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李玉堂 抗日戰爭中國將領

李玉堂 抗日戰爭中國將領

中文名:李玉堂

別 名:字瑤階

國 籍:中國

出生地:山東省廣饒縣

出生日期:1899年2月7日

逝世日期:1951年2月5日

職 業:軍人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

信 仰: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青天白日勛章

李玉堂(1899年2月7日——1951年2月5日),字瑤階,山東省廣饒縣人,1899年3月16日(清光緒二十五年二月初五)出生於山東省廣饒縣大王橋河西的一戶地主傢庭。1924年,李玉堂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抗戰名將,中華民國陸軍中將。與李延年、李仙洲、王耀武合稱三李一王。

1939年10月—1942年1月,日軍集結兵力,三次進犯長沙,李玉堂率部給予沉重打擊,取得抗戰史上聞名中外的三次長沙大捷。

1951年2月5日,李玉堂被國民黨當局殺害於臺北碧潭。

1983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追認李玉堂為革命烈士。

李玉堂(1899年-1951年),字瑤階,1899年3月16日(清光緒二十五年二月初五)出生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橋河西的一戶地主傢庭。父名啟緒,母延氏。李玉堂在傢中排行第四,上有兩兄一姐,下有兩弟一妹。李傢世代農商結營,到瞭李啟緒這一代已有田產六十餘畝,傢境較為富裕,這使李玉堂從小便受到瞭良好的教育。他先於1906年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後入廣饒二區(劉傢集)振華高等小學、河西國民學校就讀。

1915年袁世凱在北京稱帝後,李玉堂投入到閻撫塵組織學生營參加討袁戰役。

1916年袁世凱病逝,學生營也隨之解散。李返回傢鄉,並在一年後考入瞭濟南公立工業學校,就讀於金工科甲等班。

1919年五四運動時,他積極參加外交後援會,作為山東後援會的代表在傢鄉領導集會帶頭銷毀日貨,並當眾咬破手指,用鮮血寫下“良心救國”四字標語,以示愛國決心。經過四年苦讀本想有一番作為的李玉堂,在感受到國傢遭到歐美日列強的欺凌、以及國內戰亂不段的殘破景象後,決定投筆從戎。於是他在1921年投入瞭山西軍士教育團受訓,結業後充任晉軍炮兵隊上士班長、準尉司書等職。

1924年,李玉堂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分配到國民革命軍陸軍一師二團任見習官,因作戰英勇,後連續升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李玉堂被任命為國民黨陸軍第八軍軍長,駐守江西。

1939年,率部在武寧附近的棺材山阻擊日軍,死守陣地,全軍立戰功,國民黨抗戰總部授予李玉堂部“泰山軍”稱號。不久,該部改為第十軍,李仍任軍長,奉命駐守長沙。

1939年10月—1942年1月,日軍集結兵力,三次進犯長沙,李玉堂率部給予沉重打擊,取得抗戰史上聞名中外的三次長沙大捷。此後,李玉堂先後任第二十七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第十綏靖區司令官、海南防衛副總司令、第一路軍司令官兼三十二軍軍長等職。駐海南期間,中共通過關系策反李玉堂,李接受共產黨的條件舉行起義。因交通中斷,李玉堂未能及時接到中共關於起義的指示,解放軍已占領海南島,李玉堂即隨國民黨軍隊撤往臺灣。後因叛徒出賣,1951年2月5日李玉堂被國民黨當局殺害於臺北碧潭。

1983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追認李玉堂為革命烈士。

泡泡袖  鳥立塘村  嚴格控制  用啥藥  上算  茶海  磷酸二氫鈉  農業裝備  安都  縣門  存儲空間  西店  鐵板魷魚須  火槍  華義  傢長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