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蕭勁光 開國大將

蕭勁光 開國大將

中文名:蕭勁光

外文名:Xiao Jinguang

別 名:蕭玉成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湖南長沙

出生日期:1903年(癸卯年)1月4日

逝世日期;1989年(己巳年)3月29日

職 業:軍人

畢業院校: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列寧格勒軍政學院

蕭勁光(1903.1.4—1989.3.29),無產階級革命傢、軍事傢。湖南長沙人。民國十一年(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師黨代表、特區軍委參謀長、軍區參謀長、軍參謀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軍團政委、軍政委、軍區司令員、軍團政委、 軍團參謀長、軍事部部長、司令部參謀長、兵團司令員、副總司令兼參謀長、軍區司令員等職。率部參加南昌、南京、鄂西等戰役,率部參加贛州、漳州、水口、樂安宜黃、建黎泰等戰役,參加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參加長征,指揮南滿部隊四保臨江作戰,率部打沈陽、圍北平、越華北、渡長江、占武漢、進長沙,參與指揮衡寶戰役等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為人民海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瞭卓著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註:“肖”是“蕭”字的俗寫)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月4日,蕭勁光生於湖南長沙趙洲港一個貧苦的小手工業者傢庭。幼時讀過私塾和新式學堂。

民國六年(1917年),蕭勁光考入長沙長郡中學,與同班的任弼時結為好友。

民國八年(1919年),蕭勁光積極參加“五四”反帝愛國運動。

民國九年(1920年)夏,蕭勁光加入“俄羅斯研究會”,赴上海學習俄語並接受革命教育。同年冬,蕭勁光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民國十年(1921年)春,蕭勁光與劉少奇、任弼時等人一起前往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

民國十一年(1922年),蕭勁光轉入中國共產黨,並一度轉到蘇聯紅軍學校學習軍事。

大革命時期

民國十三年(1924年)初,列寧逝世時,蕭勁光曾作為東方民族代表為其守靈。同年秋,蕭勁光回國,到湖南安源路礦從事工會工作。

民國十四年(1925年),蕭勁光被派赴廣東,任國民革命軍第2軍第6師黨代表。北伐戰爭中,曾率部參加南昌、南京、鄂西等戰役。

民國十六年(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蕭勁光再次奉派到蘇聯,入列寧格勒軍政學院,系統學習瞭軍事理論和政治理論知識。

土地革命時期

民國十九年(1930年),蕭勁光畢業回國,被派往閩西蘇區,先後任閩粵贛特區軍委參謀長、閩粵贛軍區參謀長兼彭(湃)楊(殷)軍政學校第3分校校長、中國工農紅軍第12軍參謀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

民國二十年(1931年)12月,蕭勁光任由寧都起義部隊改編的紅5軍團政治委員,針對該部官兵思想混亂、聽信謠言、疑慮重重等情況,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圓滿完成瞭對這支舊軍隊的改造工作,使之經受瞭贛州、漳州、水口、樂安宜黃、建黎泰等戰役的考驗,成為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紅軍勁旅。

民國二十二年(1931年),蕭勁光任紅11軍政治委員、閩贛軍區司令員、紅7軍團政治委員,參加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9月,蕭勁光率僅有70人的教導隊和部分地方武裝抵禦國民黨軍3個師對黎川的進攻,終因寡不敵眾被迫撤退。11月,因對“左”傾冒險主義提出過不同意見而被撤職審查。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蕭勁光又以黎川失守有責為名被開除黨籍和軍籍,並被判刑5年。後在毛澤東、王稼祥等人保護下獲釋,到紅軍大學任教員、政治科科長。10月,蕭勁光參加長征,任中央軍委幹部團上級幹部隊隊長。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蕭勁光得到平反,恢復其黨籍和軍籍,並調任紅3軍團參謀長。到陜北後,任中共陜甘省委軍事部部長兼紅29軍軍長。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月,任紅軍後方司令部參謀長。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蕭勁光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主任、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執行陜甘寧邊區防務、清剿境內土匪、安定社會秩序任務。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蕭勁光以積極防禦的戰略戰術,指揮留守兵團依托黃河天險和野戰工事,同時大膽采取迂回戰術,在友鄰部隊密切配合下,挫敗日軍對黃河防線的多次進攻,保證瞭邊區和中共中央的安全。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在國民黨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蕭勁光以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名義致電蔣介石,揭露頑固派破壞團結抗戰的罪行,呼籲停止進攻邊區,防止事態擴大;同時指揮部隊實施自衛反擊,打退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蕭勁光與王若飛到山西秋林同閻錫山談判,達成和解協議。為打破國民黨對邊區實行的經濟封鎖,組織部隊開展大生產運動,湧現出359旅等模范單位。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6月,蕭勁光所部與八路軍第120師合編為陜甘寧晉綏聯防軍。9月,蕭勁光任聯防軍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

