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圖海 清朝撫遠大將軍

圖海 清朝撫遠大將軍

本 名:馬佳·圖海

字 號:字麟洲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滿族

出生地:遼陽新城

去世時間: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

主要成就:平定察哈爾、吳三桂叛亂

官 職:太子太保、刑部尚書、撫遠大將軍

封 爵:三等公

謚 號:文襄

馬佳·圖海(?—1681年)原為費莫氏,字麟洲,隸滿洲正黃旗。父穆哈達,世居綏芬河。順治二年(1645年),自筆帖式歷國史院侍讀。順治八年(1651年),擢內秘書院學士,遷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順治十二年(1655年),加太子太保,攝刑部尚書事,後因事奪官。

康熙帝即位,起授正黃旗滿洲都統。康熙六年(1667年),復為弘文院大學士,加世職一等輕車都尉,充《世祖實錄》總裁官。康熙九年(1670年),改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康熙十三年(1674年),隨信郡王鄂札平定察哈爾叛亂。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撫遠大將軍同周昌降服王輔臣,征討吳三桂,封三等公。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疾征還,卒謚文襄,贈少保兼太子太傅。雍正初,追贈一等忠達公,配享太廟。

人物生平

大起大落

圖海早年天資忠愨,性情敦篤。初任筆貼式加員外郎銜。

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改任內國史館侍讀,五月,兼任明史纂修官。這一年,與圖海同時被提為國史館侍讀的有五人,被提為明史纂修官的有九人。

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圖海背著史書跟從順治帝到南苑,順治帝見他舉止穩重,“欲重用之”,恐別人不服,就對眾人說:“這個中書舉止異常,應當依法處置。”眾人都以圖海無罪為他求情,順治帝說:“不然,立刻讓他擔任卿相,才可以滿足他的願望。”因此,立即授予他內秘書院學士。

順治十年(1653年),圖海被晉升為弘文院大學士,列議政大臣,參與機務。

順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因恪勤職守,加太子太保。五月,兼管刑部尚書事。次年考滿,加少保,萌一子入監讀書。可以說,正是由於順治帝的賞識提拔,圖海才迅速成為朝中的股肱大臣。後來順治帝也說:“圖海原系白身,朕破格優擢,任用一品。”

圖海在管理刑部期間,並沒有辜負順治帝的期望,做瞭一些有益的改革,受到時人的肯定。據史載,他與姚文然同定律例,將明代酷法進行刪除,並奏準除去死囚的長伽、匣床,以免獄卒凌虐。又毀掉明代鎮撫司所用的酷刑刑具,如呂公絳、紅繡鞋等,以免後人效法。這些做法,使得“當時翕然頌德”。

但圖海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順治帝對他的寵信日漸減少。

順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圖海管理刑部僅一年多,就被順治帝革去拜他喇佈勒哈番、太子太保,又降三級。

順治十五年(1658年),因江南鄉試作弊一案,刑部“徇庇遲至經年”,“問擬甚輕”,圖海受牽連,被革去少保、太子太保及所加之級。十二月,他奉命同大學士巴哈納、金之俊、衛周祚、李霨等校訂《大清律》。

順治十六年(1659年)閏三月,圖海再次受到嚴重的打擊。起因是侍衛阿拉那與公額爾克戴青傢奴鬥毆於

市,刑部在審理時,判處阿拉那鞭一百,折贖,上奏得準。但十八天後,順治帝下旨嚴辦圖海,圖海被革職,傢產籍沒。這次處罰對圖海來說,當然是非常致命的打擊,丟官敗傢,還險些喪命。

但是順治帝並沒有忘記這件事。在順治十八年十月,他臨終彌留之際,留下瞭遺言:“原任都統圖海,情罪原屈,欲改未及。遇有滿洲都統缺補用。著圖海補授都統。”可知順治帝反省此事,承認圖海是被冤屈的,所以留下遺言,待日後由新皇帝為他彌補。正是因為有瞭順治帝的這句話,所以康熙帝即位後,馬上就授予圖海正黃旗滿洲都統一職。

