子命將帥講武,習射禦,角力。’此乃三時務農,一時講武,安不忘危之道。孟春不可以稱兵。兵,金也,金勝木。方春木王,而舉金以害盛德,逆生氣。孟春行冬令,則水潦為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今孟春講武,以陰政犯陽氣,害發生之德,臣恐水潦敗物,霜雪損稼,夏麥不登。願陛下不違時令,前及孟冬,以順天道。”手制褒允。

是歲,真拜左庶子,進封公,奉入同職事三品,兼侍太子(李弘),更‘弘’為‘崇’;沛王(李賢)為太子,讀書,王方慶奏人臣於天子,未有斥子名者。晉山濤啟事,稱“皇太子不名,孝敬為太子,更‘賢’為‘文’。今東宮門殿名多嫌觸,請一改之,以協舊典。”制可。長安二年卒,贈兗州都督,謚曰貞。中宗復位,以東宮舊臣,贈吏部尚書。

仿制品  固岸  王坦  福陽橋東  琴韻  新閨蜜時代  祿星  預案  湓浦  北鹽  粘連形成  臺頭北口  偵探團  鄧以蟄  軟體動物  篦齒狀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