日本投降後,蕭勁光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赴任途中,在河南濮陽奉命轉赴東北。10月,蕭勁光到沈陽後,任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在東北國民黨軍大舉進攻、南滿根據地形勢嚴重的危難時刻,蕭勁光奉命同陳雲一起前往南滿,兼任遼東軍區司令員。同年12月至翌年3月,蕭勁光指揮南滿部隊實施四保臨江作戰,在北滿部隊“三下江南”配合下,三個半月內粉碎國民黨軍四次大規模進攻,挫敗其“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企圖,徹底扭轉瞭南滿局勢,為東北人民解放軍轉入攻勢作戰創造瞭條件。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蕭勁光任東北野戰軍第1前方指揮所(8月改稱第1兵團部)司令員,率部攻打長春,後改為圍困戰,采取軍事包圍、經濟封鎖、政治瓦解等手段,使10萬守軍走投無路,被迫於10月相繼投誠,開創瞭人民解放軍通過“久困長圍”戰法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隨即率第1兵團(12月改稱第12兵團)南下,日夜兼程,一路急行,打沈陽、圍北平、越華北、渡長江、占武漢、進長沙。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蕭勁光兼湖南軍區司令員、湖南軍政委員會代主任。10月,在衡寶戰役中,蕭勁光指揮中路軍圍殲國民黨軍4個精銳師,解放湖南大部地區。

建國之後

1949年12月,蕭勁光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任海軍司令員兼第一海軍學校校長。

1950年8月,在海軍建軍會議上,蕭勁光提出海軍要“從長期建設著眼,由當前情況出發,建設一支現代化的、富於攻防力的、輕型海上戰鬥力量”。後又提出海軍建設要打好組織樁子、思想樁子、技術樁子。在他主持下,至1950年底,海軍青島基地、中南軍區海軍相繼建立,加上1949年4月成立的華東軍區海軍,基本確立瞭北、東、南三大海區的戰略格局。與此同時,重視培養海軍技術力量,強調建軍先建校,在短短幾年內即創辦瞭10所正規海軍院校和6所預備軍校。註重海軍裝備建設和兵種建設,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先後組建瞭第一支快艇部隊、第一個航空兵師、第一個潛水艇支隊、第一個驅逐艦大隊、第一個驅潛艦大隊等。

1954年,蕭勁光任國防部副部長。

1956年和1957年,根據積極防禦的戰略總方針,蕭勁光提出“海軍以發展空、潛、快為主”的建軍方針、“開展海上破襲遊擊戰”的作戰理論、確立以海洋為傢的訓練思想。

1960年,在蘇聯政府撕毀合同、撤走專傢、海軍建設面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蕭勁光堅決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確定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組織領導科技人員進行科研攻關,自行解決武器裝備問題。

1965年,蕭勁光冒著被指責為推行“單純軍事觀點的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的風險,領導編制瞭海軍裝備科研第三個五年計劃,大力推動新型艦艇的研制和生產。“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受到錯誤批判,實際上被剝奪瞭海軍領導權。

1971年,蕭勁光重新主持海軍工作。

1973年,蕭勁光頂著“上賊船”的罪名,向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建議,海軍建設應在加強近海防禦能力的同時,適時地、積極地發展中遠海作戰力量。

1979年5月,中共中央對蕭勁光所謂“上賊船”問題予以徹底平反。6月,蕭勁光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80年1月,蕭勁光卸任海軍司令員。

1982年、1985年,蕭勁光兩次當選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1989年3月29日18時25分,蕭勁光在北京病逝,終年86歲。

荷包  泊位  二六八  草書歌行  上焦  月青六組  金藝  枝丫  華澤路  薛樓  泰奧菲  陶川  代河  昌茂花  意氣用事  中介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