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
来源:74U閱讀網
杏仁別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
杏仁簡介:杏仁,中藥名。為薔薇科杏屬植物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Prunus armeniaca L.、野杏A.vulgaris Lam.var.ansu(Maxim)Yu et Lu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山杏A.sibirica(L.)Lam.Prunus sibirica L.、東北杏A.mandshurica(Maxim.)Skv.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的種子。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秘。
杏仁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主治
1、咳嗽氣喘:本品味苦微溫,以苦泄潤降為主,善肅降兼宣發肺氣而能止咳平喘。
2、腸燥便秘:苦杏仁質潤多脂,又能潤腸通便。
用法用量
1、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劑。
2、陰虛咳喘及大便溏泄者忌用。有小毒,用量不宜過大;嬰兒慎用 。
禁忌
陰虛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化學成分
本品含苦杏仁苷及脂肪油、蛋白質、各種遊離氨基酸。尚含苦杏仁酶、苦杏仁苷酶、綠原酸、肌醇、苯甲醛、芳樟醇等。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所含苦杏仁苷口服後,在下消化道分解後產生少量氫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樞而起鎮咳作用。
2、對消化系統的影響:苦杏仁苷生成的苯甲醛,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消化功能。
3、抗癌作用:苦杏仁苷及水解生成的氫氰酸和苯甲酸體外試驗均證明有微弱的抗癌作用。
4、殺蟲、抑菌作用:苦杏仁油對蛔蟲、鉤蟲及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且有潤滑性通便作用。
5、苦杏仁苷有抗突變作用,所含蛋白質成分還有明顯的抗炎及鎮痛作用。
毒理作用
苦杏仁苷經口服較大劑量會出現危險的氰化物中毒,而靜脈給藥則經尿排出而沒有氰化物的產生。小鼠靜脈註射LD50為25g/kg,而灌胃的LD50為0.887g/kg。大鼠靜脈註射的LD50為25g/kg,腹腔註射為8g/kg,灌胃給藥為0.6g/kg。小鼠、兔、犬靜脈註射或肌內註射的最大而受劑量(MTD)均為3g/kg,而灌胃均為0.075g/kg。小鼠靜脈註射苦杏仁苷0.5g/kg,動物100%存活,而相同劑量灌胃,48h內中毒死亡達80%。人口服苦杏仁苷4g/d持續半個月或靜脈註射持續1個月,可見毒性反應,如劑量減至0.6-1.2g/d,則可避免毒性反應。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
2、《本草經集註》:解錫、胡粉毒。
3.《名醫別錄》:主驚癎,心下煩熱,風氣去來,時行頭痛,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
4、《藥性論》:治腹痹不通,發汗,主溫病。治心下急滿痛,除心腹煩悶,療肺氣咳嗽,上氣喘促。入天門冬煎,潤心肺。可和酪作湯,益潤聲氣。宿即動冷氣。
5、崔禹錫《食經》:理風噤及言吮不開。
6、《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潤肺,潤腸胃,消面粉積,下氣。治疳蟲。
7、《本草綱目》:殺蟲,治諸瘡疥,消腫,去頭面諸風氣皶皰。
杏仁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苦杏仁配麻黃:苦杏仁味苦降泄,長於止咳平喘;麻黃辛散苦泄,既能發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兩藥伍用,宣降並施,能增強止咳平喘之力。適用於風寒束表,肺氣壅遏或肺熱壅之咳喘實證。
2、苦杏仁配石膏:苦杏仁味苦降泄,長於止咳平喘;石膏甘辛大寒,善清肺經實熱。兩藥伍用,一溫一寒,有清肺泄熱、止咳平喘之功。適用於肺熱咳喘,發熱口渴者。
3、苦杏仁配柏子仁:苦杏仁味苦降泄,質潤多脂,又善潤腸通便;柏子仁味甘質潤,富含油脂,有潤腸通便之效,兩藥相合,潤腸通便之力增強。適用於各種原因所致腸燥便秘證。
