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羅花
来源:74U閱讀網
山烏珠別名:三葉赤楠,山烏珠,構鈴子,香雪子,洋柴金芽,米篩子樵,紫藤子,火粘蟻,錦雞木,
山烏珠簡介:山烏珠,中藥名。為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輪葉蒲桃Syzygiumgrijsii(Hance)Merr.et Perry的葉或枝。葉具有解毒斂瘡,止汗的功效。主治燙傷,盜汗。根具有散風祛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
山烏珠功效作用
功能
葉:解毒斂瘡,止汗。
根:散風祛寒,活血止痛。
主治
葉:主治燙傷,盜汗。
根: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葉: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搗敷。
根: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葉:
《福建藥物志》:“治盜汗。”
根:
1、《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散寒,活血破瘀。主治跌打損傷,風寒感冒,風濕頭痛。”
2、《福建藥物志》:“除濕止痛。治三叉神經痛,肝炎,小兒脫肛,產後小便不通。”
山烏珠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葉:
1、治燙傷,鮮山烏珠葉適量。擂洗米水外敷患處,日換2次。(《常用青草藥手冊》)
2、治盜汗,鮮三葉赤楠葉或枝95g。水煎,洗浴。(《福建藥物志》)
根:
1、治風寒感冒,幹山烏珠根30g,切片,加雞、鴨蛋各1個,水燉服。(《常用青草藥選編》)
2、治風濕頭痛,幹山烏珠根30g,雞蛋2個(去殼)。水燉服。(《常用青草藥選編》)
3、治三叉神經痛,三葉赤楠根、咸草(席草)各12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4、治跌打損傷,幹山烏珠根30g。水煎加酒少許服。(《常用青草藥選編》)
山烏珠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葉:全年均可采,鮮用。
根: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幹。
山烏珠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輪葉蒲桃。
形態特征
輪葉蒲桃,別名三葉赤楠、山烏珠、構鈴子、香雪子、洋柴金芽、米篩子樵《福建藥物志》,紫藤子《全國中草藥匯編》,火粘蟻、錦雞木《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灌木,高約1.5m。嫩枝纖細,有4棱,幹後黑褐色。常三葉輪生;葉柄長1-2mm;葉片革質,狹窄長圓形或狹披針形,長1.5-2cm,寬5-7mm,先端鈍或略尖,基部楔形,上面幹後暗褐色,無光澤,下面稍淺色,多腺點;羽狀脈,側脈密,下面較顯著。聚傘花序頂生,長1-1.5cm,少花;花梗長3-4mm,花白色;萼管長2mm,萼齒極短;花瓣4,分離,近圓形,長約2mm,雄蕊多數,長約5mm;子房下位,花柱與雄蕊同長。果實球形,直徑4-5mm。花果期5-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疏灌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