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
来源:74U閱讀網
野馬追別名:白鼓釘,化食草,毛澤蘭,
野馬追簡介:野馬追,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尖佩蘭EupatoriumlindleyanumDC.的全草。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降血壓的功效。主治支氣管炎,咳喘痰多,高血壓病。
野馬追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止咳,化痰平喘,降血壓。主治
支氣管炎,咳喘痰多,高血壓病。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揮發油0.024%,莖、葉為0.025%,花為0.078%。此外,還含黃酮類,生物堿,香豆精等從黃酮中分得金絲桃甙。又含倍半萜內酯:尖佩蘭內酯A、B、C、D。藥理作用
鎮咳、抗組胺、抑菌等作用:總黃酮和總生物堿分別以6g/kg灌胃,0.6g/kg皮下註射,對氨水引咳的小鼠均有鎮咳作用。生物堿可明顯松弛離體豚鼠回腸。乙醇和乙醚提取部分對離體回腸有顯著抗組胺作用。生物堿有降壓功效,並有抑制腺體而致口幹現象。臨床用於治療慢性氣管炎時發現黃酮類化合物能增高白細胞數。100%煎液1∶4、1∶8、1∶32、1∶64,可分別抑制流感桿菌、甲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
毒理作用
黃酮物質小鼠靜脈註射的LD50為533.5±39.3g(生藥)/kg,全草水煎醇溶液小鼠灌胃的LD50為284.3±22.84g(生藥)/kg。相關論述
1、《杭州藥用植物志》:“健胃,助消化。”
2、《全國中草藥匯編》:“清肺,止咳,平喘,降血壓。主治支氣管炎,高血壓病。”
3、《香港中草藥》:“主治慢性支氣管炎,痰多喘咳,扁桃體炎,菌痢。”
野馬追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慢性支氣管炎:①野馬追30-6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②白鼓釘30g,或配蘇子、旋覆花各9g。水煎服。(《香港中草藥》)野馬追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揀凈,曬幹。野馬追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莖呈圓柱形,長30-90cm,直徑可達0.5cm。表面黃綠色或紫褐色,具縱棱,密被灰白色茸毛,嫩枝尤甚;質硬,易折斷,斷面纖維性,髓部白色,有的老枝中空。葉對生,無柄,葉片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後3全裂,似輪生,裂片條狀披針形,中間裂片較長,邊緣具疏鋸齒,上表面綠褐色,下表面黃綠色,兩面被毛,具黃色腺點。頭狀花序頂生,常再排成緊密的傘房花序或大型的復傘房花序。氣微,味微苦、澀。
以葉多、色綠、帶初開的花者為佳。
野馬追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植物尖佩蘭。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50cm。地下具短根莖,四周叢生須狀根,支根纖細,淡黃白色。莖直立,上部分枝,淡褐色或帶紫色,散生紫色斑點,被粗毛,幼時尤密。葉對生;無柄或幾無柄;葉片條狀披針形,長5-12cm,寬1-2cm,不裂或基部3裂,邊緣有疏鋸齒,兩面粗糙,無毛,或下面或僅沿脈有細柔毛,但下面有黃色腺點,基出3脈,脈在下面隆起。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或分枝頂端排列成緊密的聚傘花序狀;總苞鐘狀;總苞片淡綠色或帶紫紅色,先端急尖;頭狀花序含5個筒狀兩性花。瘦果長2-3mm,有腺點,無毛;冠毛污白色,比花冠筒短。花果期5-12月。分佈區域
除新疆外全國各地均有分佈。道地產區
產於江蘇、甘肅、山東、湖南等地。自產自銷。生長環境
生於濕潤山坡、草地或溪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