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豌豆
来源:74U閱讀網
蝮蛇別名:虺,土虺蛇,土錦,灰地匾,地扁蛇,土球子,
蝮蛇簡介:蝮蛇,中藥名。為蝰科動物蝮蛇Agkistrodonhalys(Pallas)除去內臟的全體。具有祛風,通絡,止痛,解毒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麻風,瘰癧,瘡癤,疥癬,痔疾,腫瘤。
蝮蛇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通絡,止痛,解毒。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麻風,瘰癧,瘡癤,疥癬,痔疾,腫瘤。用法用量
內服:浸酒,每條蝮蛇用60度白酒1000ml浸3個月,每次飲5-10ml,日飲1-2次;或燒存性研成細粉,每次0.5-1.5g,日服2次。外用:適量,油浸、酒漬或燒存性研末調敷。註意事項
陰虛血虧者慎服,孕婦禁服。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對免疫功效的影響:能刺激脾臟和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效。
3、其他作用,有清除自由基和延緩衰老作用,還可能有降血脂作用。
4、鎮痛作用。
相關論述
1、《藥性論》:“治五痔,腸風瀉血。”
2、《綱目》:“治破傷中風,大風惡疾。”
蝮蛇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療麻風病及麻風反應。
2、治療浸潤型肺結核。
相關配伍
1、治大風及諸惡風,惡瘡,瘰癧,皮膚頑痹,半身枯死,皮膚手足臟腑間重疾並主之:蝮蛇一枚,活著器中,以醇酒一鬥投之,埋於馬溺處,周年以後開取,酒味猶存,蛇已消化。不過服一升已來,當覺舉身習習,服訖,服他藥不復得力。亦有小毒,不可頓服。(《本草拾遺》)
2、治白癩:大蝮蛇一枚,切勿令傷,以酒漬之,大者一鬥,小者五升,以糠火溫,令下,尋取蛇一寸許,以臘月豬膏和,敷瘡。(《肘後方》)
3、治胃痙攣:蝮蛇,酒浸一年以上,每食前飲一杯,一日3次,連續二十日有效。(《動植物民間藥》)
蝮蛇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間捕捉。捕得後剖腹除去內臟,盤成圓盤形,烘幹。亦可鮮用。蝮蛇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盤狀,盤徑6-8cm,頭居中。體背黑灰色,有的個體有圓形黑斑,背鱗起棱,多脫落。腹面可見剖除內及的溝槽,脫落的腹鱗長條形,半透明。尾部較短,長6-8cm。質堅韌,不易折斷。氣腥。骨骼特征:鼻骨前端較突出,軀幹椎的棘突較低矮,基本不後傾,椎體不突尖端較平截,多數成長短不等的豎刀狀,尾椎脈突側面觀亦成短豎刀狀。蝮蛇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蝰科動物蝮蛇 。形態特征
蝮蛇,全長60cm左右。頭略呈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背面淺褐色到紅褐色,正脊有兩行深棕色圓斑,彼此交錯排列略並列,背鱗外側及腹鱗間有1行黑褐色不規則粗點,略呈星狀;腹面灰白,密佈棕褐色或黑褐色細點。鼻間鱗寬短,排成“∧”形;眶前鱗2,眶後鱗2(3),眶下鱗新月形,顳鱗2+4(3);上唇鱗2-1-4(2-1-3、3-1-4)式。背鱗21(23)-21-17(15)行,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腹鱗137-173,肛鱗完整;尾下鱗29-54對,少數為單行。分佈區域
廣泛分佈於我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