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史來賀 全國著名勞動模范

史來賀 全國著名勞動模范

中文名:史來賀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河南省新鄉市劉莊村

出生日期:1930年(庚午年)

逝世日期:2003年(癸未年)04月23日

職業:河南省新鄉市劉莊村原黨委書記

信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全國民兵英雄、全國植棉能手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1952年12月,年僅21歲的史來賀當選為劉莊村黨支部書記,挑起瞭帶領全村人治窮致富的重擔。

從任村支書的那天起他就立下誓言:“跟黨走,拔掉窮根,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從1953年開始,史來賀帶領劉莊人車推、肩挑、人抬,起崗填溝,拉沙蓋堿,用瞭整整20年,把劉莊周圍750多塊凹凸不平的“鹽堿窪”、“蛤蟆窩”荒地改造成瞭現代化農業園區。他潛心研究棉花種植經驗,使皮棉平均畝產量達到當時全國平均產量的3倍,劉莊也因此一躍成為全國的先進典型。

隨後,史來賀帶領劉莊人興辦起畜牧場,成為劉莊發展商品經濟的突破口。為瞭讓劉莊群眾富起來,史來賀又向工業挺進,興辦起機械廠。接著,史來賀帶領劉莊人又陸續建起瞭食品廠、造紙廠、淀粉廠等。劉莊村辦企業的發展,既有效地解決瞭剩餘勞動力問題,也為集體積累瞭越來越多的財富。

解決群眾問題

“黨領導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讓大傢都過上好日子。如果群眾過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產黨人沒本事!”解放前的劉莊是十裡八鄉有名的“佃戶村”、“長工村”。當時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方圓十裡鄉,最窮數劉莊。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糧。逃荒把飯要,忍痛賣兒郎。”1948年,劉莊解放瞭,工作隊隊長告訴史來賀:共產黨是為窮人辦好事的,是領導人民建立一個沒有壓迫剝削、大傢都過好日子的社會。這話深深打動瞭史來賀。一年後,他站在莊嚴的黨旗下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冬,21歲的史來賀當上瞭劉莊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翻身解放後仍被貧窮、饑餓困擾的農民兄弟,史來賀的心頭像壓瞭一塊石頭:“黨領導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讓大傢都過上好日子,如果群眾一直過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產黨人沒本事!”那年秋季,連降大雨,劉莊收割到場的小麥發黴生芽,大片大片的秋作物被積水浸泡而死。眼看顆粒難收,村民們準備外出逃荒。史來賀和村上的黨員幹部一起做群眾工作,他對大傢說:“如今是新社會,有共產黨領導,隻要大夥心齊,就一定能戰勝災害!”史來賀帶領大傢一面改水排澇,搶種蘿卜、蔓菁,一面建磚瓦窯,辦豆腐坊、粉坊,到黃河灘割草,半年時間,給群眾分瞭4次紅,解決瞭群眾的生活問題。過年的時候,傢傢戶戶吃上瞭白面饃和餃子。

積累集體財富

劉莊地處豫北黃河故道,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給這塊1.5平方公裡的土地留下瞭4條3米多深、

縱橫交錯的荒溝和700多塊高低不平的“鹽堿窪”、“蛤蟆窩”荒地。從1953年開始,史來賀帶領劉莊人車推、肩挑、人抬,起崗填溝,拉沙蓋堿,用瞭整整20年,投工40萬個,動土200多萬立方米,把一塊塊的荒地變成瞭“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田。種糧種棉給劉莊人帶來瞭溫飽,如何讓劉莊群眾富起來,史來賀琢磨來琢磨去,看中瞭畜牧業。1964年,當時集體的傢底還不厚實,史來賀花90元錢從新鄉買回3頭小奶牛,後來派人到新疆買回27匹母馬。經過精心飼養,3年後,牛犢子變成瞭一群牛,小馬駒變成瞭大馬群!現在的劉莊畜牧場,有奶牛近300頭,豬羊成群,年收入100多萬元。劉莊工業的起步頗具傳奇色彩。1974年,村裡拖拉機上的喇叭壞瞭,換新的到處買不來,兩名司機試著把壞喇叭拆下來修理,居然修好瞭。這下可樂壞瞭老史:咱能修喇叭,為啥不能造喇叭?在一無資金、二無技術的情況下,史來賀同大傢一起搞試驗,一次不行兩次,小喇叭終於試制成功。開始時一天隻能生產一對,後來增加到5對、50對、100對……劉莊的小喇叭響遍瞭大江南北。接著,史來賀帶領劉莊人又陸續建起瞭食品廠、造紙廠、淀粉廠等,不僅有效轉移瞭剩餘勞動力,還為集體積累瞭大量的財富。

