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穗
来源:74U閱讀網
金盞草別名:金盞花,醒酒花,金盞兒花,長春花,長春菊,金仙花,長春草,
金盞草簡介:金盞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小金盞花CalendulaarvensisL.的全草或花。我國各地庭園多有栽培。具有清熱止血的功效。常用於腸風下血,痔瘡出血。
金盞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止血。主治
腸風下血,痔瘡出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全草1.8-4.5g,花5-10朵。外用:適量,搗汁塗。藥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
2、溶血作用。
相關論述
《現代實用中藥》:“利尿發汗,興奮及緩下藥,並有通經作用。”“又治腸痔,下血不止。”
《救荒本草》:“味酸。”
《現代實用中藥》:“酸,寒,無毒。”
金盞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腸風下血:金盞草花10餘朵,酌加冰糖,沖開水燉,日服2次。(《福建民間草藥》)金盞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鮮用或全草切段,曬幹,花陰幹。金盞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株散生柔毛。葉互生,長橢圓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基部楔形。花序頂生幹縮,有梗;總苞片綠色,線形,邊緣幹膜質;花托平坦,無托片。花疏黃色,味苦微酸。金盞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植物小金盞花。形態特征
小金盞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約40cm,全株散生柔毛。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頭狀花序,直徑約2cm,頂生,有梗;總苞片綠色,線形,邊緣膜質;邊緣舌狀花,雌性,硫黃色,舌片先端3齒;中央管狀花,兩性,先端5裂;花托平坦,無托片。瘦果,背部具軟刺,最外列數個有嘴狀直生,內列數個內曲如環狀,無冠毛。花期夏季。分佈區域
我國各地庭園多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