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
来源:74U閱讀網
丁香油別名:
丁香油簡介:丁香油,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aromaticum(L.)Merr.etPerry的幹燥花蕾經蒸餾所得的揮發油。我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暖胃,降逆,溫腎,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胃寒脹痛,呃逆,吐血,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丁香油功效作用
功能
暖胃,降逆,溫腎,止痛。主治
胃寒脹痛,呃逆,吐血,痹痛,疝痛,口臭,牙痛。用法用量
內服:以少許滴入湯劑中或和酒飲。外用:適量,塗擦。註意事項
實火、陰虛火旺者禁服。藥理作用
1、促進消化;
2、止痛;
3、抑菌;
4、靜註丁香油酚有麻醉、血壓下降、呼吸抑制、抗驚厥作用;
5、對蛔蟲有麻痹或殺死作用。
相關論述
論丁香油香烈,溫散力強
1、祝穆:“丁香油治瘰癧,化核膏用之,取其香烈直透經絡,辛以散結滯耳。”(《綱目拾遺》引《祝穆試效方》)
2、趙學敏:“丁香油,透關竅,祛寒,力速於丁香。”(《綱目拾遺》)
丁香油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胃寒呃逆嘔吐甚者:用丁香油擦透中脘。(《綱目拾遺》引金禦乘方)
2、治胃寒痛:滴少許丁香油入煎藥,或和好酒服,或以丁香油塗臍上痛處。(《綱目拾遺》)
3、暖丹田,除水瀉:丁香油塗暖臍膏貼。(《綱目拾遺》)
4、散臌痞:丁香油塗臍。(《綱目拾遺》)
5、治痛痹:丁香油擦痛處。(《綱目拾遺》引金禦乘方)
6、治口臭:丁香油揩牙。(《綱目拾遺》)
7、解蟹毒:丁香油一滴,同薑湯服。(《綱目拾遺》)
8、治蟲蛀牙痛(非炎癥性牙痛):丁香油少許,蘸以小棉球,嵌入蛀孔內。(《中藥大辭典》)
丁香油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為淡黃或無色的澄明油狀體,有丁香的特殊芳香氣。露置空氣中或貯存日久,則漸濃厚而色變棕黃。不溶於水,易溶於醇、醚或冰醋酸中。相對密度為1.038-1.060。丁香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高達10m。葉對生,葉柄明顯;葉片長方卵形或長方倒卵形,長5-10cm,寬2.5-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狹窄常下展成柄,全緣。花芳香,組成頂生聚傘圓錐花序;花萼肥厚,綠色後變紫色,長管狀,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帶淡紫,短管伏狀,4裂;雄蕊多數,花藥縱裂;子房下位,與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頭不明顯。漿果紅棕色,長方橢圓形,長1-1.5cm,直徑5-8mm,先端宿存萼片,種子長方形。分佈區域
我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原產馬來群島及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