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朱以海 明朝宗室

朱以海 明朝宗室

本 名:朱以海

別 稱:魯監國

字 號:字巨川號恒山別號常石子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兗州

主要成就:襲魯王封爵

廟 號:義宗

謚 號:成皇帝

朱以海的祖先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封地在山東兗州。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入關劫掠,兗州被清軍攻破,朱以海的哥哥魯安王朱以派自縊而亡,他自己躲在死人堆裡才逃過清軍的屠殺。死裡逃生後的朱以海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承襲魯王之位,但僅一個月後,李白成攻占北京,並計劃向山東用兵,朱以海隻能南逃,寓居浙江臺州。

福王朱由崧即位於南京之後,命朱以海駐守臺州。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破南京,錢肅樂、張煌言等起兵浙東,鄭遵謙、張國維等迎朱以海於紹興,七月十八日,朱以海正式出任監國,改明年為魯監國元年,並任命張國維、朱大典和宋之普為東閣大學士,不久又起用舊輔臣方逢年入閣為首輔。然而,由於朱以海沒有自己的嫡系軍隊,不得不倚重方國安和王之仁這兩位大將,他們兩人率部抵達抗清前線後,立即接管瞭浙東原有的營兵和衛軍,自稱正兵,排擠孫嘉績、熊汝霖和錢肅樂等人領導的義兵。此外,方國安和王之仁不顧朱以海反對,擅自把浙東各府縣每年六十餘萬錢糧自行分配,結果浙東各地義師斷絕瞭糧餉來源,大多散去,到最後連督師大學士張國維直接掌管的親兵營也隻剩幾百人。朱以海就任監國後不久就遇到瞭來自宗室內部的難題,早在他登監國大位前,唐王朱聿鍵就已經在福州稱帝,即隆武帝。得知這一消息後,朱以海陷入瞭兩難的境地,就皇室親疏而言,他和朱聿鍵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後代,同朱由檢的關系相距甚遠;從擁立時間上來看,朱聿鍵略早於他,而且已經由監國稱帝;就統治地域來看,朱聿鍵得到瞭除浙東以外各地南明地方勢力的認可,而他隻限於浙東一隅之地。很快,朱聿鍵派使者來紹興,要求朱以海退位歸藩。因朝臣中有不少人主張承認朱聿鍵的地位,朱以海不得已之下宣佈退位歸藩,於九月十三日返回臺州。十月初一,主張承認隆武朝廷為正統的大臣開讀瞭詔書。然而,在張國維和熊汝霖等人的堅持下,紹興政權最終決定拒絕接受隆武帝的詔書,重新迎回朱以海。

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朱聿鍵命都禦史陸清源攜帶白銀十萬兩前往浙東犒師,卻被朱以海部將殺害。由於朱以海政權中許多文官武將向隆武朝廷上疏效忠,朱聿鍵也加意籠絡,給他們進官封爵。朱以海針鋒相對采取挖墻腳措施,在這年四月間派左軍都督裘兆錦、行人林必達來福京以公爵封鄭芝龍兄弟。朱聿鍵聞訊大怒,將來使囚禁。不久,又殺朱以海所遣使者總兵陳謙,更引起瞭鄭芝龍的不滿。由於朱以海堅持同隆武朝廷分庭抗禮,地理原因監國政權處於抗清的前線,給福建提供瞭屏障,隆武朝廷的實權人物鄭芝龍對這種局面心中竊喜,按兵不動有瞭借口。朱以海既自外於隆武朝廷,不惜以高官厚爵收買支持者,流風所及,官職紊濫。

順治三年(1646年)五月,清朝派大軍征討浙東,剛好這年夏天浙江久旱不雨,錢塘江水涸流細。清軍見水深不過馬腹,於是分兵兩路進擊紹興,方國安的錢塘江防線頓時土崩瓦解,大批明朝官吏投降清軍。五月二十九日夜,朱以海在張名振等人護衛下離開紹興,經臺州乘船逃往海上。出走前,朱以海派靖夷將軍毛有倫保護他的傢人退往臺州,但毛有倫卻自作主張,改道蛟關以便人海,不料途中遭遇叛將張國柱,朱以海的傢眷被押往杭州。清廷以此為要挾,派使者前往通告朱以海,要他剃發歸降,卻遭朱以海痛斥,他憤怒地抨擊清兵“平夷我陵寢,焚毀我宗廟”。朱聿鍵被清軍殺害之後,一些不願意投降清廷的文武官員改奉魯監國朱以海為正統,這使得他的地位發生瞭很大變化。這時,張名振不失時機地提出瞭“隆中對”,他向朱以海完整地闡述瞭先三分天下,建基立國,再收復江南和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具體步驟是先攻取清軍兵力薄弱的福建,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再利用“監國”名義和聲望,招攬人才,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同時妥善處理好同海外邦國的關系,爭取朝鮮和日本出兵相助;在西南永歷稱帝一事上,不再采取針鋒相對的方針,讓永歷政權盡量拖住清軍。如此一來,就能形成三分天下(清廷、永歷政權和魯監國)之勢,待江南空虛之時,用精兵襲取南京,則明朝復興有望。朱以海對這一策略極為贊賞,決定按張名振版“隆中對”所設定的那樣成就一代霸業。同年六月,朱以海在張名振等人保護下抵達舟山,割據舟山群島的黃斌卿借口自己是隆武朝廷所封,拒不接納朱以海入城,魯監國君臣在舟山借住瞭兩三個月,做足瞭仁義文章。九月,據守金、廈一帶的永勝伯鄭彩將朱以海迎入福建,不料,鄭芝龍已經趕赴福州博洛軍前投降,他派人通知鄭彩獻出魯監國向清廷請賞。鄭彩不願投降清朝,決定奉朱以海為主,朱以海的實力迅猛增長,大多數浙江和福建官民都以魯監國為中興大明的旗幟;再者,滿洲軍主力已由博洛帶回北京,福建清軍兵力空虛。

