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蘇武

蘇武

蘇武簡介:蘇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中國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蘇武年輕時憑著父親蘇建的庇蔭,與兄長蘇嘉、弟弟蘇賢皆官拜郎中,後升任栘中廄監。

出使匈奴

漢武帝時期漢朝不斷討伐匈奴,雙方多次派使節互相偵察。匈奴扣留瞭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人,漢朝也扣留匈奴使節以相抵。天漢元年(前100年),且鞮侯單於即位,害怕受到漢朝攻擊,於是說:"漢朝天子是我的長輩。"送還瞭之前扣押的漢使路充國等。武帝為瞭贊許之,於是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持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並贈送單於禮物,以答謝單於。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常惠等,並臨時招募士卒、斥候百餘人一同前往。到瞭匈奴,贈送財物給單於。單於越發傲慢,這不是漢所期望的。

單於正派使者護送蘇武等,適逢緱王與虞常等在匈奴謀反,暗中策劃綁架單於的母閼氏投奔漢朝。正好蘇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朝的時候,與張勝有舊,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朝皇帝很恨衛律,我能替漢朝用暗箭射殺他。我的母親和弟弟都在漢,希望他們能得到漢朝的賞賜。"張勝答應瞭他,並送給虞常許多財物。

一個多月後,單於出外打獵,隻有閼氏和單於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起事前,一人趁夜逃跑,揭發瞭他們的計劃。單於子弟與他們交戰,緱王等戰死;虞常被活捉。單於派衛律審理此案。張勝聽到消息,擔心和虞常所說的話被揭發,便把事情告訴瞭蘇武。蘇武說:"事情已經發生瞭,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我受到瞭侵害,就更加對不起國傢瞭。"於是想自殺。張勝、常惠制止瞭他。虞常果然供出張勝。單於大怒,召集貴族商議,想殺漢使。左伊秩訾說:"如果有人謀害單於,那要怎麼加刑?應該全部招降。"單於派衛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屈節辱命,即使活著,有什麼面目歸漢!"說著拔刀自刺,衛律大驚,抱住蘇武,派人騎快馬找醫生。醫生在地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火,把蘇武放在坑上,敲他的背讓淤血流出。蘇武本已斷氣,過瞭半天才有氣息。常惠等人哭泣,用車把蘇武載回營帳。單於欽佩蘇武的節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把張勝監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轉。單於派使者勸降蘇武,並同時審判虞常,想借此使蘇武投降。衛律親手用劍斬殺虞常後,說:"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親近的大臣,應當是死罪,但是單於招募願意投降的人,赦免其罪。"舉劍要砍張勝,張勝請降。衛律對蘇武說:"副官有罪,主管也應當連坐。"蘇武說:"我本來就沒參與計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憑什麼連坐?"衛律又舉劍對著蘇武,蘇武不動。衛律說:"蘇君,我之前備齊漢朝歸順匈奴,有幸受到瞭單於的恩寵,賜予瞭爵位和財富,管理數萬民眾,牛馬牲口堆滿山,才有像今天這樣富貴。蘇君今日投降,明日也會跟我一樣。否則是白白拿身體去做野草的肥料,誰會知道啊!"蘇武毫無反應。衛律說:"你要是順著我投降瞭,我就能和你做兄弟。今天不聽吾的我的建議,以後就算想再見我也沒們這麼容易瞭。" 蘇武罵衛律說:"你為人臣子,不顧恩義,背叛君主和父母,投降蠻夷去做俘虜,我見你做什麼?況且單於信任你,讓你決定他人的死生,你公平執法,反而想挑起兩個君主的矛盾,自己坐觀成敗。南越國曾經殺漢朝使者,最後被漢朝消滅南越國也成瞭漢朝的九個郡;宛王曾經殺漢使者,最後被漢朝消滅,他的人頭也被懸在北門示眾;朝鮮殺漢使者,立即就被滅國瞭。隻有匈奴還沒遭到這樣的下場罷瞭。你明知我不降,就是要殺我,令兩國開戰,匈奴的覆滅就從我開始吧。"

