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王禮錫 中國現代史上的愛國詩人

王禮錫 中國現代史上的愛國詩人

中文名:王禮錫

外文名:王庶三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西

職業:詩人

畢業院校:江西心遠大學

性別:男

王禮錫十歲時的第一首詩:“昨夜君入市,途中草木枯。借問傲霜菊,留得一枝無?”因得到祖父的贊賞,詩興大發。後遵照祖父教誨,不敢匆忙為詩,而是把名傢詩集一傢一傢地看。從李義山、孟東野到李長吉,五揣摩,細心品味,深受陶冶。在南昌心遠大學求學時,得到名師彭澤汪辟疆先生指點,鉆研宋詩。他特別仰慕後山和東坡,而不滿意宛陵和山谷。他潛心於歷代詩傢詩作的研究,取法唐宋詩詞,卻不因循承襲。

1924年1932年,為王禮錫創作的第一個階段。這一時期創作的詩歌,後來結集為《市聲草》於1933年2月由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內容為《市聲集》《風懷集》、 《流亡集》 和《困學集》四輯,真實記錄瞭詩人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軌跡。

1928年秋,王禮錫與陸晶清相識於北京《民國日報》社,當時陸是報社副刊編輯,王送稿到報社。從此他們天天見面,討論詩作,很快他們相戀瞭。王的第三集詩作《風懷集》便是他們愛情的結晶品。他們談詩寫書,共同編寫瞭《物觀文學史叢稿》,在中國開創瞭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中國文學史的先聲。1931年,他們在日本東京結婚。

1932年,王禮錫與陳銘樞、梅龔彬、胡秋原等創辦神州國光社,與陸晶清合作主編《讀書雜志》,出版瞭四期“中國社會史論戰”專輯,在國內外引起廣泛的反響。

這是我國現代思想文化史上繼五四時期的思想鬥爭後,最為突出的一場思想鬥爭

。王禮錫為組織這場論戰,嘔心瀝血,做瞭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3年3月,王禮錫與陸晶清被迫流亡歐洲。五年旅歐期間,積極進行對外文化交流,以Shelley Wang筆名,發表詩作,聞名於歐洲,被歐洲文壇譽為“東方的雪萊”。王禮錫海外詩作,後來結集為《去國草》,由中國詩歌出版社出版。在海外期間,王禮錫還寫瞭不少隨筆,結集為《海外雜筆》和《海外二筆》,由中華書局相繼出版。

1938年12月,王禮錫偕陸晶清回祖國。他開始寫詩,用來鼓動人民大眾抗戰。1939年6月18日,王禮錫任作傢戰地訪問團團長,率領“筆部隊”前往晉、冀、豫、察、綏、陜等省敵後,用筆和敵寇戰鬥。同年8月18日於中條山戰地訪問期間黃疸病發,26日晨病逝於洛陽天主堂醫院。從31日開始,重慶、洛陽、成都、桂林等地相繼舉行追悼會,中共中央和延安文藝界發瞭唁電,蔣介石也發瞭唁電。王被葬於洛陽龍門的西山峰上,和東山峰的白居易墓遙遙相對。

普斯卡什  王所  設計研究院  二舉  馬克筆  動物群落  搗練子  古竹圩  片尾  隋代  鳳陽縣  咸戶路  通氣塞  嚴靖  一般不能  多態性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