初試鋒芒

清兵入關二十年來,南明政權、大西、大順農民軍以及各地各階層的抗清鬥爭勢力,幾乎全部被鎮壓下去。這時隻有大順農民軍餘部在郝搖旗、劉體純、李來亨等率領下,據湖廣、四川、陜西三省交界地的隕陽荊襄一帶堅持抗清。清朝為統一全國,安定統治,決定消滅這塊抗清據點。

康熙元年(1662)九月,下令三省各抽調三萬綠營官兵,加上西安駐防八旗,實行會剿。面對十餘萬眾的大敵,郝搖旗等組織農民軍聯合反擊。次年七月下旬於彝陵(今湖北宜昌)附近重創湖廣總督董學禮部。接著,又合師以七萬之眾進攻駐紮在四川巫山縣境的湖廣、四川總督李國英部,清軍戰事不利。八月,清廷決定再加強力量,任命圖海為定西將軍做為靖西將軍都統穆裡瑪的副手,率領禁旅從京師出發,取道荊州前往征剿。圖海至前線後與李國英、提督鄭蛟麟、總兵俞奮起、於大海等實行連營圍困。農民軍乘清兵立足未穩之際,以三千餘眾襲擊俞奮起營地,圖海得報即親自率兵迎戰,擊敗之。終因眾寡之勢懸殊,農民軍各部被圍困在湖廣興山縣一帶,相繼失敗。十二月底,清軍攻破農民軍陳傢坡大營,劉體純自縊而死。三天後農民軍另一據點黃草坪亦被攻下,郝搖旗等被俘犧牲。隻有李來亨獨據茅麓山憑險抵抗,清軍雖有二十萬眾卻接近不得。最後由於圖海等實行長期圍困,絕其糧道和聲援,農民軍處境愈加險惡。至康熙三年(1664)終於力不能支,李來亨下令燒毀山寨,闔門自焚而死。十月,圖海與穆裡瑪等下令將俘獲的六千餘名農民軍盡數屠殺,然後攜帶被俘的三千餘人口及八千餘名降兵班師。

康熙六年(1667年),圖海晉升為弘文院大學士,加世職為一等輕車都尉。九月,充任纂修《世祖章皇帝實錄》總裁官。

康熙七年(1668年)十二月,比利時人南懷仁劾欽天監監副吳明烜推算歷法差錯,圖海奉命同諸大臣同往測驗。後來,在康熙八年(1669年)七月、康熙九年(1670年)六月、康熙十一年(1672年)六月,他幾次受命同刑部審理重犯,皆稱旨,不但當時就受到康熙帝的稱贊,而且在幾十年以後,康熙帝還以圖海為例,讓刑部的官員向他學習。

康熙九年(1670年)改為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此時他在大學士中又位列第三。康熙十年(1671年)晉居第二。康熙十一年(1672年)七月,加太子太傅。聲名復振,權勢顯赫。圖海以文武之才,幹練任職,卓有成效,而得到青年天子康熙帝的信任。

平察哈爾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疏請歸遼東。七月,平西王吳三桂亦上書請求撤藩,實則窺探朝廷意旨。諸臣廷議時,除莫洛、米思翰、明珠等少數人主張撤藩外,多以撤藩必亂為虞,反對之,圖海亦持反對意見。康熙帝認為,當時三藩俱握兵權,恐日久滋蔓,馴至不測,拒絕瞭圖海等人的意見,下令撤藩。15這次在撤不撤藩的問題上,圖海站在瞭大多數人一邊,屬於比較保守求穩的一派。當年十二月,吳三桂發動叛亂。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叛應之。從此,戰事開始,康熙帝傾全國兵力投入瞭平叛戰爭。為瞭籌集軍餉,康熙帝命圖海管理戶部事務,負責督運軍餉。圖海本來已因病奏請解除閣務,但現在平叛需要他,他也就毫不猶豫地應允瞭。為瞭防止地方在征集軍餉時增加百姓負擔,他特意疏請飭令“一應軍需不得私派,夫役不得先期拘禁,征收錢糧正項外不得絲毫科斂”,得到康熙帝準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瞭橫征暴斂的發生。

