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徐渭

徐渭

徐渭簡介:徐渭(1521—1593),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佈衣、白鷴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傢、書畫傢、軍事傢。民間也普遍流傳他的故事傳說,關於他年輕時如何聰明,後來如何捉弄官宦等。

故事

其一

張三李四拜訪徐文長,張三暗將徐文長拉到一邊說:"文長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的叫三聲,我今天就請客吃飯。"徐文長笑道:"此事極易。"徐文長將張三李四帶到一片西瓜地中,徐文長手指瓜田對李四說:"李兄啊,你看這一片葫蘆長的多好啊。"李四納悶道:"文長兄啊,這明明是瓜嘛,你怎麼說是葫蘆呢?"徐文長道:"是葫蘆。"李四道:"是瓜。"徐文長:"葫蘆!"李四:"瓜!!"徐文長:"葫蘆,葫蘆,葫蘆!"李四:"瓜,瓜,瓜!"

其二

徐文長在街上遇見賣缸的,問一斤賣幾文。賣缸的見他外行,答說"百文(?)一斤"。徐文長叫他扛著,跟瞭他走瞭許多路,到得傢裡,他進去拿出鐵錘和秤來,說"我隻要秤二斤就夠瞭"。賣缸的隻好又扛瞭回去。

其三

徐文長在橋邊看見一個鄉下人挑著一擔糞走來,他便說,"這橋上挑瞭不好走,我幫你抬過去罷。"鄉下人見他是斯文人,不敢勞他,但是他一定願意幫忙,於是把一隻糞桶抬過橋去瞭。隨後他對鄉下人說道,"我乏極瞭,那一桶不能再抬,請你自己設法罷。"

其四

有一個人去找徐文長,說他的女兒喜歡站在門口,屢戒不聽,問他有沒有什好法子。徐文長說隻要花三文錢,便可替他矯正女兒的壞脾氣。那父親很高興,拿出三文錢交給徐文長,他便去買瞭一文錢的豆腐和兩文錢的醬油,托在兩隻手上,赤著背,從那女兒的門外走過。正走到她的前面,徐文長把肚皮一癟,褲子掉瞭下來,他便嚷著說,"啊呀,褲子掉瞭,我的兩隻手不得空,大姑娘,請你替我系一系好罷。"那姑娘跑進屋裡去,以後不再站門口瞭。

其五

徐文長住在一個寺裡,方丈待他很怠慢。他每清早,乘和尚睡著未起的時候,穿戴瞭僧衣僧帽,往後園去,對著一傢樓窗小便。這乃是一個武官的小姐的繡房,她把這事告訴瞭父親,把方丈拿去,一頓板子打死瞭。後來冤鬼尋著瞭他,有一天他回傢去,恍惚看見他的妻和一個和尚同睡,用刀砍去,原來卻隻是她獨自睡著。徐文長因為這件事,坐瞭好幾年的監,好容易才得放免。

其六

有人同徐文長賭賽,如他能夠往三埭街連呼"墮貧"三聲,當請他吃酒。徐文長便到三埭街的舊貨店指著一個瓷瓶叫道,"那個大瓶賣多少錢?那個大瓶,那個大瓶!"店裡的人無可奈何,他終於得勝而去瞭。又有鄉村演戲,請徐文長寫戲臺的匾,文曰,"天下太平。"但是他們的報酬少給瞭一點,所以等到把匾掛好之後,大傢一看,見第三個字缺少瞭一筆,變成"天下大平"瞭。村民大窘,又去求他,他隨後走來,把筆擲上去,在大字下點瞭一下,大傢這才安心瞭。

其七

徐文長買白菜,賣菜的說一文一斤,他說一文兩斤,賣菜的粗魯地答說,"那隻好買糞吃。"徐文長便不再計較,說他要,照討價買下瞭,可是秤來秤去費瞭許多工夫,賣菜的覺得很餓瞭,等徐文長進去算帳之後,他看桌上有兩個燒餅,便拿來吃瞭。徐文長出來,向桌上張望,賣菜的便說,"這裡兩個燒餅是我借吃瞭。"徐文長頓足道,"瞭不得,這是砒霜燒餅,我拿來藥老鼠的。"賣菜的十分驚慌道,"那怎麼好呢?"徐文長道,"現在已經來不及叫醫生,聽說醫砒毒隻有糞清最好,你還是到糞缸那裡吃一點罷。"賣菜的性命要緊,隻能去吃,徐文長隨對他說道,"究竟是誰吃瞭糞呢?"

