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徐幹

徐幹

徐幹簡介:漢末文學傢、哲學傢。“建安七子”之一。以詩、辭賦、政論著稱。其著作《中論》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和文化學者影響深遠。

成就

徐幹一生,以"清玄體道"著稱。在創作方面,則以、賦、散文見長。歌今存3篇,都是五言。今存徐幹作品,沒有《公宴》、《鬥雞》之類酬應之作,這也是他有別於其他建安作傢之處。徐幹歌成就不高,鐘嶸《品》把他列入下品。雖鐘嶸貶抑過甚,而從幹今存之看,較王粲、劉楨亦稍遜。幹大部散佚,今存10首(見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上),而以《室思》6首和《答劉楨》較為出色。《室思》設為思婦之詞,共六章,寫一位婦女對遠行不歸的丈夫的懷念:"端坐而無為,仿佛君容光","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以至"展轉不能寐",幻想乘鴻鸞之羽飛到丈夫身邊,與之相會。有時又擔心丈夫"重新而忘故",在外另有新歡。全情致繾綣,心理刻畫細膩,十分委婉動人。《答劉楨》則語言渾樸,感情真摯,亦為佳作。

徐幹在辭方面的名聲頗高,他的《玄猿》、《漏卮》、《橘》(以上皆佚)、《圓扇》等,曾被曹丕評為"雖張(衡)、蔡(邕)不過也"(《典論·論文》);劉勰也曾把他與王粲一起作為魏之"首"而加標舉(《<文心雕龍>·詮》)。今存作品不足10篇,而且多有殘缺。其中《齊都》,從殘文來看,原先的規模可能相當宏大。

散文

徐幹本人擅長辭賦,能作詩,其五言詩妙絕當時。徐幹的存世之作,今隻有集《中論》。這本書比較全面地反映瞭他的哲學思想及其文章風貌。當時的人們評價他寫《中論》是"欲損世之有餘,益俗之不足","上求聖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當時曹丕稱贊此書"成一傢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吳質書》)。《中論》的寫作主旨是:"常欲損世之有□、益俗之不足,見辭人美麗之文並時而作,曾無闡弘大義、敷散道教、上求聖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故廢詩、賦、頌、銘、贊之文,著《中論》之書二十二篇"(《中論序》)。今存輯本分上、下兩卷,上卷10篇,多論述處事原則和品德修養,下卷10篇,大部分論述君臣關系和政治機微,因此,它是一部有關倫理及政治的論集。其思想傾向,大體上遵奉儒傢旨趣,多祖述先王、孔、孟之言,同時,也受道傢、法傢的某些影響。《中論》對時弊有所針砭,不過作者持論比較中庸謹慎,一般不指斥時事,所以顯得辭旨邈遠,較少鋒芒。與同時的仲長統《昌言》相比,其揭露現實矛盾的深刻性和批判的尖銳性,都有所遜色。《中論》的語言比較平實,論證講求邏輯、條理貫通,還不失為一部較好的論說文專著。它是"建安七子"中今存唯一的專著。他的著作,除《中論》外已散佚,《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5卷,已佚。明代楊德周輯、清代陳朝輔增《徐偉長集》 6卷,收入《匯刻建安七子集》中。《中論》2卷,《四部叢刊》有影印明嘉靖乙醜青州刊本。舊《壽光縣志》載有他的詩8首、《齊都賦》1篇。

生平

徐幹(170--217):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人,東漢末年傑出文學傢。

其少年時,正值漢靈帝末年,宦官專權,朝政腐敗,而徐幹卻專志於學。當時的州郡牧慕徐幹才名"禮命蹊躇,連武欲致之"。他"輕官忽祿,不耽世榮"。曹操曾任他為司空軍謀祭酒參軍、五官將文學,他以病辭官;"潛身窮巷,頤志保真",雖"並日而食",過著極貧寒清苦的生活,卻從不悲愁。曹操又任命他為上艾長,他仍稱疾不就。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國統一有望,即應召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轉五官將文學,歷五、六年,以疾辭歸。"身窮窮巷,頤志保真",雖"並日而食",亦"不以為戚"。(引並見《中論序》)後授上艾長,也因病未就。建安二十二年(217)春,瘟疫流行,幹亦染疾而卒。後來曹丕論及徐幹時說:"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矣!"

很棒  皂河橋  十郎  雙亡  西服  隻能買一個  板場  愈傷  電筆  一街沈遼路  肝膽  馬陵  蝶乄舞  桃花俠大戰  施甸縣  張佐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