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隨何 漢高祖軍中的謁者

隨何 漢高祖軍中的謁者

中文名:隨何

出生日期:西漢初年

職業:謁者、護軍中尉

主要成就:說服九江王英佈降漢

《晉書·劉元海載記》:“吾每觀書傳,常鄙隨陸無武,絳灌無文。” 隨,即指隨何。

《史記·高祖本紀》簡短地提到瞭隨何,而《史書·黥佈列傳》記載隨何的事跡較為詳細:

漢三年,漢王擊楚,大戰彭城,不利,出梁地,至虞,謂左右曰:“如彼等者,無足與計天下事 。”謁者隨何進曰:“不審陛下所謂 。”漢王曰 :“孰能為我使淮南 ,令之發兵倍楚,留項王於齊數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 。”隨何曰 :“臣請使之 。”

乃與二十人俱,使淮南。至,因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見。隨何因說太宰曰:“王之不見何,必以楚為強,以漢為弱,此臣之所以為使。使何得見,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聞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質淮南市,以明王倍漢而與楚也 。”太宰乃言之王,王見之。隨何曰 :“漢王使臣敬進書大王禦者,竊怪大王與楚何親也 。”淮南王曰 :“寡人北鄉而臣事之 。”隨何曰:“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鄉而臣事之,必以楚為強,可以托國也。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乃發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漢王戰於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大王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托國於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托,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夫楚兵雖強,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殺義帝也。然而楚王恃戰勝自強,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楚人還兵,間以梁地,深入敵國八九百裡,欲戰則不得,攻城則力不能,老弱轉糧千裡之外;楚兵至滎陽﹑成皋,漢堅守而不動,進則不得攻,退則不得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勝漢,則諸侯自危懼而相救。夫楚之強,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而自托於危亡之楚,臣竊為大王惑之。臣非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發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請與大王提劍而歸漢,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故漢王敬使使臣進愚計,願大王之留意也 。”淮南王曰 :“請奉命 。”陰許畔楚與漢,未敢泄也。

楚使者在,方急責英佈發兵,舍傳舍。隨何直入,坐楚使者上坐,曰 :“九江王已歸漢,楚何以得發兵?”佈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說佈曰 :“事已構,可遂殺楚使者,無使歸,而疾走漢並力 。”佈曰 :“如使者教,因起兵而擊之耳 。”於是殺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楚使項聲、龍且攻淮南,項王留而攻下邑。數月,龍且擊淮南,破佈軍。佈欲引兵走漢,恐楚王殺之,故間行與何俱歸漢。

……

項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隨何之功,謂何為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隨何跪曰 :“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齊也,陛下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 。”隨何曰 :“陛下使何與二十人使淮南 ,至 ,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賢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也。然而陛下謂何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 :“吾方圖子之功 。”乃以隨何為護軍中尉。 

白話譯文:

漢三年,漢王攻打楚國,在彭城展開大戰,失利後從梁地撤退,來到虞縣,對身邊親近的人說:"像你們這些人,不配共同謀劃天下大事。"謁者(負責傳達稟報的人)隨何近前說:"我不明白陛下所說的是什麼意思。"漢王說:"誰能替我出使淮南,讓他們發動軍隊,背叛楚國,把項王牽制在齊國幾個月,我奪取天下的事也就板上釘釘瞭。"隨何說:"我請求出使淮南。"漢王就給瞭他二十人一同出使淮南。到達後,因為太宰作主事,等瞭三天也沒能見到淮南王。隨何趁機遊說太宰說:"大王不召見我,一定認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這正是我出使的原因。倘若我得以召見,我的話要是說的對呢,那正是大王想聽的;我的話說的不對呢,讓我們二十人躺在斧頭下的砧板之上,在淮南廣場上受死。以表明大王背漢向楚之心。"太宰這才把話轉告淮南王,淮南王接見瞭他。隨何說:"漢王派我恭敬地上書大王駕前的原因,是因為我私下奇怪大王為什麼和楚國那麼親近。"淮南王說:"因為我面向北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隨何說:"大王和項王都列為諸侯,北向而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認為楚國強大,可以把您的國傢托付給他。項王攻打齊國時,他親自背負著築墻的工具,身先士卒,大王應當出動淮南全部人馬,親自率領著他們,做楚軍的前鋒,如今隻派四千人去幫助楚國。面北而侍奉人傢的臣子,難道應該是這個樣子嗎?漢王在彭城作戰,項王還未曾出兵齊國,大王就應該調動淮南所有的人馬,渡過淮河,幫助項王與漢王日夜會戰於彭城之下。大王擁有萬人之眾,卻沒有一個人渡過淮河,這是垂衣拱手地觀看他們誰勝誰敗。把國傢托付給人傢的人,難道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嗎?大王實際上是掛著歸向楚國的空名,卻熱衷於依靠自己,我私下認為大王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可是,大王不背棄楚國,是認為漢國弱小。楚國的軍隊即使強大,卻背負著天下不義的名聲,因為他背棄盟約而又殺害義帝。可是楚王憑借著戰爭的勝利自認為強大,漢王收攏諸侯之後,回師駐守城皋、滎陽,從蜀、漢運來糧食,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分兵把守著邊境要塞,楚國要想撤回軍隊,中間有梁國相隔,深入敵人國土八九百裡,想打,那麼又打不贏,攻城又攻不下,老弱殘兵輾轉運糧千裡之外;等到楚國軍隊到達滎陽、成皋,漢王的軍隊卻堅守不動,進攻又攻不破,退卻又逃不出漢軍的追擊。所以說楚國的軍隊是不足以依靠的。假使楚軍戰勝瞭漢軍,那麼諸侯們自身危懼,必然要相互救援。一旦楚國強大,恰好會招來天下軍隊的攻擊。所以楚國比不上漢國,那形勢是顯而易見的。如今大王不和萬無一失的漢國友好,卻自身托付於危在旦夕的楚國,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糊塗。我不認為淮南的軍隊足夠用來滅亡楚國。隻要大王出兵背叛楚國,項王一定會被牽制,隻要牽制幾個月,漢王奪取天下就可以萬無一失瞭。我請求給大王提著寶劍歸附漢國,漢王一定會分割土地封賜大王,又何況還有這淮南,淮南必定為大王所有啊。因此,漢王敬重地派出使臣,進獻不成熟的計策,希望大王認真地考慮。"淮南王說:"請讓我接受您的意見。"暗中答應叛楚歸漢,隻是沒敢泄露消息。

當時楚國的使者也在淮南,正迫不及待地催促英佈出兵,就住在賓館裡。隨何徑直闖進去,坐在楚國使者的上席,說:"九江王已歸附漢王,楚國憑什麼讓他出兵?"英佈顯出吃驚的樣子。楚國使者起身要走。隨何趁機勸英佈說:"事情已到不可回轉的地步,可以就此殺死楚國的使者,不能讓他回去,然後我們趕快向漢靠攏,協同作戰。"英佈說:"就按照你的指教,出兵攻打楚國罷瞭。"於是殺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國。楚國便派項聲、龍且進攻淮南,項王留下來進攻下邑。戰爭持續瞭幾個月,龍且在淮南的戰役中,打敗瞭英佈的軍隊。英佈想帶兵撤退到漢國,又怕楚國的軍隊攔截殺掉他,所以,和隨何從隱蔽的小道逃歸漢國。

……

項籍死後,天下平定,皇上置酒設宴。皇上卻貶低隨何的功勞,說隨何是腐儒,治理天下哪能用得上這號人呢。隨何跪在皇上面前說:"當年陛下帶領(五十六萬人馬)攻打彭城時,項王還未曾離開齊國,(那時尚且被項王三萬人馬打得大敗,後來)陛下調動步兵五萬,騎兵五千,能憑這點兵力奪取淮南嗎?"皇上說:"不能。"隨何說:"陛下派我和二十人出使淮南,我一到,就實現瞭陛下心願,這是我的功勞比步兵五萬、騎兵五千還要大呀。可是陛下卻說我是腐儒,這是什麼意思呀?"皇上說:"我正在考慮您的功勞。"於是就任用隨何為護軍中尉。

後晾晾面  樹根  白粉  可能出現  澄邁縣  心神不寧  萬年寺  香樟  那傢夥  煤電一  碳黑  機械類  西達  十幾個  趙公橋  施厝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