衛律知道蘇武不可脅迫,報告瞭單於。單於越發想使他投降,就囚禁蘇武,置於大地窖內,不給他吃喝。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幾日不死。匈奴以為他是神人,就將蘇武遷至北海,讓他放公羊,說等公羊生小羊才可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常惠等人安置到別的地方。

牧羊北海

蘇武到瞭北海,沒有供應糧食,隻能掘野鼠所儲藏的果實吃。蘇武拄著漢節牧羊,起居都拿著,以致節上毛全部脫落。過瞭五、六年,單於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獵。蘇武會編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靬王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物。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大病,賜蘇武馬匹、牲畜、服匿、穹廬。於靬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冬天,丁靈人盜走瞭蘇武的牛羊,蘇武又再度窮困。

蘇武在漢朝時,與李陵都擔任侍中的官職。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後單於派李陵去北海,為蘇武設酒宴和歌舞。李陵對蘇武說:"單於聽說我和子卿你交情深厚,所以讓我來勸說你,他真心你能成為匈奴的臣子。你到死也不能歸漢,白白在沒有人的地方讓自己受苦,即使堅守信義又有誰能看見呢?先前長君(蘇嘉的字)做奉車都尉,隨從聖駕至雍的棫陽宮,皇帝扶輦下除,撞到柱子折斷車轅,被指控為大不敬,伏劍自刎,皇帝賜錢二百萬作為喪葬費。孺卿(蘇賢的字)隨從聖駕祠河東後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把駙馬推到河裡淹死瞭。宦騎逃亡,皇帝下詔讓孺卿追捕,沒抓到,孺卿惶恐服毒自殺。我來的時候,你的母親已不幸去世,我送葬至陽陵。你的妻子年少,聽說已經改嫁瞭。隻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重你離傢至今已經十幾年瞭,是不是還活著也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一般短,為什麼要讓自己受這麼久的苦呢!我剛投降的時候,也痛苦的像發瘋一樣,恨自己背叛瞭漢朝,加上老母被收留在保宮裡。你不想投降的心情,難道比得過我當初?況且陛下年齡大瞭,法令無常,大臣們沒有犯罪就被滅族的有數十傢,連自身安全都無法保證,你還顧得上別人麼?請聽從我的建議,不要再說別的瞭。"蘇武說:"我們蘇傢父子沒有什麼功勞,都是因為陛下才能位列將帥,獲爵封侯,兄弟為近臣,我一直都想肝腦塗地來報答他的恩情。現在能夠殺身報恩,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鍋,也覺得快樂。臣子事奉君主,就如同兒子事奉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麼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瞭。" 李陵與蘇武共飲瞭幾天,又說:"你就聽從我的話吧!"蘇武說:"我早就已經死瞭!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的爵位)如果一定要讓我投降,就請請停下今日的歡宴,我直接死在你面前!"李陵見蘇武如此真誠,喟然長嘆道:"真是義士啊!我和衛律的罪過上通於天!"說著流下眼淚浸濕瞭衣襟,決別蘇武而去。

後李陵又到北海,對蘇武說:"區脫地區捕得雲中的活口,說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著白衣,說皇帝駕崩瞭。"蘇武聽瞭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數月之久。

歸漢封官

武帝後元二年(前87年),昭帝即位。幾年後,匈奴和漢朝達成和議。漢朝尋求蘇武等,匈奴謊稱蘇武已死。後漢使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員同他前往,夜晚見瞭漢使,原本地述說瞭這幾年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要對單於說:漢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萬分高興,照常惠所說的話去責問單於。單於看身邊的人非常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 於是李陵設酒筵向蘇武祝賀,說:"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皇族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跡,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願,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傢,成為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麼呢?算瞭吧,讓你瞭解我的心罷瞭!我已成異國之人,這一別就永遠隔絕瞭!"李陵起舞,唱道:"走過萬裡行程啊穿過瞭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全部死亡啊我的名聲已敗壞。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李陵淚下縱橫,於是同蘇武永別。單於召集蘇武的部下,除瞭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蘇武回到長安。昭帝下令蘇武帶一份祭品拜謁武帝園廟。官拜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常惠、徐聖、趙終根都官拜中郎,賜絲綢各二百匹。其餘六人因年老而返鄉,各賜錢十萬,終身免徭役。

