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男性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祛濕的食物有哪些

祛濕的食物有哪些

如何判斷是否有濕氣

1、看體形

中醫有說“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濕”。虛胖體型的人多有水濕,嚴重者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2、看狀態

濕氣明顯的人士常常感到身體特別困倦,懶得活動,頭重如裹,頭腦不清爽,關節沉重,渾身酸痛,這是濕氣黏滯,阻滯經絡的表現。此外,這些人士還常有胸悶的感覺,要長呼一口氣才舒服。

祛濕的食物有哪些

3、看胃口和食欲

濕氣重的人士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日常有隱隱的胸脘痞悶感,這種感覺就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似的。這是典型的脾虛濕困表現。

4、看大便

體內濕氣重時,大便往往稀爛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質也很松軟,而且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沖走。人也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祛濕的食物有哪些

5、看小便

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但次數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熱或澀痛感。個別女性朋友還有白帶量多,這些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6、看舌頭

判斷有無濕氣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濕證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邊有齒印,苔白膩。而濕熱證候的人士常是舌紅苔黃膩。

祛濕的食物有哪些

1、薏仁

是緩和的清熱祛濕之品,中醫常用其來治療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癥。

2、苦瓜

具有清涼解渴、清熱解毒、清心明目、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有清脂、減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據研究發現,它還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3、冬瓜

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濕熱體質者若有水腫、脹滿、痰多、暑熱煩悶、消渴、濕疹、癤腫等均可食用,並可解酒。

4、鯽魚

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5、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癥。

6、水芹

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風、消暑解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潤腸祛熱氣、下虛火、止牙齦出血,對腸胃熱重、熬夜失眠、虛火上升、牙齦腫脹出血等也有輔助治療效果。

7、茅根

甘寒,歸肺、胃、膀胱經。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的功效。可以用於胃中煩熱不適、惡心、肺熱咳喘、心中煩躁、口苦、口渴、牙齦出血等,其清熱利濕解毒作用較緩和,除濕熱體質之人外,也適合普通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8、荷葉

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荷葉也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很多減肥、降脂、祛痘產品中都含有荷葉。

祛濕吃什麼水果蔬菜

生活中祛濕的水果以及蔬菜是有很多的,例如山藥、綠豆、冬瓜、西瓜、枇杷、橙子等都是有著很好的祛濕的功效的,大傢可以適當的多吃一些這樣的食物。

祛濕的食療食譜推薦

海帶排骨湯

原料:豬排骨、海帶

做法:將海帶浸泡後,蒸半小時,取出再用清水浸泡4小時,徹底泡發後,切成長方塊。將排骨洗凈,在沸水鍋中煮一下,取出用溫水泡洗幹凈。在鍋中放入排骨、蔥段、薑片、黃酒,先用大火燒沸,再用中火煲,然後倒入海帶塊一起煮。

赤小豆粉葛煲鯪魚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少許,鯪魚500克,生薑3片。

做法:赤小豆、陳皮洗凈;粉葛削皮洗凈,切塊;鯪魚去鱗及內臟,洗凈,慢火煎至微黃。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放適量食鹽調味便可。

粟米白果豬肚湯

材料:粟米3條、白果50克、豬肚1個、生薑3片。

做法:粟米洗凈,連衣、須切段狀;白果去殼、去衣、洗凈;豬肚沖洗後翻轉,用刀刮去臟雜,再用生粉反復洗凈,並以清水沖凈。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祛濕的穴位有哪些

陰陵泉穴

適當刺激陰陵泉穴可以起到清利濕熱、健脾理氣、通經活絡的作用,還可輔助緩解腹脹、腹瀉、水腫、膝痛等。

取穴方法:采用坐位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地機穴

地機穴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功效,可用於輔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月經失調等狀況。

取穴方法: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祛濕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瞭,幾乎每個人身體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濕氣的,所以大傢平時在自己的飲食中可以有意識的多吃一些具有祛濕作用的食物,另外,還可以多按摩按摩陰陵泉穴、地機穴等,可以很好的起到祛濕的效果的。

網友評論

條評論

人體生理  磐石市  虎腦  奇形怪狀  過山  黃椅山  傢俬街  血管運動  樂味  寶冠  拖動  慶北  魚南  新工二村  鮑山站  大威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