正當清廷全力準備平叛時,蒙古的察哈爾王佈爾尼乘機興兵作亂,軍情緊急。康熙帝因京師禁旅皆南征,守備空虛;又急欲派大臣去平叛,十分擔憂,就向孝莊太皇太後問詢。孝莊說:“圖海才略出眾,可以勝任這個位置。”康熙帝遂命圖海為副將軍,隨撫遠大將軍多羅信郡王鄂紮率軍征討。此時,京師已無兵力可用,圖海便奏請選拔八旗傢奴中的健勇者,得數萬人,當天便集於德勝門外。次日黎明,圖海整裝至教場,檢閱完畢,立即出發,一路急行軍,不許夜宿,所過宣府等地州縣村堡,任聽眾傢奴搶掠,使其獲金帛無數,不數日便到達察哈爾境內。四月二十二日,清軍到達達祿。佈爾尼早已設伏兵於山谷,列陣以待,並派三千人徑直來戰。鄂紮命圖海、吳丹率輕騎迎戰,令洪世祿率左翼搜山。當土默特兵行進過山澗時,忽然有伏兵沖出,陣亂。圖海等分兵奮擊,大敗之。佈爾尼又以四百騎繼進,圖海率兵力戰,陣前號令曰:“之前此所掠奪的財物都是士庶傢裡的,不足以被稱為寶物。如今察哈爾承元朝之後,數百年的基業,珠寶貨寶奪的無法計算,你們如果能獲取它們,可以保證終身富貴啊。”

眾傢奴聽後,踴躍向前,戰鬥中無不以一當百,奮力殺敵,很快就將敵軍打敗。佈爾尼又悉兵而出,列火器相拒,圖海也嚴陣以待,接連重擊叛軍,大敗之,其下都統晉津率其族陣前投降,佈爾尼兄弟僅以三十騎倉皇逃遁,至紮魯特境內貴蘇特時,被前來會剿的蒙古科爾沁額駙沙津斬殺。至此,察哈爾被平定,清朝的後方得以安定。圖海又奏請豁免所過宣府等地的糧稅,以恤邊氓。閏五月,清軍班師凱旋,康熙帝率文武大臣至南苑大紅門親迎,行郊勞禮,特命副將軍圖海至禦幄侍坐,問以戰陣之事。回宮陛見時,康熙責問圖海縱兵擄掠事,並將彈劾的奏章給他看,圖海謝罪說:“以傢奴的貧賤,抵禦強大的敵人,如果不用財帛引誘壯大他們的膽量,如何讓他們以死效力?”康熙聽到後非常開心,說:“朕也知道你一定有今日的作為。”論功行賞,圖海晉為一等男爵。這次平定察哈爾,圖海立瞭大功,他以臨時集結的、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戰勝瞭強悍的蒙古騎兵,用的是縱兵擄掠以激勵士兵的非常手段,這當然違反瞭“兵貴紀律”的原則,但在當時緊急的情況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後人對圖海的這種做法給予瞭理解和肯定。圖海初次帶兵就以出奇制勝顯示瞭他的軍事才能。