其八

徐文長遇見一個賣雞蛋的,說要全買,叫他在石頭上張著兩臂做圈,自己把雞蛋點數放在圈內。數瞭之後,徐文長說去拿籃子來盛,卻再也不出來。賣雞蛋的伸著兩臂圍住雞蛋,不能動一動,正在焦急,裡邊又放出一隻大狗來,真把他嚇得不知怎麼樣才好瞭。

其九

有許多老太婆坐瞭一隻船去進香,遇見徐文長請求搭船,她們就答應瞭。徐文長下瞭船,坐在船頭上,說替她們燒茶。他拿出一包糖,泡起糖茶來,老太婆本來是喜歡喝糖茶的,又經徐文長殷勤相勸,左一碗右一碗地不知吃瞭多少,不久便覺得肚脹,想要小解瞭。她們正急得沒法,卻見徐文長在那裡拿著一支紙捻刺鼻孔,很舒服似地打嚏呢。她們問說,"徐先生,你在幹什麼?"他答道,"我想小解,隻是現在不便,所以在這裡打幾個噴嚏通通氣,便不要緊瞭。"她們一聽有這樣的好法子,大傢動手齊來仿行,可是才打瞭一個嚏,小便就立刻都漏瞭出來瞭。

其十

徐渭猜謎鬥太師又到瞭府試之年,明朝廷派竇太師到江南主持考務。一天,徐渭到杭州西湖宜園遊耍,這裡正舉行燈謎盛會,他見園門口高高懸掛一首詩謎:"二人抬頭不見天,一女之中半口田;八王問我田多少,土字上面一千田。"當時不少人圍在那裡,苦苦思索,誰也沒能猜出謎底。徐渭讀罷微微一笑:"不難,不難。"說瞭句:"但願人間傢傢如此。"便嘻笑而去。有個詩人仔細品味徐渭的話,恍然大悟,他對眾人道破謎底:""二人抬頭不見天"是個"夫"字;"一女之中半口田"是個"妻"字;"八王問我田多少"是個"義"字;"土字上面一千田"是個"重"字,合起來就是"夫妻義重"。這不正是傢傢所盼望的嗎!" 墨客騷人們一聽,撫掌稱贊:"徐渭真乃"天下才子"也!"這消息傳到那驕矜的竇太師耳中,氣得胡子翹起,憤然道:"徐渭不過一介佈衣,小小百姓,竟然比我多"天下"二字!"於是,他派人請徐渭到西湖遊船上飲酒賦詩。席間,竇太師笑道:"本官有一謎語,謎面是,"摸著無節,看著有節;兩頭冰冷,中間火熱"。猜一物。" 徐渭淡淡一笑道:"謎底是那"歷書",連杭州的三尺幼童都知道。"竇太師表面上對徐渭稱贊瞭一番,心中妒火更旺。幾日後開考瞭。 主考官竇太師到貢院巡視瞭一遍,見徐渭也在考生中,冷冷一笑,拿起把剪刀,筆直插入木柱上,說聲:"諸生開筆吧!"說完扭頭便走瞭。沒有試題,隻插一剪刀,好一個奇怪的考試。一時弄得諸考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人執筆發呆。徐渭見大傢都在發呆,就提醒道:"太師拿起剪刀,戳破木頭,這不是"起剪破木"嗎?他出的試題就是論戰國時的四員大將——白起、王翦(與剪同音)、廉頗和李牧哩!沒有錯,大傢趕快動手吧!" 考生們經徐渭一點撥,個個得心應手,一揮而就。不久,竇太師又進來瞭,見諸考生縮手端坐著,以為這次真的被他難倒瞭,才慢慢地念出試題讀到《論起翦頗牧》。 諸考生一聽,果然與徐渭說的分毫不差,不一會兒,大傢隨徐渭交瞭卷。竇太師接過考卷,頓時愣住瞭。他心想:才念瞭題目,怎麼一下子就都寫好瞭?抽卷閱讀。篇篇扣題,他特地抽出徐渭的考卷來看,更是妙筆生花,不禁暗暗驚嘆。但是到瞭卷末,忽然看見上面畫著祭桌和靈牌。竇太師十分生氣,心裡罵道:"好一個自負的小子!還沒考中,就想做官祭祖瞭!於是,他提筆批道:"文章雖好,祭祖太早。不取。"後來,有人告訴他這次批卷的事,徐渭聽瞭哈哈大笑道:"真是個昏頭的太師!我哪裡是想做官祭祖,因為老母生病,我一邊應考一邊在記掛她,寫好文章看看時間有多,才畫瞭這點東西,我是在禱告祖先保佑她老人傢玉體無恙哩!"

