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黃豆
来源:74U閱讀網
尿桶弓別名:雷公柴,水腫木,火湯木,山木香,亞婆樹,金耳環,落地金錢,
尿桶弓簡介:尿桶弓,中藥名。為豆科植物亮葉猴耳環PithecellobiumlucidumBenth.的枝葉。分佈於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消腫,涼血解毒,收斂生肌之功效。常用於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燙火傷,潰瘍。
尿桶弓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消腫,涼血解毒,收斂生肌。主治
用於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燙火傷,潰瘍。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油調敷;或鮮品搗敷;或煎水洗。相關論述
1、《福建藥物志》:“微苦、辛,涼,有小毒。”
2、《福建藥物志》:“祛風除濕,消腫涼血。主治燙傷,風濕痛,跌打損傷。”
3、《陸川本草》:“葉:涼血,消炎生肌。治燙傷,潰瘍。”
尿桶弓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尿桶弓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小枝近圓柱形,具不甚明顯的縱棱,表面密被銹色柔毛,折斷面木部占大部分。二回羽狀復葉,羽片2-4;葉柄下部和葉軸上每對羽片間有凸起的腺點;小葉皺縮,6-10個,展平後呈近不等四邊形或斜卵形,長1.7-10.5cm,寬1.2-4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質脆易碎。氣微,味微苦。尿桶弓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植物亮葉猴耳環。形態特征
喬木,高達10m。小枝無刺,各部被銹色柔毛;小枝近圓柱形,具不明顯的條棱。二回偶數羽狀復葉,羽片2-4個;葉柄近基部有1凸出腺體;在葉軸上每對羽片之間有1腺體;在小葉軸上每對小葉之間各有1腺體;小葉4-10,互生,斜卵形、不等四邊形或披針形,長1.7-10.5cm,寬1.2-4cm,先端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腋生或頂生;苞片倒卵形或卵形,漸尖或急尖,被柔毛;花瓣白色,長約5mm,中部以下合生,無柄,萼和花瓣外面密被銹色柔毛;雄蕊多數,近基部合生;子房有短柄,無毛。莢果條形,旋卷呈環狀,外緣呈波形。種子黑色,種柄絲狀,種皮皺縮。花期4-6月,果期7-12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林中、灌叢中、山坡、路旁和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