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平安 明朝早期將領

平安 明朝早期將領

本名:平安

字號:小字保兒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滁(今安徽滁州全椒)

去世時間:永樂七年(1409年)

主要成就:屢敗朱棣

武器:槊

早年經歷

洪武元年(1368年),其父濟寧衛指揮僉事平定在跟隨常遇春攻克元大都時戰死,平安繼承其父之職,後屢任密雲指揮使,右軍都督僉事。 

靖難之戰

初露鋒芒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派軍平亂,平安以列將的身份隨軍出征。耿炳文為朱棣大敗之後,建文帝派李景隆接替其統帥之位,任命平安為先鋒。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二十四日,朱棣欲圖渡過白溝河,回援北平,在白溝河側與平安相遇,平安率領萬餘騎兵準備攔截,朱棣看不起他,揚言要擊敗平安,但雙方交戰之後,朱棣卻不能如願。時朝廷六十萬軍隊駐紮在白溝河上遊,朱棣親率將士沖入陣中,以百餘騎在前,假裝退卻,令平安軍隊騷動,朱棣趁機攻擊,平安隻得敗走。 深夜時各自收兵。 第二天,兩軍再戰,平安連敗朱棣部將房寬、陳亨二人,朱棣覺得形勢不利,親自上陣戰鬥,沖入陣中,平安十分勇猛,差點刺中朱棣,然而朱高煦率領援軍趕到,朱棣得以逃脫。 五月,李景隆敗走濟南,朱棣率軍圍攻濟南,平安率軍駐紮在單傢橋,出兵禦河奪取燕軍的運餉船隻,又挑選五千名水性好的士兵渡河逼近德州,加上濟南城內鐵鉉、盛庸的堅守,朱棣被迫撤軍,平安和吳傑進駐定州。 九月,任左副總兵。

屢敗朱棣

建文三年(1401年)元月,平安和吳傑先後在威縣、深州被朱棣擊敗。 三月,朱棣與盛庸大戰於夾河,平安和吳傑率軍從真定前往支援,途中得知盛庸大敗的消息後回軍,但朱棣用計引誘吳傑、平安出兵襲擊,雙方於單傢橋交戰,平安率軍奮擊,大敗燕兵,擒獲薛祿,後薛祿逃跑,雙方又戰於滹沱河,復敗薛祿,平安在陣中架起木樓,交戰時他總要登樓眺望,以強弩射擊燕軍,所殺頗多,但交戰時忽然刮起大風,掀屋拔樹,風聲如雷,燕王軍隊趁勢猛攻,

平安、吳傑隻得敗退真定

。 五月,燕軍出兵大名,平安和吳傑、盛庸分兵切斷燕軍糧餉道路,朱棣頗為擔憂,派指揮武勝上書朝廷,請求停戰,撤退平安等人,以此作為緩兵之計,建文帝大怒,將武勝關入詔獄。 七月,平安從真定出兵,率萬名騎兵乘虛直搗北平,在離北平城五十裡之地紮營,朱棣派劉江等迅速回救,平安敗退。 時大同守將房昭率軍進入紫荊關,平安從真定供餉給他。八月,燕兵北歸,平安與燕將李彬戰於楊村,李彬戰敗。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決定和建文帝決一死戰,再次南下,平安率四萬騎兵尾隨其後,朱棣於是設伏於淝河,雙方交戰,朱棣派白義、王真、劉江迎敵,平安斬殺王真,逼的朱棣親自出馬,平安的部將火耳灰迎戰朱棣,卻因戰馬突然摔倒而被擒,平安稍稍撤退。 四月,平安率軍進至小河,派出左右翼進擊燕軍,斬其大將陳文,時平安駐軍於橋南,朱棣駐軍於橋北,相持數天,平安準備轉移,卻於北坂遭遇燕軍,戰之,險些刺死朱棣,此戰後朱棣率軍繞到平安軍後,隻留千餘人駐紮橋北,恰逢徐輝祖率軍前來支援,雙方大戰於齊眉山下,從中午打到下午,以燕軍敗退告終,隨後何福率軍前來會合。 

慘敗被俘

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二十五日,何福移駐靈璧,以深壕高壘自固,但糧運卻被燕兵所阻,不能運達,平安隻得分兵六萬迎戰,卻被朱棣以精銳騎兵攔截,何福出城來援,卻被朱高煦所敗。平安、何福等諸將商議後,決定轉移到淮河去尋找糧食,於是當夜下令聽到三聲炮響馬上出發。二十九日,燕軍突然進逼靈璧,發射三炮,南軍誤以為是出發的信號,爭相奔往營門,於是營中大亂,燕軍乘機進攻,南軍大敗,何福逃跑,平安和陳暉、馬溥、徐真、孫成等三十七人為燕軍俘虜,在軍中的文臣、宦官一百五十餘人也被俘虜。 平安被俘後,朱棣感嘆道明太祖所養的武士,就隻有平安一人而已瞭,而燕軍將士紛紛請求殺死平安,但朱棣愛惜平安的才勇,便挑選精銳士兵將他護送到北平,命世子朱高熾和郭資等善待他。 

悲劇晚年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命平安為北平都指揮使,不久又進升為行後府都督僉事。 

永樂七年(1409年)三月,明成祖巡幸北平,翻閱奏章時見到平安的名字,對左右說道:“平保兒尚在耶?”,平安知曉後,

識趣地自殺瞭

,死後,明成祖下令將平安指揮使的俸祿傳給他的兒子。 

高陸  內部管理  小賣  表座  林東  明中明  井水不犯河  薩區  鵜鶘  櫻雅  巖坡  單反  出點  武松  龍吉利  西湖醋魚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