生平

明代嘉靖年間著名詩人,畫傢,書法傢,戲曲傢,民間文學傢 ,美食傢,歷史學傢。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清代鄭板橋對徐文長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

生平概述

徐渭,明朝人,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出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城大雲坊的官僚世傢,父徐鏓,母為侍女小妾,少年時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讀書,"六歲受《大學》,日誦千餘言""書一授數百字,不再目,立誦師聽。"。 十歲仿揚雄《解嘲》作瞭一篇《釋毀》,性格豪放,"指掌之間,萬言可就。"二十歲時成為生員,嘉靖二十年(1541年)娶同縣潘克敬女為妻,接下來八次應試不中,"再試有司,皆以不合規寸,擯斥於時。"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年),徐渭二十三歲,與蕭勉、陳鶴、楊珂、朱公節、沈煉、錢鞭、姚林、諸大綬、呂光升號"越中十子"。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在山陰城東賃房設館授徒,後來為浙閩總督作幕僚,曾入胡宗憲幕府,一切疏計,皆出其手,又出奇計大破徐海等倭寇。一日胡宗憲於舟山捕獲白鹿,徐渭撰《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賜一品俸謝表》等並獻於朝中,視為祥物,"上又留心文字,凡儷語奇麗處,皆以禦筆點出,別令小臣錄為一冊",學士姚汾等對徐渭文章大為賞識。又代作《賀嚴公生日啟》,吹捧奸相嚴嵩。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胡宗憲以"黨嚴嵩及奸欺貪淫十大罪"被捕,獄中自殺,徐渭作《十白賦》哀之。李春芳嚴查胡宗憲案,徐渭一度因此發狂,作《自為墓志銘》,以至三次自殺,"引巨錐刺耳,深數寸;又以椎碎腎囊,皆不死。精神幾近失常,幾近癲狂。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發病時殺死繼妻張氏,下獄七年。獄中完成《周易參同契》註釋,揣摩書畫藝術。萬歷元年(1573年)大赦天下,為狀元張元忭等所救出獄,出獄後已53歲。 從此潦倒,痛恨達官貴人,浪遊金陵、宣遼、北京,又過居庸關赴塞外宣化府等地,教授李如松兵法,結識蒙古首領俺答夫人三娘子。萬歷五年(1577年)回紹興,註釋郭璞《葬書》。徐渭晚年以賣畫為生,但從不為當政官僚作畫,"有書數千卷,後斥賣殆盡。疇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寢",常"忍饑月下獨徘徊",杜門謝客,其中隻在張元汴去世時,去張傢吊唁以外,幾乎閉門不出, 最後在"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的境遇中以73歲高齡結束瞭一生。死前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淒淒慘慘。

細述生平

明清兩代,出現過不少多才多藝的文人。不過象徐文長那樣,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能獨樹一幟,給當世及後代留下深遠影響的,卻也頗為難得。他的詩,袁中郎尊之為明代第一,他的戲劇,受到湯顯祖的極力推崇,至於繪畫,他更是我國藝術史上成就最為特出的人物之一。

