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張志公 著名語言學傢教育傢

張志公 著名語言學傢教育傢

中文名:張志公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河北省南皮縣

出生日期:1918年11月

逝世日期:1997年

畢業院校:金陵大學外語系

代表作品:《張志公文集》《傳統語文教育初探》《漫談語文教學》

性別:男

張志公(1918年-1997年),河北省南皮縣人,1918年11月生於北京。當代著名語言學傢、語文教育傢。1937年考入中央大學工學院,一年後轉讀外語系,攻讀英語、法語和外國文學。1940年輟學,在中學任英文教員。後轉入金陵大學外語系,1945年畢業,留校任教。1946年開始自學俄語,並研究普通語言學和漢語。1948年應聘到海南大學外語系任副教授,並代理系主任,先後講授英語、歐美名著選讀和語言學概論等課程。1950年從海南赴香港,在華僑大學教授翻譯學。1950年10月,應邀由香港赴北京任開明書店編輯,分管外語、漢語的編寫工作。次年負責編輯《語文學習》月刊。1953年開明書店與青年出版社合並為中國青年出版社,繼續主編《語文學習》,仍然主持外語和漢語的編輯工作。1954年,經中央批準,中國教育部確定中學語文實行漢語和文學分科教學,委托呂叔湘和張志公主持編寫漢語教材。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設成立漢語編輯室,張志公調入出版社,並首任漢語編輯室主任,《語文學習》也從中國青年出版社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張志公繼續任主編。從1954年起,兼任《中國語文》編委,一直到1960年。1962年改任外語編輯室主任,主持編寫初高中英語教材和俄語教材。1950年到1964年,先後受聘在政務院(國務院前身)業餘學校、共青團中央業餘學校、北京教師進修學院、中國作傢協會文學講習所等多處開設講座,講授漢語語法修辭。"文革"期間曾上"五七幹校",研究、編輯及教學等工作均被迫停止。

1977年"文革"結束後,參加全國統編教材工作會議,重新參與編寫教材。1981年起,先後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國傢教委課程教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等。同時,他還在許多政府部門擔任學術職務。曾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編委,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及其所屬正音委員會、正詞法委員會委員,國傢教委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等。他是很多學術團體的發起人、組織人之一,並擔任多種學術顧問。先後擔任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修辭學會會長,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語言學會會長,北京外語學會會長,小學、中學、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會顧問,葉聖陶研究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名譽理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顧問,香港《中英語文教學》《普通話》及普通話研習社顧問,香港中文教育學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校外考試委員,英國《大語言學》顧問等。從50年代起,張志公在負責漢語及外語教材編寫工作的同時,還長期堅持參與教學。他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等處任教,並到全國各地講學,足跡遍及西藏、臺灣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他曾任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曾為北京師范學院(今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開設課程,並兼任幾所高等院校的名譽教授。他還應聘到美國的明德大學、日本的日中學院、香港大學等校講學,在國內外都享有極高的聲譽。張志公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傢。他1951年就加入瞭中國民主促進會,曾先後任民進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中央文教委員會副主任、宣傳部副部長、民進中央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等。他依靠組織,深入社會,積極參政議政,尤其在教育方面,提出瞭許多遠見卓識的議案。張志公幾十年來一直重視研究工作,從50年代起就活躍在語言學界和語文教育界,在漢語語法學、漢語修辭學、語文教育等方面取得瞭豐碩的成果,許多研究都帶有一定程度的開創性。他的著述曾結集為《張志公文集》(五卷本),1991年在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文集先後獲得國傢級"優秀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和"全國優秀教學用書獎"。

街長勺  水災  百千  長開廠  除異味  我的少年  谷陽路宗澤  韓國留學生  結節性甲狀  脊髓炎  能做  沈陽故宮  重吸收  極限運動  取得瞭  儉以養德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