鑒別用藥
苦杏仁與桔梗:二者均能宣降肺氣,善治肺氣壅遏,失於宣降之咳喘,且常相須為用。但苦杏仁功專降氣止咳平喘,為治咳喘之要藥,隨證配伍可治多種咳喘證,又能潤腸通便。桔梗長於宣肺化痰、利咽、兼能排膿,主治肺氣不宣之咳嗽痰多、咽喉腫痛,以及肺癰咳吐膿痰。藥膳食療
薑汁杏仁豬肺湯:
1、功效:溫肺、止咳、化痰。適宜於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虛寒喘咳、痰多色白、便秘等癥。
2、原材料:豬肺250g,甜杏仁12g,生薑汁2匙。
3、做法:豬肺洗凈、切塊。甜杏仁洗凈,將豬肺與杏仁放在鋁鍋內加水共煮,將熟時加入生薑汁及食鹽少許。
4、用法:食豬肺、喝湯。
杏仁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及核殼。晾幹,生用。杏仁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防蛀。杏仁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扁心形,長1-1.9cm,寬0.8-1.5cm,厚0.5-0.8cm。表面黃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鈍圓,肥厚,左右不對稱,尖端一側有短線形種臍,圓端合點處向上具多數深棕色的脈紋。種皮薄,子葉2,乳白色,富油性。氣微,味苦。以顆粒飽滿、完整、味苦者為佳。杏仁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薔薇科杏屬植物杏、野杏、山杏、東北杏。形態特征
1、杏:落葉小喬木,高4-10m;樹皮暗紅棕色,縱裂。單葉互生;葉片圓卵形或寬卵形,長5-9cm,寬4-8cm。春季先葉開花,花單生枝端,著生較密,稍似總狀;花幾無梗,花萼基部成筒狀,外面被短柔毛,上部5裂;花瓣5,白色或淺粉紅色,圓形至寬倒卵形;雄蕊多數,著生萼筒邊緣;雌蕊單心皮,著生萼筒基部。核果圓形,稀倒卵形,直徑2.5cm以上。種子1,心狀卵形,淺紅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2、野杏:本變種的主要特征為:葉片基部楔形或寬楔形;花常2朵簇生,淡紅色;果實近球形,紅色;核卵球形,離肉,表面粗糙而有網紋,腹棱常銳利。
3、山杏:灌木或小喬木,高2-5m。葉卵形或近圓形,長(3-)5-10cm,寬(2.5-)4-7cm。花單生,直徑1.5-2cm;萼片長圓狀橢圓形,先端尖;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紅色。果實扁球形,直徑1.5-2.5cm,兩側扁,果肉薄而幹燥,熟時開裂,味酸澀。核易與果肉分離,基部一側不對稱,平滑。花期3-4月,果期6-7月。
4、東北杏:大喬木,高5-15m幼枝無毛。葉橢圓形或卵形,長6-12cm,寬3-8cm。花粉紅色或白色;雄蕊多數;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形,直徑1.5-2.6cm,黃色;核近球形或寬橢圓形,長13-18mm,寬11-18mm,粗糙,邊緣鈍。花期4-5月,果期7月。
分佈區域
1、杏:分佈於全國各地,多系栽培。在新疆伊犁一帶有野生。
2、野杏:主要產於我國北部地區,栽培或野生,尤其在河北、山西等地普遍野生,山東、江蘇等地也產。
3、山杏:分佈於東北、華北和甘肅等地。
4、東北杏:分佈於吉林、遼寧等地。
生長環境
1、山杏:山杏:生於海拔700-2000m的幹燥向陽山坡、丘陵草原。
2、東北杏:生於海拔400-1000m的開闊的向陽山坡灌木林或雜木林下。
生長見習
適應性強,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鹽堿。夏季在43.9℃高溫下能生長正常;在-40℃低溫可安全越冬。可栽種於平地或坡地。對土壤要求不嚴。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或嫁接繁殖。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采摘成熟果實,搓去果肉,取其種子。以1:3濕沙混合進行冬季沙藏。春播於3月下旬,秋播於11月下旬(秋播種子可不經過沙藏,放於通風處陰幹後即可播種)。常采用大壟播種,每壟播種1行,點播株距為10-15cm,每穴1顆種子,播後覆土厚5-6cm(約為種子直徑的3倍),鎮壓。
2、嫁接繁殖:砧木用杏播種的實生苗或山杏苗,枝接於3月下旬,芽接於7月上旬至8月下旬進行。
病蟲防治
1、病害有杏疔葉斑,發芽前噴5度石硫合劑,展葉時噴0.3度石硫合劑。
2、蟲害有杏象鼻蟲,另有袋蛾、天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