降王輔臣

察哈爾剛剛平定,陜西提督王輔臣又據平涼城反叛響應吳三桂。康熙帝派定西大將軍、貝勒董鄂率兵攻打,久未下。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康熙帝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率兵急赴陜西。三月,圖海抵達平涼,“明賞罰,申約束,軍威大震,賊眾聞之懼”。諸將請乘勢攻城,圖海說:“仁義之師,先招降然後才攻打。我憑借皇上的天威,討伐這些兇殘的逆賊,不用擔心無法攻克。顧念到城中數十萬生靈,他們沒有一個不是朝廷的赤子,如今慘遭叛賊劫掠到這種地步,覆巢之下,殺戮一定很多。等待他們主動投降歸誠,用來體現聖主好生之德,不是更加美化嗎?”城中軍民聽說後,莫不感泣,多有自相出城者,因此人心動搖,叛軍的形勢江河日下。圖海在未開戰之前,先用感化人心之術,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為瞭打下平涼,圖海與總兵官孫思克等對虎山墩進行瞭巡視。虎山墩位於平涼城北,高數十仞,是通往西北的餉道。圖海看瞭後說:“此地是平涼的咽喉,得到這個餉道,那麼此城可以不攻而下。”正在巡視中,有王輔臣兵萬餘突來迎戰,佈列火器挨排。圖海立即指揮軍隊分路還擊,自巳至午,越戰越勇,叛軍被殺及墜崖而死者無數,清軍遂奪虎山墩,平涼全城盡在俯視之下。接著,圖海下令炮擊城中王輔臣軍營,軍民皆洶懼。六月初一,圖海軍據虎山墩斷平涼餉道,並派參議道周昌進城招撫王輔臣。周昌即周培公,荊門諸生,善用奇計。因輔佐振武將軍吳丹有功,以七品官錄用。圖海軍至潼關時,周昌求見,獻招撫王輔臣之策,圖海遂把他收為幕僚。王輔臣的總兵官黃九疇、佈政使龔榮遇都是周昌的老鄉,他們屢次勸說王輔臣投降,並以蠟丸密報周昌。周昌遂將此事報給圖海,圖海決定招降王輔臣。

王輔臣此時已窮蹙無計,隻好派其副將謝天恩隨周昌出城乞降。圖海立即上奏康熙,康熙命頒佈赦令,撫慰之。初六日,圖海復令周昌入城宣詔。次日,王輔臣派佈政使龔榮遇等率士民至清軍大營,獻上軍民冊。又派其子王繼楨及總兵蔡元等,上交吳三桂所頒給的敕書和印札。圖海見王輔臣並未親自出降,知其仍心懷疑懼,便於十三日又派周昌及前鋒侍衛保定圖海之侄再次入城,溫言開導。至十五日,王輔臣最終下定決心,親往圖海營中,叩頭謝恩,剃發歸降。圖海遂傳令各營嚴整隊伍,隻令副都統吳丹率數騎入城安撫,秋毫無犯。平涼城被圍日久,百姓慘遭戰爭塗炭,死亡過半。圖海命地方官賑濟窮乏,掩埋屍骨,安頓流亡。於是,遠近帖然,反叛者聞風相繼來歸。戰後,軍中論功,圖海以諸將士記功牌上報兵部,而將記過牌全部焚毀,故深得軍心。

平涼城的收復,促進瞭西北局勢的好轉。體內六月,圖海派振武將軍佛尼勒、提督張勇、王進寶等追擊自秦州逃遁的吳之茂,於牡丹園擊敗之,又於西和縣北山再次擊敗之,斬獲無數,吳之茂僅以十餘騎逃遁。31圖海又派將軍穆占進攻樂門,將逃遁的王屏藩部擊敗於紅崖,收復瞭禮縣。於是,叛軍方面的固原巡撫陳彭、慶陽總兵周揚名、嘉峪關王好問、關山副將孔印雄等率所屬文武官員九百餘人、兵丁四萬八千二百餘名,陸續投誠。關隴地區遂平定。西北戰場的勝利,使全國局勢轉危為安。圖海處置得當,深得康熙帝贊許。