劉莊高級社成立

1956年,初級社剛成立不久。這時,上級來瞭指令:劉莊所在的夏莊鄉21個初級社要合並

成1個高級社,並提名史來賀擔任這個高級社社長。史來賀認為,現在成立大社的條件不成熟,不如以村為單位成立小社有利於發展生產,拒絕到任。就在夏莊鄉召開萬人大會宣佈高級社成立的同一天,劉莊也召開大會,敲鑼打鼓歡慶劉莊高級社成立。

這下可捅瞭馬蜂窩!“目無領導”、“本位主義”……一記記棍子向劉莊和史來賀打來。開會、發文件沒劉莊的份兒,該史來賀享受的待遇也沒瞭。這一年,出現瞭多年不遇的澇災。劉莊人在黨支部領導下,齊心協力搞生產自救,硬是把上面不承認的高級社辦得紅紅火火。而夏莊鄉的高級社,因為管理不力,人心渙散,生產遭受很大損失,不得不以村為單位分為7個小社。

在“大躍進”的日子裡,公社開會佈置並派人坐鎮指揮各村“小麥高產放衛星”,要求挖地三尺,每畝上糞100車、下種150公斤,實現畝產小麥7.5萬公斤。史來賀不理這一套。當時,工作組就住在劉莊,三天兩頭催辦。沒法子,史來賀勉強同意搞3畝地進行試驗,其他仍按原計劃種植。結果,3畝“衛星田”平均畝產僅130公斤,連種子都沒打夠。由於劉莊堅持隻種3畝,沒有造成大的損失。

文革期間

“文革”期間,有人到劉莊煽風點火搞串聯。史來賀召開群眾大會宣佈村裡規定:“誰離開生產出外串聯不記工分、不發盤纏;貼大字報,集體一分錢不報銷。”那時最時髦的口號是“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史來賀說:“咱農民沒苗咋吃飯?誰要草就叫他吃草好瞭,咱要除草留苗。”史來賀領著全村男女老少頂著壓力搞生產,先後辦起瞭機械廠、面粉廠、冰糕廠、食品加工廠等,使劉莊逐步形成以工促農、以工養農、全面發展、五業興旺的新格局。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傢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我國農村勃發出一派

生機。這時,劉莊的土地分不分到農戶?工廠包不包到個人?史來賀戴上老花鏡,反復琢磨中央文件精神。他認為,三中全會的精神實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劉莊已由傳統的自然經濟轉入瞭商品經濟生產,2/3的勞動力已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集體經濟力量雄厚,如果一分瞭之,必然會阻礙生產力發展。通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劉莊從本村實際情況出發,兼容傢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點,克服“大鍋飯”的弊病,成立瞭農工商聯合社,把農、牧、副、商、工等統一起來,實行“綜合經營、專業生產、分級管理、獎懲聯產”的聯產承包責任制。

實踐證明:史來賀的決斷和劉莊人的選擇是正確的。這種新的經營方式,既充分發揮瞭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又極大地調動瞭個人的積極性,為商品經濟的發展註入瞭比單一傢庭經營更為充足和旺盛的活力。

“集體經濟得有集體主義,共同富裕得有共同理想。”史來賀把思想政治工作看得很重。他生前常說:“經濟搞上去,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去。既要把群眾帶到富路上,又要把群眾帶到正路上。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

史來賀與村黨委一班人幾十年如一日,把對人的教育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劉莊村黨委有15名成員,其中有6名黨委成員分管思想政治工作。村裡建立瞭黨委聯系支部、支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農戶,幹部黨員人人有任務的思想政治網絡。全村300多戶人傢,傢傢民主選舉瞭傢庭組長,讓會當傢理財的人負責一傢人的生產生活安排和思想政治工作。這樣,在劉莊,思想政治工作村上管、廠裡管,傢裡也管,真正實現瞭“齊抓共管”。結合農民的特點,劉莊村經常運用新舊社會對比、改革開放前後對比、待遇與貢獻對比等方法,啟發、引導群眾自己教育自己。通過對比,找到差距,比出幹勁,激發奉獻精神。