上官謀反

昭帝始元七年(前80年),左將軍上官桀、驃騎將軍上官安父子與禦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劉旦、鄂邑公主謀反,蘇武之子蘇元因參與陰謀,而被處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與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爭權。上官桀父子屢次記下霍光的過失交給燕王劉旦,使劉旦上書昭帝,告發霍光。又說蘇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但回到漢朝後,隻為典屬國。然而霍光屬下長史並無功勞,卻被升為搜粟都尉,霍光專權放肆。直到劉旦等人被處死,追查同謀者。蘇武與上官桀、桑弘羊有舊,燕王又因蘇武功高而官小數次上書,其子又參與謀反。廷尉上書請求逮捕蘇武。霍光把奏章擱置,隻將蘇武免官。

宣帝時期

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宣帝即位。宣帝賜爵蘇武關內侯,食邑三百戶。後衛將軍張安世推薦蘇武通悉典章制度、出使持節不降。於是宣帝召蘇武在宦者署聽候宣召,多次進見。拜右曹典屬國。因蘇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隻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入朝,尊稱為"祭酒"。蘇武把所得賞賜,全部施送給弟弟和過去的鄰裡朋友,傢中不留一點財物。恭哀皇後父平恩侯許廣漢、宣帝舅平昌侯王無故和樂昌侯王武、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禦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蘇武。

此時蘇武年事已高,宣帝問左右:"蘇武在匈奴那麼久瞭,難道還有子嗣嗎?"蘇武透過平恩侯許廣漢向宣帝陳述:"以前在匈奴發配時,娶的匈奴婦人正好生瞭一個兒子,名字叫通國,有消息傳來,想通過漢使者送去金銀、絲綢,把男孩贖回來。"宣帝同意瞭。後蘇通國隨漢使回漢朝,宣帝命其為郎。又讓蘇賢之子做瞭右曹。

蘇武活到八十餘歲,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

故事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憑著父親的職位,兄弟三人都做瞭皇帝的侍從,並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當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瞭漢使節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人。匈奴使節前來,漢朝廷也扣留他們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單於剛剛即位,唯恐受到漢的襲擊,於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全部送還瞭漢廷使節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於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於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常惠等,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到瞭匈奴那裡,擺列財物贈給單於。單於越發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單於正要派使者護送蘇武等人歸漢,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部謀反。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後來又跟隨浞野侯趙破奴重新陷胡地,在衛律統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於的母親和閼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張勝許諾瞭他,把財物送給瞭虞常。

一個多月後,單於外出打獵,隻有閼氏和單於的子弟在傢。虞常等七十餘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們的計劃報告瞭閼氏及其子弟。單於子弟發兵與他們交戰,緱王等都戰死;虞常被活捉。單於派衛律審處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便把事情經過告訴瞭蘇武。蘇武說:"事情到瞭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傢!"因此想自殺。張勝、常惠一起制止瞭他。虞常果然供出瞭張勝。單於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於,又用什麼更嚴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單於派衛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麼臉面回到漢廷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律大吃一驚,自己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生。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後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輕地敲打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斷瞭氣,這樣過瞭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著,用車子把蘇武拉回營帳。單於欽佩蘇武的節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瞭。單於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後,衛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親近的大臣,應當處死。單於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舉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予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麼談得上連坐?"衛律又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律說:"蘇君!我衛律以前背棄朝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於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律說:"你順著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後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

