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穿破石

穿破石

穿破石別名:柘根,川破石,地棉根,拉牛入石,黃蛇,

穿破石簡介:穿破石,中藥名。為桑科桑橙屬植物構棘Maclura cohinchinensis(Lour.)Corner或柘樹M.tricuspidat Carr.的根。具有祛風通絡,清熱除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黃疽,腮腺炎,肺結核,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淋濁,蠱脹,閉經,勞傷咳血,療瘡癰腫。

穿破石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通絡,清熱除濕,解毒消腫。

主治

主要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黃疽,腮腺炎,肺結核,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淋濁,蠱脹,閉經,勞傷咳血,療瘡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鮮者可用至120g;或浸酒。外用:搗敷。

化學成分

根含柘樹異黃酮A,3′-O-甲基香豌豆甙元,去氫木香內酯,亞油酸甲酯,β-谷甾醇。

藥理作用

1、抗結核菌作用:柘樹根乙醇提取物有較好的抗結核菌作用。試管中,采用改良蘇通半流體瓊脂培養基,接種強毒人型結核菌(H37 RV),其最低抑菌濃度為6.3-12.5μg/ml。體內抗菌試驗表明,給感染結核菌小鼠第二日開始給予柘木註射液1.5g/隻,每日1次,至對照組半數動物死亡時停藥,可顯著延長小鼠的半數存活時間。

2、對細胞物質合成的影響:柘樹根水提液經樹脂處理獲得的兩組黃酮組分1、組分2,分別加人人胃癌細胞NKM進行體外培養同位素標記實驗,結果表明,組分1、組分2對NKM細胞DNA、蛋白質合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隨劑量的增加,抑制率也相應的增加。組分1對RNA的合成抑制顯著,而組分2對RNA的合成抑制不顯著。組分1劑量300μg/ml時,從細胞形態看出在幾小時內細胞死亡、解體。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酒頂,消蠱脹;浸酒祛風。

2、《本草求原》:壯筋骨,活血,理跌打。

3、《嶺南采藥錄》:祛風濕,十蒸九曬;治跌打,酒煎服;肩瘡和蜜搗敷。

4、《南寧市藥物志》:破血通經,治淋濁,去遠年瘀積、結石。

5、《閩東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絡,祛風濕,去瘀血。治腰痛、關節痛,虛勞黃腫,脾虛泄瀉。

6、《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清熱活血,止咳祛痰。治勞傷咳血。

7、《雲南中草藥選》:消炎止痛。治流行性腮腺炎,癤腫。

8、《福建中草藥》: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濕熱痹,疔瘡癰腫。

穿破石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風濕痛:穿破石15g,牯嶺勾兒茶、青棉花藤各9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骨折:穿破石、三加皮、胡頹子各等量,均用根皮。焙幹研末,以適量凡士林加熱調成膏狀,復位後,外敷藥膏,夾板固定。隔日換藥1次。

3、治急性黃疸型肝炎:穿破石30g,簕黨根、五指毛桃各15g,葫蘆茶9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2、3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4、治膽道蛔蟲:葨芝根、兩面針根、闊葉十大功勞根各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5、治下肢流火(急性淋巴管炎):穿破石根皮90g,威靈仙15g,豬瘦肉120g。水燉,服湯食肉。(《江西草藥》

6、治尿路結石:柘藤根15g,野花椒15g,千斤拔30g,車前草3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江西《草藥手冊》)

7、治肺結核:柘藤根30g,鐵包金(細紋勾兒茶)60g,百部9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江西《草藥手冊》

8、治耳聾、鳴、汁出,一二十年不差:故鐵二十斤(燒赤,水五鬥浸三宿,去鐵澄清),柘根三十斤(水一石,煮取五鬥,去滓澄清),菖蒲(切)五鬥(水一石,煮取五鬥,去淬澄清)。上三味合一石五鬥,用米二石,並曲二鬥,釀如常法酒。用一月封頭開清,用磁石吸鐵者三斤,搗為末,納酒中,浸三宿。飲之,日夜飲,常取小小醉而眠,取聞人語乃止藥。(《千金方》)

穿破石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出根部,除去泥土、須根,曬幹;或洗凈,趁鮮切片,曬幹。亦可鮮用。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幹燥。

穿破石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穿破石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且1.5-2.5cm;或已切成圓形厚片。外皮黃色或橙紅色,具顯著的縱皺紋及少數須根痕。栓皮薄而易脫落。質地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薄,灰黃色,具韌性纖維,木部占絕大部分。黃色,柴性,導管孔明顯,有的中央部位有小髓。氣微,味淡。以皮色黃、根條勻、無須根者為佳。

飲片性狀

本品為圓形厚片,皮部薄,顯纖維性;木部發達,黃色,有密佈的小孔(導管),中心髓部很小。周邊灰黃色,並有棕黃色或橙黃色斑塊。質堅硬。氣微,味淡。

穿破石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桑科桑橙屬植物構棘或柘樹。

形態特征

1、構棘:常綠灌木,高2-4m。直立或攀緣狀;根皮橙黃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彎的棘刺,粗壯。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葉片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3-9cm,寬1-2.8cm,先端鈍或漸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緣;基出脈3條,側脈6-9對。花單性,雌雄異株;球狀花序單個或成對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徑約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徑約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絨毛。聚花果球形,肉質,熟時橙紅色,直徑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質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柘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小枝暗綠褐色,具堅硬棘刺,刺長5-35mm。單葉互生;葉柄長0.5-2cm;托葉側生,分離;葉片近革質,卵圓形或倒卵形,長5-13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3裂,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幼時兩面均有毛,成長後下面主脈略有毛,餘均光滑無毛;基出脈3條,側脈4-5對。花單性,雌雄異株;均為球形頭狀花序,具短梗,單個或成對著生於葉腋;雄花花被片4,長圓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絲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線狀。聚花果球形,肉質,直徑約2.5cm,橘紅色或橙黃色,表面呈微皺縮,瘦果包裹在肉質的花被裡。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1、構棘: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柘樹: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等地。

生長環境

1、構棘:生於山坡。溪邊灌叢中或山谷、林緣等處。

2、柘樹:生於海拔200-1500m的陽光充足的荒坡、山地、林綠和溪旁。

玉符河  埋忠骨  雀鯛科  電工廠  雷比奇  未時  經皮  怕打雷  司路南  璜石湖  從什麼時候  時過境遷  長野  水蘭  活塞桿  東建路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