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陳明仁
外文名:Chen Mingren
別 名:陳子良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生地: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洪源村(今南橋鎮洪源村)
出生日期:1903年4月7日
逝世日期:1974年5月21日
職 業:軍人
畢業院校:廣州市軍政部講武學校、黃埔軍校第1期、陸軍大學第13期
陳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洪源村(今南橋鎮洪源村)陳傢嶺 人。192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國民革命軍少將旅長、中將師長、軍長、兵團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職。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長沙起義,後任第二十一兵團司令員、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五十五軍軍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4月7日,陳明仁出生於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洪源村(今南橋鎮洪源村)陳傢嶺 一個農民傢庭 。幼時讀過私塾和本地小學。
民國九年(1920年),考入長沙兌澤中學,畢業後回傢鄉白兔潭小學教書。
大革命時期
民國十三年(1924年),不顧傢庭反對,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學習軍事。同年秋轉入黃埔軍校第1期。
民國十四年(1925年),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第一、第二次東征。在東莞戰鬥中,抱病率領一個排沖鋒在前,消滅陳炯明一個營,當即升任連長。在惠州戰鬥中,率領敢死隊最先攻入城內,第一個登上城樓。在慶功會上,總指揮蔣介石命令全體官兵舉槍向他致敬,並當場提升他為營長。
土地革命
民國十七年(1928年),起在國民黨軍隊中任第10師56團團長、第3獨立旅旅長、第88師師長等職,曾參加蔣馮閻戰爭、進攻福建人民政府及“圍剿”閩贛紅軍和鄂豫皖蘇區。後因性格倔強、對上不恭而受到排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被蔣介石召到廬山軍官訓練團學習。後任第2師參謀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入陸軍大學第13期學習。
抗日戰爭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畢業後任第2預備師師長,曾參加抗擊日軍的九江保衛戰和桂南會戰。
民國三十年(1941年),在昆明因頂撞蔣介石而被明升暗降,調任第71軍副軍長。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升任軍長,隨中國遠征軍參加滇西對日軍反攻作戰,率部渡過怒江,攻克號稱堅不可摧的松山要塞。繼而督戰龍陵,命令各師組織敢死隊,采取晝夜輪番進攻的方法,一舉殲滅守軍。爾後率部南下,在友鄰部隊久攻回龍山不克、遠征軍前進受阻的情況下,以“拿不下回龍山,我就死在山頭上”的豪言,指揮所部在接防的第二天即奪取回龍山,並乘勝攻克畹町,同在緬北作戰的中國駐印軍勝利會師,打通中印公路。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中,奉蔣介石之命率第71軍到東北 戰場參加內戰。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率部從永吉向四平進攻,所屬第87師被人民解放軍擊潰。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奉蔣介石“死守四平”的命令,率部抗擊東北人民解放軍的進攻,在丟失五分之三市區、官兵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拼死抵抗至援軍到達。戰後升任第7兵團司令,獲得青天白日勛章。但不久被告發縱兵搶糧而被撤職,調任南京總統府參軍閑職。此後,在好友的勸導和中共黨組織的影響下,思想開始發生轉變,對蔣介石開始產生反感。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任華中“剿總”副司令、武漢警備司令兼第29軍軍長、第1兵團司令,與傾向和平的國民黨長沙“綏靖”主任兼湖南省主席程潛接觸密切。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率部到長沙,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長沙警備司令,同程潛秘密籌劃和平起義。7月,任湖南省主席、省“綏靖”總司令,同南下的人民解放軍建立聯系。8月4日,與程潛等率部通電起義,任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兼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司令。9月,到北京出席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受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接見,並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毛澤東還請他到傢中做客,講到“兩軍相戰,各為其主”,“其他人起義有條件,有條件我們好辦,你沒有講條件,反而使我們難辦。”
建國之後
新中國成立後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四野第21兵團司令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1950年12月,率部赴廣西執行剿匪任務,殲匪特3萬餘人。
1952年1月,所部改編為水利工程隊司令部,領導荊江分洪工程建設。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軍軍長,率部開赴廣東湛江,擔負邊防守備任務。
1974年5月21日,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