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李綱

李綱

李綱簡介:李綱(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李綱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沉雄勁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

成就

李綱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組織瞭東京保衛戰的城防,屢次擊退瞭金兵。雖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議,或者用瞭他的建議不久又廢除,可是他的忠誠義氣在士民中贏得瞭很高的威望。

李綱有著《易傳》內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論語詳說》十卷,文章、歌詩、奏議百餘卷,又有《靖康傳信錄》、《奉迎錄》、《建炎時政記》、《建炎進退志》、《建炎制詔表札集》、《宣撫荊廣記》、《制置江右錄》。其中《靖康傳信錄》、《建炎進退志》、《建炎時政記》等,系李綱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時的親身經歷和親見親聞的記錄,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寶貴資料。

生平

早年經歷

李綱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輩起遷居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父親李夔,是北宋龍圖閣待制。政和二年(1112年),李綱進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至監察禦史兼權殿中侍禦史,不久即因議論朝政過失,被罷去諫官職事,改任部員外郎,遷起居郎。宣和元年(1119年),京師大水,李綱上疏要求朝廷註意內憂外患問題,被宋徽宗趙佶認為議論不合時宜,謫監南劍州沙縣稅務。

抵抗金兵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綱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兩路攻宋,完顏宗望(斡離不)所率東路軍直逼宋都開封。在宋廷一派慌亂情況下,李綱向宋徽宗提出瞭傳位給太子趙桓,以號召軍民抗金的建議。趙桓(宋欽宗)即位後,升李綱為尚書右丞,就任親征行營使,負責開封的防禦。李綱率領開封軍民及時完成防禦部署,親自登城督戰,擊退金兵。金帥完顏宗望見開封難以強攻,轉而施行誘降之計,宋廷彌漫瞭屈辱投降的氣氛。李綱因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被宋欽宗罷官。由於開封軍民憤怒示威,迫使宋欽宗收回成命,李綱才又被起用。完顏宗望因無力攻破開封,在宋廷答應割讓河北三鎮之後,遂於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開封守衛戰在李綱組織下獲得勝利。

宦海沉浮

金兵撤離之後,李綱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誣陷。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強令李綱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驅趕他出朝。李綱就任後,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撫使徒具空名,無節制軍隊之權。李綱被迫於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辭職,旋又被加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先責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謫夔州(今重慶奉節白帝城)。李綱被貶不久,金兵再次兩路南下圍攻開封。宋欽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綱,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但已無濟於事。當李綱在長沙得知此命時,北宋已經滅亡。宋朝皇室南渡以後,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建炎元年五月甲午(1127年5月5日)宋高宗(趙構)一度起用李綱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右相)。禦史中丞顏岐說:"李綱為金人所惡,不宜為相。"右諫議大夫范宗尹說:"李綱名浮於實,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李綱正在赴開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趕到南京,竭盡思慮,為高宗籌劃重整朝綱,組織抗金,並同高宗周圍的汪伯彥、黃潛善等投降派展開尖銳鬥爭。他反對投降,主張"一切罷和議",嚴懲張邦昌及其他為金兵效勞的宋朝官員,以勵上節。為加強抗金鬥爭的力量,他推薦堅決抗戰的老臣宗澤出任東京留守,去開封整修防禦設施;又力主設置河北招撫司和河東經制司,支持兩河軍民的抗金鬥爭,並推薦張所和傅亮分別任河北招撫使、河東經制副使。他還針對北宋以來軍政腐敗,賞罰不明等情況,頒佈瞭新軍制二十一條,著手整頓軍政,並建議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帥府,實行縱深防禦。李綱整頓軍政的設施,有助於宋朝廷支撐局面,尚能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張堅決抗金及反對投降活動,卻為宋高宗及汪伯彥、黃潛善所不容。因此,他們又設法驅逐李綱。首先,調李綱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左相),另委黃潛善接任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以牽制李綱。接著,又罷免張所、傅亮,撤銷河北招撫司及河東經制司,蓄意破壞李綱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綱辭職。李綱主政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罷相,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

抑鬱而終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八日,受殿中侍禦史張浚彈劾,罷觀文殿大學士,仍留提舉洞霄宮之職。居住鄂州,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間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縣)。禦史中丞王绹彈劾李綱"經年不赴貶所"。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貶謫萬安軍(海南島)。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與子李宗之南渡瓊州。建炎四年(1130年),遭貶流放遇赦後,隱居泰寧丹霞巖。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議和,宋向金稱臣納貢,李綱憂憤成疾。紹興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於倉前山欏嚴精舍寓所,贈少師。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贈隴西郡開國公,謚忠定。李綱一生著述甚多,其遺文由其諸子編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於世。

軼聞故事

滯留雷州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綱被貶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亂,就在雷州停瞭下來。傳說李綱在雷州,寓居西關天寧寺一間一丈見方的禪房內。在雷州滯留約一年的時間裡,李綱先後寫瞭《論語詳說》十卷、《易傳內篇》十卷、《外篇》十二卷。還寫瞭20多首詩歌。李剛受既是福建同鄉、又是京師同窗的湖光巖楞嚴寺長老釋琮之邀到雷州府遂溪縣的湖光巖一遊。與僧月下對飲,互說世道世情,暢飲行吟。明代萬歷年間的高州、雷州兩府的地方志,就收有李綱在居留期間寫的《天寧寺閣提花》與《贈琮師》。

貶瓊一月

建炎三年(1129年)11月25日,李綱和兒子渡海抵達瓊州(今海口)。傳說李綱一上岸,馬上就入鄉隨俗,嚼起瞭檳榔果。父子倆向人打聽去萬安軍如何走,當地人告之:萬安離此地還有五百裡,是罕有的敝陋之地,那裡根本找不到生活用品,走山路還會遭劫。於是李綱登上東山嶺,準備皈依佛門,就在剛要削發之際,被方丈一眼看出其"塵緣未瞭",不肯為之剃度。李綱無奈,隻好在寺中帶發修行。就在修行的第三天,朝廷發來公文,:李綱被皇上赦免,準予放還,居住在何處自便。李綱父子倆聽到赦免消息後,並沒有馬上返回,而是在海南逗留瞭一個多月。在李綱的詩歌總集《梁溪先生文集》中,共收錄有建炎三年冬至之後,與渡海及海南有關的詩九首,可從中約略知道李綱在海南的行跡。

後世紀念

李綱墓

李綱病逝於福州後,本欲送回故鄉,但是路途遙遠,坎坷難行,故將李綱葬於福建閩侯縣大嘉山南麓。於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前後花費十幾萬元整修墓園,今已具規模,新立有諸多名人名傢題跋,如王世襄、史樹青、楊仁愷、鄭乃珖等等;另外還有黃瑞霖親題的"抗侵功業垂青史,經邦清名留人間"碑刻。

忠定公祠

李座落於邵武市的李綱路。始建於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系朱熹在邵武講學倡修的,並為之撰書建祠碑記,後毀。宋景定間(1260年-1264年)遷建於城東行春門外。元至正十六年(1729年)又移建於樵溪書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書院為府學,祠遂廢。明正統四年(1439年)復建於府學大成殿之東,成化六年(1470年)遷建樵溪四曲之濱。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於現址。其後歷乾隆、道光至民國間都有多次修繕。1983年予重新整葺,辟為"李綱紀念館"。

召田  迎春花  南蛇風  酸棗仁湯  黑澀會美眉  第一個字母  概況  很難說  東港  賽思  還有雪  堡礁  鬥柏路  念典  大分子  解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