椬梧
来源:74U閱讀網
狼尾草別名:谷莠子,狗尾巴,
狼尾草簡介:大狗尾草,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大狗尾草SetariafaberiiHerrm.的全草或根。分佈於黑龍江、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消疳,祛風止痛之功效。常用於小兒疳積,風疹,牙痛。
狼尾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消疳,祛風止痛。主治
用於小兒疳積,風疹,牙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相關論述
《江西草藥》:“清熱消疳,殺蟲止癢。”狼尾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小兒疳積:大狗尾草9-21g,豬肝60g。水燉,服湯食肝。
2、治風疹:大狗尾草穗21g。水煎,甜酒少許兌服。
3、治牙痛:大狗尾草根30g。水煎去渣,加入雞蛋2個煮熟,服湯食蛋。(1-3方出自《江西草藥》)
狼尾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曬幹或鮮用。狼尾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禾本科植物大狗尾草。形態特征
大狗尾草:又名法氏狗尾草。一年生草本。通常具支柱根。稈粗壯而高大,直立或基部膝曲,高50-120cm,徑達6mm,光滑無毛。葉鞘松弛,邊緣具細纖毛,部分基部葉鞘邊緣膜質無毛;葉舌具密集的長1-2mm的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40cm,寬5-20mm,邊緣為細鋸齒。圓錐花序緊縮成圓柱狀,長5-24cm,寬6-13mm(芒除外),下垂;小穗橢圓形,長約3mm,下有1-3枚較粗而直的剛毛,剛毛通常綠色,粗糙,長5-15mm;第1穎長為小穗的1/3-1/2,寬卵形,先端尖,具3脈,第2穎長為小穗的3/4或稍短,少數長為小穗的1/2,具5-7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脈,其內稃膜質,長為其1/2-1/3,第2外稃與第1外稃等長,具細橫皺紋,成熟後背部隆起;鱗被楔形;花柱基部分離。穎果橢圓形。花、果期7-10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黑龍江、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田野和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