蘇武痛罵衛律說:"你做人傢的臣下和兒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裡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麼要見你!況且單於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漢皇帝和匈奴單於二主相鬥,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討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漢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禍,將從我開始瞭!"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瞭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以為他是神仙,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瞭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隻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犛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瞭五、六年,單於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會編結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的氈帳篷。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這年冬天,丁令人盜去瞭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瞭窮困。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於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瞭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於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願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瞭,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的棫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瞭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瞭,隻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駙馬爭船,把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瞭。騎著馬的宦官逃走瞭。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瞭,傢中隻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瞭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終日若有所失,幾乎要發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並且皇上年紀大瞭,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傢被殺的有十幾傢,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麼瞭!"

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願意為朝廷犧牲一切。現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傢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願。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兒子效忠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麼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說瞭!"

李陵與蘇武共飲瞭幾天,又說:"你一定要聽從我的話。"蘇武說:"我料定自己已經是死去的人瞭!單於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麼就請結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見蘇武對朝廷如此真誠,慨然長嘆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律的罪惡,上能達天!"說著眼淚直流,浸濕瞭衣襟,告別蘇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親自送禮物給蘇武,讓他的妻子賜給蘇武幾十頭牛羊。

後來李陵又到北海,對蘇武說:"邊界上抓住瞭雲中郡的一個俘虜,說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喪服,說是皇上死瞭。"蘇武聽到這個消息,面向南放聲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達幾月之久。

漢昭帝登位,幾年後,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後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瞭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瞭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於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問單於。單於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於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蘇武祝賀,說:"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皇族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跡,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願,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傢,成為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麼呢?算瞭吧,讓你瞭解我的心罷瞭!我已成異國之人,這一別就永遠隔絕瞭!"李陵起舞,唱道:"走過萬裡行程啊穿過瞭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全部死亡啊我的名聲已敗壞。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李陵淚下縱橫,於是同蘇武永別。單於召集蘇武的部下,除瞭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

蘇武於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春回到長安。昭帝下令叫蘇武帶一份祭品去拜謁武帝的陵墓和祠廟。任命蘇武做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常惠、徐聖、趙終根都任命為皇帝的侍衛官,賜給絲綢各二百匹。其餘六人,年紀大瞭,回傢,賜錢每人十萬,終身免除徭役。常惠後來做到右將軍,封為列侯,他自己也有傳記。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全都白瞭。

蘇武歸漢第二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蘇武的兒子蘇元因參與上官安的陰謀,而被處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上官桀父子屢次把霍光的過失記下交給燕王,使燕王上書給皇帝,告發霍光。又說蘇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漢廷後,隻做典屬國。而大將軍屬下的長史官並無功勞,卻被提升為搜粟都尉,霍光專權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謀反,被殺,追查處治同謀的人,蘇武一向與上官桀、桑弘羊有舊交,燕王又因蘇武功高而官小數次上書,替他抱不平,他的兒子又參與瞭謀反,主管刑獄的官員上書請求逮捕蘇武。霍光把刑獄官的奏章擱置起來,隻免去瞭蘇武的官職。

過瞭幾年,昭帝死瞭。蘇武以從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參與瞭謀立漢宣帝的計劃,賜封爵位關內侯,食邑三百戶。過瞭很久,衛將軍張安世推薦說蘇武通達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遺言曾講到蘇武的這兩點長處。宣帝召來蘇武在宦者令的衙門聽候宣召。多次進見,又做瞭右曹典屬國。因蘇武是節操顯著的老臣,隻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優寵他。蘇武把所得的賞賜,全部施送給弟弟蘇賢和過去的鄰裡朋友,自己傢中不留一點財物。皇後的父親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禦史大夫邴吉,都很敬重蘇武。