順治四年(1647年)正月,朱以海在長垣誓師,在誓師會上,他向各路大軍表明瞭“王業不偏安”的決心。朝政軍隊初步整頓就緒後,朱以海即著手收復失地,短短半年內,福建多個府縣相繼收復。七月,魯監國朱以海親征,他廣發檄文,號召各地紳民起事,共創大業。“解放區”不斷擴大,建寧府以及建陽、崇安、松溪、政和、壽寧、連江、長樂、永福、閩清、羅源、寧德等地均被收復。同年十月,福寧州也被明軍攻克,清朝在福建的統治陷入崩潰的邊緣。原隆武朝大學士朱繼祚從北京回到原籍福建興化,接受朱以海重任,在興化城內號召起義,興化總兵張應元被打得措手不及,帶著殘兵敗卒乘夜逃跑,興化城也落人明軍之手。到順治五年(1648年)上半年,朱以海收復瞭閩東北三府一州二十七縣,省會福州幾乎成瞭一座孤城。為瞭盡快攻占福州,朱以海親臨福州城外的閩安鎮指揮攻城,在朱以海的激勵下,福建“義師起,八郡同日發”。

就在明朝復興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南明朝廷的內訌又開始瞭。鄭彩想架空朱以海,進而取得實際大權。順治五年(1648年),鄭彩無緣無故擊殺大學士熊汝霖,義興侯鄭遵謙十分不滿,鄭彩又命人逼迫鄭遵謙投海而死。朱以海得知後大怒,指責鄭彩說:“殺忠臣以斷股肱,我活著還有什麼用?”說罷就要跳河,左右侍臣和鄭彩趕忙勸阻,最終殺瞭鄭彩手下十餘人瞭事。接著,不甘心成為傀儡的朱以海任命兵部尚書錢肅樂接任大學士,負責朝政票擬,不料,鄭彩多次欺壓錢肅樂,導致錢肅樂嘔血而亡。清朝派精銳滿洲軍南下福建,配合浙閩總督陳錦轄下的漢軍反攻。此時,鄭彩的排斥異己使魯監國軍隊戰鬥力大減,在泉州和漳州一帶活動的鄭成功也以尊奉死去的朱聿鍵為名,拒絕接受朱以海號令。這種情況下,先前攻取的福建建寧、福安、羅源、寧德、政安和浙江景寧、慶元、雲和、松陽等州縣又被清軍奪去。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朱以海隻好移駐福建和浙江兩省交界的沙埕,幾個月後,張名振攻取健跳所,將朱以海迎到健跳所居住。這段時間,權臣鄭彩同鄭成功發生火並,被鄭成功擊敗,不得已上表求救,朱以海對他斷送大明中興的大好機會極為痛恨,乘機收編鄭彩餘部。

“隆中對”中的第一步收復福建未能成功,張名振修改瞭計劃,他建議朱以海收取被黃斌卿割據的舟山群島,再連結日本、朝鮮等國,漸圖恢復。此刻,朱以海駐蹕於健跳所,健跳所隻是浙江臨海縣一個瀕海的小地方,難以立足,朱以海和他的大臣們實際上經常住在船上,以防清軍來襲。順治六年(1649年)九月,張名振派兵襲殺黃斌卿,管瞭黃斌卿軍。朱以海到達舟山後,下令禮葬黃斌卿,恩養他的傢屬,對黃斌卿舊部加以安撫,並且給予賞賜。舟山群島局勢得到穩定,朱以海奮戰數年,終於有瞭一個復興基地。在舟山站穩腳跟後,朱以海重新整頓朝綱,他派遣使者敦請原隆武朝吏部尚書張肯堂出山擔任大學士,又對各級官員進行瞭合理調配朱以海在戰略上轉變為經略浙江,同寧波府四明山寨的王翊、王江、馮京第等義師遙相呼應,預想清軍一旦勢弱,就反攻大陸。此外,他還一度遣使前往日本尋求援助。

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清朝總督陳錦等率兵攻舟山。九月初二城陷,朱以海又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鄭成功原為隆武政權的堅決支持者,不滿朱以海大敵當前還與隆武帝自相殘殺,削弱瞭抗清的力量,但念朱以海是明朝宗室,還是以禮相待,安排他居住於金門。順治九年(1652年),由於鄭成功與朱以海之間有所沖突,朱以海便自去監國稱號,由舊臣王忠孝、沈佺期等人照顧;之間朱以海一度移居南澳,不久又回金門。

順治十八年(1661年),朱由榔在雲南遇害後,張煌言一度上書朱以海,要求朱以海“

爭取閩海勛鎮,速正大號,以求正統

”,但是由於鄭成功與鄭經的不支持而未成。鄭成功死後,朱以海一度無人供奉。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十三日,朱以海在金門病逝,結束瞭他坎坷的一生。

康熙六十年(1721年),臺灣人朱一貴托稱為朱以海裔孫,起兵反清,建元永和,追封魯王謚號侍天制道恭和襄定獻文敬武明德肅仁成皇帝,廟號義宗。

鐵寮埔  攸崗村  烷基苯  南蕩橋  一校  趙新  胸膛  屢敗屢戰  紅明村五組  瑪瑙村  於廣東  馬裡蘭  雪中君  癖好  問題少年  再見巨人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