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
来源:74U閱讀網
泡桐花別名:
泡桐花簡介:泡桐花,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泡桐(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和毛泡桐(P.tomentosa(Thunb.)Steud.)的花。春季花開時采收,曬幹或鮮用。生於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野生或栽培。泡桐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陜西、山東、江南等地引種栽培。毛泡桐分佈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地。味苦、性寒。具有清肺利咽、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嗽、急性扁桃體炎、菌痢、急性腸炎、急性結膜炎、腮腺炎、癤腫、瘡癬等病證。
泡桐花功效作用
功能
肺熱咳嗽,急性扁桃體炎,菌痢,急性腸炎,急性結膜炎,腮腺炎,癤腫,瘡癬等病證。主治
1、治腮腺炎、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結膜炎等:泡桐樹花25g。水煎,加適量白糖沖服。2、治玻璃體混濁(飛蚊癥):泡桐樹花、玄明粉、羌活及酸棗仁各等量。共研細末。每次6g,每日3次,包煎服。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5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激;或制成膏劑搽。藥理作用
1、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2、鎮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3、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4、抗癌作用。
5、增強殺昆蟲劑作用。
6、降壓作用。
泡桐花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花開時采收,曬幹或鮮用。泡桐花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多皺縮破碎,隻有花冠,花萼則少見。花冠管狀,長約4cm,棕色或暗棕色,上部膨大,色較淺,下部彎曲,色深而有皺紋。花萼鐘形,革質;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完整的花,用水浸軟攤開,花冠呈漏鬥狀,先端5裂,基部彎曲,內有紫黑色斑點。雄蕊著生於花冠上,4枚,2強,花藥“個”字著生。子房上位,花柱細長。氣微弱,味淡。以身幹、花完整、無雜質者為佳。泡桐花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玄參科植物泡桐。形態特征
1.泡桐,喬木,高達30m。樹皮灰褐色,幼枝、葉、葉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黃褐色星狀絨毛。葉柄長達12cm;葉片長卵狀心臟形,長可達20cm,先端長漸尖或銳尖頭,基部心形,全緣。花序狹長幾成圓柱形,長約25cm;小聚傘花序有花3-8朵,頭年秋天生花蕾,先葉開放;總花梗與花梗近等長;花萼倒圓錐形,長2-2.5cm,5裂達1-3,裂片卵形,果期變為狹三角形;花冠管狀漏鬥形,白色,內有紫斑,長達10cm,筒直而向上逐漸擴大,上唇較狹,2裂,反卷,下唇3裂,先端均有齒痕狀齒或凹頭;雄蕊4,二強,隱藏於花冠筒內;子房2室,花柱細長,內彎。蒴果木質,長圓形,長6-10cm,室背2裂。種子多數,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2.毛泡桐,和毛泡桐的主要區別在於:葉全緣或3-5淺裂。花外面通常淡紫色,內面白色,有紫色條紋。花期4-5月,果期8-9月。分佈區域
泡桐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陜西、山東、江南等地引種栽培。毛泡桐分佈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野生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