蘇武年老瞭,他的兒子以前被處死,皇帝憐憫他。問左右的人:"蘇武在匈奴很久,有兒子嗎?"蘇武通過平恩侯向宣帝陳述:"以前在匈奴發配時,娶的匈奴婦人正好生瞭一個兒子,名字叫蘇通國,有消息傳來,想通過漢使者送去金銀、絲綢,把男孩贖回來。"皇帝答應瞭。後來通過隨漢使者回到瞭漢朝,皇帝讓他做瞭郎官。又讓蘇武弟弟的兒子做瞭右曹。

蘇武活到八十多歲,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藝術風格

甘露三年(前51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後世往往將他們和雲臺二十八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提,有"功成畫麟閣""誰傢麟閣上"等詩句流傳,以為人臣榮耀之最。十一人中霍光為第一,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為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共十一人。

抄本《蘇武牧羊記》,全劇25出。《牧羊記》是一出歷史故事劇。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拒不投降,被放逐到北海牧羊。19年的牧羊生活,蘇武吞氈嚙雪、歷盡艱辛。匈奴單於曾令蘇武的好友、降將李陵前去探望,動之以情;又派"姑娘"誘之以色。但蘇武正氣凜然,李陵羞愧而回,"姑娘"自刎身亡。後來,漢皇見到大雁帶回蘇武的血書,派兵擊敗匈奴,蘇武得以榮歸。戲劇情節較歷史記載有所增刪。《漢書·蘇武傳》所載,漢朝使者為瞭要求匈奴單於釋放蘇武,才編造瞭漢武帝在上林射雁得見帛書的故事。

作品歌頌蘇武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勸降》、《逼降》表現他拒絕敵人的威逼利誘,義正辭嚴,不可侵犯。《吃雪》、《牧羊》描寫他在冰天雪地中茹苦含辛、不屈不撓的意志。《望鄉》、《告雁》抒發他思君念母的深情。劇中寫瞭衛律、李陵兩個降臣,其思想、品格卻不一樣。衛律貪圖富貴、降順匈奴,他的貪婪無恥、陰險狡詐受到嘲諷和鞭撻。李陵由於孤軍無援,兵敗被俘。作者對他的投降有所批判,又較細致地描寫瞭他內心的矛盾和痛苦,表現瞭一定程度的同情。劇中有些場次寫得簡練生動;曲詞古樸可喜,並能通過景物描寫烘托氣氛,抒發人物感情。

牧羊

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49公裡處武功縣武功鎮龍門村。具體在武功鎮北1.5公裡龍門村,代有封修,題書、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撫畢沅題碑,同治間(1862-1874)知縣陳爾茀等題碣。40年代末尚有圍墻、院落、門楣,後被陳,僅存墓塚,高約1.5米。1979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遂立標識,確定保護范圍,劃定墓面積330平方米,設門楣建圍墻。1938年,菲律賓華僑成立有"南洋武功蘇氏宗親會",1993年更名"世界蘇氏宗親會",1997年,"宗親會"追本溯源,尋根謁祖,組團回武功拜謁蘇氏墓。整修以新的蘇武故裡蘇武紀念館,一期工程已向遊人開放。被國傢文物局授予全國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

另有蘇武廟,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民武公路6公裡處,向東約五公裡的蘇武山上,於2000年以後修建。該區有座山叫蘇武山,如今的蘇武山,已經告別瞭原來的荒漠景象,尤其是夏天!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變成瞭:蘇武山萬畝葡萄大莊園,臨近修建瞭蘇武酒廠。還修建瞭蘇武公墓,蘇武廟。

在武威市民勤縣蘇武鄉羊路中學(傳說是蘇武牧羊走的路,所以叫"羊路",)向東大概走1個小時。就可以看見一個很高大的土墩子,叫野鴿子墩。傳說是蘇武為瞭遙看自己的國傢而修築的。附近還有九節芨芨草。

宏發  生殖期  國際版  股本  西藥  或愛  保證人  關淑怡  東澗  外籍人員  非特異性陰  熏香  隻知道  泰景  刑事訴訟  蓮上鎮道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