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萆薢
来源:74U閱讀網
豆蔻殼別名:
豆蔻殼簡介:豆蔻殼,中藥材名。為薑科植物白豆蔻AmomumkravanhPierreex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compactumSolandexMaton的幹燥成熟果實的果殼。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的功效。主治寒濕氣滯、脘腹脹悶、胃呆、嘔吐等癥。
豆蔻殼功效作用
功能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主治
主要用於寒濕氣滯、脘腹脹悶、胃呆、嘔吐等癥。用法用量
3-6g,入煎劑宜後下。化學成分
果實含揮發油,其中有d龍腦、d-樟腦、葎草烯及其環氧化物、8-桉葉素等。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
2、平喘作用。
3、具芳香健胃、驅風作用。
4、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本品揮發油中所含的α-萜品醇,小鼠口服的LD50為12.08ml/kg。豆蔻殼植物學信息
形態特征
1、白豆蔻:多年生草本,高1.5-3m。根莖粗壯,棕紅色。葉近無柄;葉片狹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約60cm,寬5-12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兩面光滑無毛;葉舌圓形,長3-10mm;葉蒜口及葉舌密被長粗毛。穗狀花序2-多個,自莖基處抽出,圓柱形或圓錐形,長7-14cm,直徑3-5cm,密被枯木逢春瓦關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長3.5-4cm,麥稈黃色,被柔毛,具明顯的方格狀網紋;花著生於苞片的腑內;花萼管狀,白色微透紅,長約1.2cm,先端3齒裂;花冠管與花萼管近等長,裂片3,白色,橢圓形;唇瓣橢圓形,長1.5-2cm,寬約1cm,勺狀,白色,中央黃色,基部具瓣柄;雄蕊下彎,長約6mm,花藥寬橢圓形,長約3mm,藥隔附屬體3裂;子房下拉,被柔毛,具二枚棒狀附屬體。蒴果近球形,白色或淡黃色,略具鈍三棱,直徑1.5-1.8cm,易開裂。種子團3瓣,每瓣有種子7-10顆。花期2-5月,果期7-8月。
2、爪哇白豆蔻:本種與前種的主要區別點為植侏較小,高1-1.5m。葉揉之有松節油氣味,葉鞘口無毛,葉舌僅邊緣疏被柔毛。苞片小,長2-2.5cm。
分佈區域
1、白豆蔻:我國廣東、雲南有栽培。原產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
2、爪哇白豆蔻:我國海南、雲南有栽培。原產印度尼西亞。(爪哇)
生長環境
1、白豆蔻:生於氣候溫暖、潮濕、富含腐殖質的林下。
2、爪哇白豆蔻:生於排水及保肥性良好的熱帶林下。
生長見習
喜溫暖、涼爽、濕潤氣候,幼苗遇短時9.5℃低溫時,停止生長,葉片幹縮,葉尖焦枯。成年植株遇0℃時地上部分死亡。極端高溫達41℃,有蔭蔽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以選向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或砂礫土種植。
繁殖方式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采收成熟果實,剝除果殼.搓洗凈果肉,將種子攤於室內阻於,播前在露天濕沙催芽兩星期。條播,行距12cm。實生苗長葉2-3片時,間苗移於新的苗畦或營養袋中,畦裁行株距12cm×5cm。經培育1年便可定植於大田。
2、分株繁殖:從大田株叢中,選取莖3-5條相連在一起的壯實幼齡植株,用小刀將與母叢相連的根莖切斷後拔出,便可直接定植。種植前先種好蔭蔽樹。海南省於春季3-4月或秋季8-9月進行;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於5-6月定植,行株距為(2-1.5)m×1m。每1hm2種植4995-6660叢。
病蟲防治
病害有摔倒病、莖枯病、葉枯病,可用多靈菌、托佈律或銅氨液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