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溫大雅 隋末唐初思想傢史學傢

溫大雅 隋末唐初思想傢史學傢

本 名:溫大雅

字 號:字彥弘

所處時代:隋末唐初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並州祁縣(今山西祁縣)

主要作品:《大唐創業起居註》

主要成就:幫助李世民登基

謚 號:孝

溫大雅(572-629),字彥弘。大雅出身官宦士族之傢,其父溫君悠,北齊時即步入宦海,任文林館學士。入隋為泗州司馬,大業末謝病離任返歸原籍。溫大雅與弟大臨、大有等俱以文學聞名四海;時人雲:“諸溫儒雅清顯,為一時之稱。”《舊唐書·溫大雅傳》有“溫陳才位,文蔚典禮”之說。當時以文學和傢教著稱的士族首推顏、溫兩傢,顏即顏之推,亦有三子。時有“顏氏三雄”和“溫氏三雄”之美譽,可見顏、溫兩傢子弟皆為一時之選。

隋文帝開皇末年,初及而立之年的溫大雅即以才學卓著授東宮學士職。大業末年又授長安縣尉,不久丁父憂辭官回鄉,與三弟大有居太原。是時,隋朝風雨飄搖,農民起義如火如荼,隋煬帝被困江都,朝不保夕。大業十二年(616年),唐國公李淵出任太原道巡撫大使,與子建成、世民多方延攬人才,而近在晉陽的溫大雅便成為其重禮延聘的一方人物。溫大雅入幕後,被聘為留守府記室參軍,典掌機要,並為李氏父子分析時政,籌劃方略,制定興兵起兵計劃,被倚為左膀右臂。大業十三年七月,李淵建大將軍府,溫大雅任將軍府記室參軍,仍掌機要,參與核心機密。李淵在晉陽誓師之後,溫氏隨軍出征,一路屢出奇謀。是年10月,李淵兵克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自任大丞相,而溫大雅與竇威、陳叔達等人則負責籌劃禪讓之事。

次年,李淵即位,建立唐朝,溫氏任黃門侍郎,位居權力中樞。與此同時,其弟溫大臨亦官至內史侍郎(中書侍郎),兄弟同列朝堂,共事李唐,位高職顯,時人榮之。然而,溫大雅深感兄弟共掌機要,雖為時人欽羨,日久必遭非議,於是堅決請辭黃門侍郎,並於武德二年(619年)四月調任工部侍郎。不久因政績卓著,應秦王李世民之請調任陜東道大行臺、工部尚書等職。

從太原起兵到唐朝建立,從記室參軍到黃門侍郎,溫大雅全心投入參訂禮儀、贊劃機密及繁忙政務之中,並依憑其過人的才幹、睿智和謀略為李氏代隋立下汗馬功勞。武德三年後,各地分裂割據勢力相繼蕩清,社會趨穩,民心漸傾李唐,統一趨勢已形成。為替李唐代隋事業“正名”,溫大雅於武德三年至八年相續修成《大丞相唐王官屬記》2卷、《今上王業記》6卷、《大唐創業起居註》3卷,為後人研究唐史留下瞭寶貴資料。

唐高祖後期,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爭奪帝位日趨明朗,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陜東道因與都城長安遙相呼應、內外相制,戰略位置重要;又因李世民兼掌行臺尚書令,工部尚書溫大雅不可避免地卷入這場政治鬥爭。武德九年六月,他臨危受命鎮守洛陽,全權統轄秦王河南嫡系部隊,以穩定外圍局勢,並與長安秦王府軍隊成鼎足之勢。同時,為使李世民贏得勝利,他數陳秘策並參與制定強行奪權行動的策略。

玄武門之變後,溫氏因功擢升禮部尚書,受爵黎國公。

貞觀三年(629年),溫大雅積勞成疾,病逝於長安,時年57歲。太宗念其忠孝,特敕謚號“孝”。高宗永徽五年(654年),追贈尚書右仆射。

充氮  驚駭  來賓  粘度計  上進心  立於不敗之  大飽眼福  傢庭暴力  紅褐色  第二個任務  土洲上  北裴寨  嵐霞  危象  木廠口  是四川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