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小過江龍

小過江龍

小過江龍別名:小過山龍,卷柏,

小過江龍簡介:小過江龍,中藥名。為卷柏科植物蔓出卷柏SelaginelladavidiiFranch.的全草。分佈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熱利濕,舒筋活絡之功效。用於肝炎,腹瀉,風濕性關節炎,燙傷,外傷出血。

小過江龍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舒筋活絡。

主治

用於肝炎,腹瀉,風濕性關節炎,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泡酒,3-9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舒筋活絡。治風濕性關節炎,筋骨疼痛。”

小過江龍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筋骨疼痛:小過江龍3-9g,泡酒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2、治風濕性關節炎:小過江龍6g,絡石藤15g。泡酒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小過江龍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洗凈,曬幹或鮮用。

小過江龍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根細小,纖細小,纖弱,莖稍呈四棱形;營養葉二型,互生,葉片卵形,被有長刺毛,無柄,抱莖,均有白邊,並有小有微鋸齒。

小過江龍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卷柏科植物蔓出卷柏。

形態特征

蔓出卷柏又名蔓生卷柏。土生或石生,匍匐,長5-15厘米,無橫走根狀莖或遊走莖。根托在主莖上斷續著生,自主莖分叉處下方生出,長0.5-5厘米,纖細,直徑0.1-0.2毫米,根多少分叉,被毛。主莖通體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主莖下部直徑0.2-0.4毫米,莖近方形,具溝槽,無毛,維管束1條;側枝3-6對,1回羽狀分枝,分枝稀疏,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1-2厘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主莖在分枝部分中部連葉寬4.4-5毫米,末回分枝連葉寬3.6-4.2毫米。葉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草質,表面光滑,明顯具白邊,不分枝主莖上的葉排列緊密,較分枝上的大,綠色或黃色,邊緣具細齒。分枝上的腋葉對稱或不對稱,卵狀披針形,(1.2-)1.6-2.0毫米×0.6-1.2毫米,邊緣近全緣或具微齒。中葉不對稱,主莖上的明顯大於側枝上的,側枝上的斜卵形,1.2-1.6毫米×0.5-0.8毫米,排列緊密或呈覆瓦狀排列(小枝先端部分),背部不呈龍骨狀,先端常向後彎曲,先端具芒,基部近心形,邊緣具細齒或基部具短緣毛,略反卷。側葉不對稱,主莖上的側葉明顯大於分枝上的,分枝上的長圓狀卵形(幹後向後反卷),外展或略反折,1.6-2.2毫米×1.0-1.6毫米,先端尖或鈍,具微齒,上側基部擴大,加寬,覆蓋小枝,上側基部邊緣近全緣,具微齒,下側邊近全緣,具微齒。孢子葉穗緊密,四棱柱形,單生於小枝末端,3.0-11毫米×2.2-2.8毫米;孢子葉一形,卵圓形,邊緣有細齒,具白邊,先端具芒,銳龍骨狀;僅在孢子葉穗基部的下側有一個大孢子葉,有時大、小孢子葉相間排列。大孢子白色;小孢子橘黃色。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河北、陜西、陜西、山東、江蘇、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石灰巖石或石縫中。

南埡  山營  東坑橋  茶餐廳  皇傢湖  支撐架  筆仙驚魂  睹史院村  梅達  理論界  守夜  海帆  長揚路東  俱生  友好往來  城伯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