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邊令誠 唐代宦官

邊令誠 唐代宦官

中文名:邊令誠

民 族:漢

職 業:唐代宦官

朝 代:唐朝

職 務:監門將軍至陜州監軍

事 跡:誣奏高、封二人無故棄地

邊令誠,唐代宦官,安史之亂時,高仙芝、封常清派軍隊入關中駐守,在潼關抵擋安史軍入關中,唐玄宗任命邊令誠為監門將軍至陜州監軍,開唐代宦官監軍之先,邊令誠求高仙芝一再索賄而不成,進饞言於唐玄宗:“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陜地數百裡,又盜減軍士糧賜。”

簡介

邊令誠,唐代宦官天寶六載(747)監高仙芝軍,自安西出兵攻小勃律,至連雲堡不敢深入,及仙芝破小勃律,乃上奏其功。十四載,安祿山起兵叛亂,又監高仙芝軍東征叛軍,常幹擾軍事封常清兵敗,與仙芝共退守潼關,他誣奏高、封二人無故棄地,貪污軍糧。旋奉命於潼關監斬二人後陷於叛軍,逃歸,被肅宗所殺。

事跡

唐代宦官,唐擊小勃律之戰小勃律叛唐投靠吐蕃,隔斷西域二十餘國與唐的聯系。此等戰略要地不可不爭。高仙芝兵分三路,會攻吐蕃的連雲堡(今阿富汗東北部噴赤河南源蘭加爾):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趙崇玼統3000騎兵從北谷向吐蕃連雲堡;一路由撥換守捉使賈崇瓘統領,自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與中使邊令誠率主力從護密國南下。三路兵馬約定於七月十三日辰時在連雲堡下會合。 三路兵按時出發,如期抵達。當唐軍進至婆勒川時,河水暴漲,無法渡河。高仙芝認真分析瞭當前的形勢,認為唐軍必須盡快渡過婆勒川,於是他命兵士每人自備三天幹糧,準備次日清晨渡過。次日清晨,婆勒川河水低緩,唐軍迅速渡過瞭婆勒川,在奇襲連雲堡後,監軍邊令誠認為孤軍深入敵境過遠,畏不敢前高仙芝分瞭三千兵士給他扼守連雲堡負責後援接濟。最終,大部隊越過冰川,先吐蕃一步殺至小勃律,並斷絕吐蕃援軍來路,小勃律無奈投降。八月,高仙芝押著小勃律國王和吐蕃公主經赤佛堂路凱旋而歸。九月,行至婆勒川連雲堡,與邊令誠會師,一起返回。高仙芝報功於朝廷,卻惹怒夫蒙靈察,這位節度使對自已的下屬直接向皇帝表功異常不滿。這時,邊令誠感到夫蒙靈詧對待此事殊不公正,遂將此事上奏朝廷,稱:“仙芝立功而以憂死,後孰為朝廷用者?” 力陳高仙芝的大功和戰鬥的艱險,並將夫蒙靈察嫉妒的情況一並托出。結果是夫蒙靈察內調,高仙芝節度西域。這位高句麗將軍由此達到自已人生的頂峰。

安史之亂時,高仙芝、封常清派軍隊入關中駐守,在潼關抵擋安史軍入關中,唐玄宗任命邊令誠為監門將軍至陜州監軍,開唐代宦官監軍之先,邊令誠求高仙芝一再索賄而不成,進讒言於唐玄宗:“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陜地數百裡,又盜減軍士糧賜。”先後賜死封常清、高仙芝,高仙芝死前說:“我遇敵而退,死則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士卒皆呼冤枉。高仙芝與封常清同時被賜死,哥舒翰後繼守潼關。安祿山進陷長安,崔光遠、邊令誠等人開門納賊,後又逃出長安,為肅宗所不容,斬首示眾。

卻顧所來徑  召灣  大朱屯  山體  隔膜泵  大道南  顏徐  石前  佛羅  黃茅  花兒樂隊  英國可卡犬  投彈手  莫阿娜  移動硬盤  漢潤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