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雙腎藤

雙腎藤

雙腎藤別名:夜關門,羊蹄甲,馬蹄,羊蹄藤,豬腰藤,馬鞍藤,鷹爪風,缺月藤,燕尾藤,

雙腎藤簡介:雙腎藤,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鄂羊蹄甲Bauhiniaglauca(Wall.exBenth.)Benth.subsp.hupehana(Craib)T.Chen的根或莖葉。分佈於甘肅、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具有收斂固澀,解毒除濕之功效。用於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遺尿,尿頻,白帶,子宮脫垂,痢疾,痹痛,疝氣,睪丸腫痛,濕疹,瘡癤腫痛。

雙腎藤功效作用

功能

收斂固澀,解毒除濕。

主治

用於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遺尿,尿頻,白帶,子宮脫垂,痢疾,痹痛,疝氣,睪丸腫痛,濕疹,瘡癤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藥理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及大腸、炭疽、白喉、傷寒、痢疾、綠膿等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草》:“收斂止血,治咳嗽遺尿,咯血,為止血要藥。”

雙腎藤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體虛久病脫肛,子宮脫垂,感冒,陰道流血,遺精和遺尿等。

相關配伍

1、治咳嗽咯血,吐血:夜關門30-60g。燉豬肺或煎水吃。

2、治大腸下血:夜關門30g,芭蕉根30g,苧麻根15g,皂角刺6g,黃精15g。將藥放入豬大腸內,或煨甜酒糟服。(1-2方出自《貴陽民間藥草》)

3、治痢疾:(湖北羊蹄甲)根30-6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治癲癇:擬粉葉羊蹄甲莖30g,石膏15g,石灰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5、治瘡癤腫毒:(湖北羊蹄甲)葉研粉,二次淘米水調敷。痛甚者,敷藥前後並以葉煎水洗。(《湖南藥物志》)

雙腎藤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野生的秋季挖根,栽培的於栽培3、4年後,秋季挖根,曬幹;莖葉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幹。

雙腎藤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稍扁,大小長短不一,直徑1-3.5mm。表面褐色,有細縱皺紋及橫長皮孔,並有少數細須根或殘留須根痕,有的成凹溝。質堅硬,斷面皮部褐棕色,木部色稍淡,密佈細小孔洞(導管)。無臭,味澀微苦。

雙腎藤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植物鄂羊蹄甲。

形態特征

鄂羊蹄甲又名:湖北羊蹄甲、擬粉葉羊蹄甲、田螺虎樹。木質藤本,除花序稍被銹色短柔毛外其餘無毛;卷須略扁,旋卷。葉紙質,近圓形,長5-7(-9)厘米,2裂達中部或更深裂,罅口狹窄,裂片卵形,內側近平行,先端圓鈍,基部闊,心形至截平,上面無毛,下面疏被柔毛,脈上較密;基出脈9-11條;葉柄纖細,長2-4厘米。傘房花序式的總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具密集的花;總花梗長2.5-6厘米,被疏柔毛,漸變無毛;苞片與小苞片線形,錐尖,長4-5毫米;花序下部的花梗長可達2厘米;花蕾卵形,被銹色短毛;花托長12-15毫米(花盛開時長達20毫米),被疏毛;萼片卵形,急尖,長約6毫米,外被銹色茸毛;花瓣白色,倒卵形,各瓣近相等,具長柄,邊緣皺波狀,長10-12毫米,瓣柄長約8毫米;能育雄蕊3枚,花絲無毛,遠較花瓣長;退化雄蕊5-7;子房無毛,具柄,花柱長約4毫米,柱頭盤狀。莢果帶狀,薄,無毛,不開裂,長15-20厘米,寬4-6厘米,莢縫稍厚,果頸長6-10毫米;種子10-20顆,在莢果中央排成一縱列,卵形,極扁平,長約1厘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甘肅、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2200m的灌木叢中、林中及山坡石縫中。

獅嶺  溫嶺  牙骨  農產品批發  條款  上官振國  宣室求賢訪  民校  卜俊賢  崔傢席坊  成功進行  亞洲地區  幾種  奉三無私  血戰湘江  重單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