華星藥廠正式投產不久,有一次因為清理發酵罐的工人疏忽大意,幹完活後忘瞭插上皮管,下一班工人向罐內輸入的培養基被排入瞭地溝,等於半小時流走1000元錢。按常規,出現這樣的事情,對違反操作規程的工人進行批評、處分,使大傢引以為戒也就罷瞭。史來賀卻想得更深更遠:提高劉莊人的科學文化素質,比建設10個華星藥廠更為重要。史來賀對幹部們說:“農村現代化需要農民知識化,沒有農民的知識化,農村現代化的基礎不牢靠。”

為全面提高劉莊人的素質,劉莊投巨資建起瞭高標準的學校,使村裡的娃娃不出村就可以受到從幼兒園到高中的系統教育。在選拔有培養前途的優秀青年到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修的同時,劉莊又邀請大專院校到村裡辦班。村裡建起瞭科技大樓、衛星地面接收站和電視差轉臺,開辦瞭圖書館、閱覽室和青年民兵之傢,每年訂閱500多份科技報紙雜志,為村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創造條件。在劉莊,還有幾項不成文的規定,就是高中不畢業者不安排工作,沒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姑娘沒資格嫁到劉莊來;新過門的媳婦,必須到科研隊接受幾個月的科技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才能安排工作。

經濟發展加快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使劉莊人感到瞭前所未有的舒心與暢快。在史來賀帶領下,

劉莊經濟發展步入瞭“快車道”。1985年,史來賀和村黨支部其他成員經過反復考察,決定引進一項高科技生物工程,建設一座全國最大的生產肌苷的制藥廠——華星藥廠。“這高、精、尖項目,咱‘泥腿子’能搞成?”有人擔心“打不到狐貍惹一身騷”。史來賀還是那句話:“事在人為,路在人走,業在人創。人傢能幹成的東西,咱們為啥幹不成?”1986年5月20日,劉莊人自己設計、安裝的華星藥廠正式投產。打這起步,劉莊人創業的步伐邁得更快、更大瞭:1990年,籌資7000萬元開始瞭華星藥廠第二分廠的建設;1993年,建成青黴素鉀、青黴素鈉生產線;1995年,開始生產紅黴素;1998年,氨芐青黴素投入生產;1999年,技術含量更高的生物發酵分廠破土動工……

到去年底,劉莊村擁有固定資產9.1億元,年上繳國傢稅金4500多萬元,農民年人均實際收入上萬元,戶均存款20萬元以上,成瞭遠近聞名的“中原首富村”。劉莊人從劉莊的發展變化中切切實實感受到瞭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聽風就是雨。千變萬變,發展經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一條啥時候也不能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過“大躍進”的“沖動”,也有過“文革”十年的“瘋狂”。潮起潮落,風風雨雨,劉莊發展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過。有人不解,曾請史來賀解“謎”。史來賀說:“俺劉莊也不是世外桃源,我們的辦法是: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聽風就是雨。隻有實事求是,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收到好效果。”他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讓廣大群眾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千變萬變,發展經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一條啥時候也不能變!”

劉莊現狀

現在,劉莊有140多人被評為工程師、農藝師、會計師、技師和一級、二級技術員,一大批土生

土長、具有現代工業生產和管理才能的優秀人才,在各個崗位上發揮著骨幹作用。

1985年春節,許多傢庭小組長向黨支部反映,一些外村人來劉莊串親戚時,傳播封建迷信思想,有的甚至拉劉莊人參加封建迷信活動。史來賀敏銳地認識到,不剎住這股風,就會動搖劉莊人對黨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就會幹擾劉莊的生產和生活秩序。在史來賀的倡導下,劉莊村開展瞭一場反對封建迷信的大討論,讓村民們在大討論中長見識,自覺地抵制歪風邪氣。

幾十年來,劉莊沒有發生過刑事案件,沒有出現過黨員違紀。從計劃生育、婚喪嫁娶到養老撫幼,劉莊的幹部、群眾自覺遵守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村裡14個姓氏、300多戶、1600多口人,沒有宗族矛盾及派別之爭,沒有封建迷信、賭博、打架鬥毆、婚喪事大操大辦等不良現象。

(原載《人民日報》 2003年09月15日 第一版)

石禾塘  何傢莊  裴橋村  共享  中山港  個人隱私  獅子  福美  西寺橋北  芥鏢鱸  郭老村  百信廣場  機構  糖鋪  唾液分泌過  故關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