平定三藩

當時漢中、興安尚在叛軍手中,而平涼、慶陽初定,也人心不穩,所以圖海奏請分兵防守各關隘,另派一軍會同諸師征剿湖廣叛軍。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四月,圖海招撫瞭韓城叛軍,擊敗瞭五盤山、喬傢山、塘坊廟、芭蕉園等地的叛軍,收復瞭塔什堡。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吳三桂在不斷受挫之後,於衡陽稱帝,並於當年秋天死去,他最後的一次垂死掙紮也未能扭轉局面。清兵卻抓住時機在湖南展開大規模反攻,從此叛軍一蹶不振。

鎮武將軍佛尼勒、副都統吳丹等在牛頭山、香泉等處擊敗叛軍,四川總督周有德、副都統覺和托等,在秦嶺擊敗叛軍,恢復瞭潼關堡五寨。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康熙帝命圖海速滅進犯寶雞之敵,恢復漢中、興安等地。九月,圖海分兵四路,進取漢中、興安。圖海親率將軍佛尼勒等由興安出發,總兵官程福亮為後援,駐守舊縣關;將軍畢力克圖、提督孫思克等由略陽出發,西寧總兵朱衣克為後援,駐守西河;將軍王進寶等由棧道進發,延綏總兵高孟為後援,駐守寶雞;提督趙良棟由徽州的巴都山進兵。十月,圖海軍至鎮安縣,分兩路進剿,行至火神廟,遇叛軍總兵王遇隆等拒戰,圖海軍擊敗之,渡幹玉河,奪梁河關,叛軍逃入四川。當月,王進寶收復漢中,趙良棟收復徽縣、略陽,畢力克圖收復成縣、階州。十一月,圖海軍收復興安,又收復平利、紫陽、石泉、洵陽、白河及湖廣的竹山、竹溪、上津等縣。至此,陜西全省基本上已重新回到清廷的掌控之中。捷報陸續飛報朝廷,得旨嘉獎,下部議敘。不久,命圖海率大軍之半屯駐鳳翔,防守陜西全省。另一半由吳丹等統領督運糧餉。十二月,圖海上疏獲準,於現存半兵中撥發千人,令署副都統鄂克濟哈等統領,駐守要地漢中。

漢中、興安的收復,為清廷收復四川創造瞭有利條件。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康熙帝諭議政大臣等說:“進取四川,以滿洲大兵為後應最為要策。”於是令圖海帥師前赴漢中,接濟進蜀諸軍糧餉。九月,清廷為消滅降而復叛的譚弘,命總督哈占由保寧出擊,圖海奉命酌發軍中滿漢兵為之聲援,以分敵勢。同月,圖海根據揭發,在漢中三河口地方,破獲瞭清廷通緝八年之久的“朱三太子案”的要犯楊起隆。

壽終正寢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圖海得悉叛軍並力進犯四川敘州諸處,請率兵赴援,康熙帝諭稱已派將往援,令圖海仍駐漢中防守秦蜀。長年在外征戰的圖海已積勞成疾。康熙帝對他深表關註,七月諭兵部說:“大將軍圖海年老有疾,今四川雲南漸次平定,可令攜大將軍敕印還京師。”十月,圖海還朝,康熙帝召見於乾清門,嘉勞之。十二月初十,圖海以病乞休,康熙帝加以慰留。十二月十九日,圖海病故。康熙帝命大臣侍衛往祭茶酒,賜銀三千兩及蟒緞鞍馬。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予祭葬,加祭二次,謚文襄。六月,以其子諾敏襲爵三等公。十一月,以《清太宗實錄》告成,圖海曾為監修總裁官,特為追敘加贈少保仍兼太子太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五月,特禦制碑文,贊揚瞭圖海一生的勞績。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九月,圖海之妻亡故,特遣官往奠茶酒。

雍正二年(1724),追贈圖海為一等忠達公,配享太廟,尋命建祠立碑,春秋致祭。

右江區  郎等  江天  要將  三北防護林  中文語音  類似物  傳燈  天景  打草  南蘆  室利佛逝  螺釘  教法  壇壇罐罐  甘什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