才名早揚

徐文長,名渭,文長是他的字。又號青藤山人、天池生、田水月等。明正德十六年(1521)出生於山陰(今紹興)一個趨向衰落的大傢族。他的父親徐鏓做過四川夔州府的同知,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兩個兒子,繼娶苗氏,不曾生育,晚年納妾生下徐文長,在文長出生百日後就死瞭。此後徐文長由嫡母苗夫人撫養到十四歲,苗氏死後,隨長兄徐淮生活,直到二十一歲入贅潘傢。雖然出生在官僚傢庭,但徐文長早年的生活並不愉快。他的生母是個婢女,在傢中自然毫無地位。嫡母苗夫人將徐文長當作親骨肉撫養,寄予期望;但或許正因為這個緣故吧,在文長十歲那年,苗夫人就把他的生母逐出瞭傢門。幼年奪母,對徐文長是一個很大的刺激。雖然二十九歲那年他得以把母親接回自己傢中,但直到垂暮之年,他仍然不能忘懷這件事情。由於徐文長是庶出,而兩個嫡出的哥哥又比他年長二三十歲,所以徐文長在傢中也沒有什麼地位。他年青時考秀才未取,在給督學官員要求復試的上書中這樣說道:"學無效驗,遂不信於父兄。而況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顧,惟身與影!"顯得很悲憤。成年後傢道中衰,徐文長入贅婦傢,生活當然也不那麼自在。一個機警敏感的人,在如此坎坷的境遇中長成,自然容易養成執拗和偏激的性格。 徐文長生性極為聰慧。他六歲讀書,九歲便能作文,十多歲時仿揚雄的《解嘲》作《釋毀》,轟動瞭全城。當地的紳士們稱他為神童,比之為劉晏、楊修。二十來歲時他與越中名士姚海樵、沈鍊等人相交往,被列為"越中十子"之一。沈鍊曾誇獎他說:"關起城門,隻有這一個。"據說在一次酒宴上,主人有意為難徐文長,指著席上一件小東西請他作賦,暗中卻命童仆捧上丈餘長的紙卷。徐文長立身把筆,一氣寫盡,驚倒瞭滿座的人。另外有一個關於徐渭的小故事,也能凸顯他的聰明才智,在他年幼時,還在上私塾,老師看他聰明伶俐,便要考考他,讓他拿著兩個水桶去汲水,期間要度過獨木橋,當時徐渭尚小,力氣也不足,自是困難,但是塾師看見徐渭高興地抬水回來,驚問方法,他高興地說:把水桶放水裡自然輕松多瞭!當時尚無浮力一說,文長的聰敏,讓老師大加贊賞。

屢試不售

自幼以才名著稱鄉裡的徐文長,一向頗有些自負自傲,對功名事業充滿瞭向往,然而在科舉道路上卻屢遭挫折。二十歲那年,他結結巴巴地考中瞭個秀才,此後一次又一次參加鄉試,直到四十一歲,考瞭八次,始終也未能中舉。其間二十六歲時喪妻,從潘傢遷出,以教書糊口;三十七歲時應胡宗憲之邀,入幕府掌文書。徐文長在科舉中一再失敗,並不是偶然的。他暮年作《自作畸譜》,還特地記下瞭六歲入學時所讀的岑參《和賈舍人早朝》詩句:"雞鳴紫陌曙光寒",流露出無窮的人生感慨。

從戎幕到牢獄

徐文長通常給人以恃才縱誕的印象,不過他也是一個關心社會政治,富有愛國熱情的人。嘉靖時期,東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頻繁侵擾,由於兵備松弛,官吏無能,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慘重損失。徐文長一方面以詩歌對此進行尖銳的抨擊,一方面滿懷熱忱地投入到抗倭戰爭中。他雖然身無一職,卻幾次換上短衣,冒險隨軍隊來到前線,觀察形勢,然後記錄下戰事的經過,分析成敗的原因,向有關官員提出破敵的方略。這些文章大都寫得比較切實,不同於一般的書生議論。嘉靖三十六年(1557),徐文長以才名為總督東南軍務的胡宗憲所招,入幕府掌文書。這是徐文長一生中最得意的時期。入幕之初,他為胡宗憲作《進白鹿表》,受到皇帝的賞識。自此胡宗憲對他更為倚重,對他放任的性格,也格外優容。陶望齡《徐文長傳》記載說:徐文長常常與朋友在市井飲酒,總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開著大門等待。有人報告胡宗憲,說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聲叫嚷,胡宗憲反而加以稱贊。當時胡宗憲權重威嚴,文武將吏參見時都不敢抬頭,而徐文長戴著破舊的黑頭巾,穿一身白佈衣,直闖入門,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當然在幕府中也有許多不如意的事。胡宗憲出於各種原因,與權臣嚴嵩來往甚密,而徐文長是痛惡嚴嵩的,他最親近的友人沈鍊就因參劾嚴嵩而遭到殺害。但徐文長又不得不代胡宗憲寫瞭一些吹捧嚴嵩的文字,這真是文人的悲劇。嘉靖四十一年(1562),嚴嵩被免職,徐階出任內閣首輔。在徐階的策動下,胡宗憲受到參劾,並於次年被逮捕至京(後來因平倭有功,隻受到免職處分),徐文長也就離開瞭總督府。到嘉靖四十四年,胡宗憲再次被逮入獄,死於獄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好幾人受到牽連。徐文長生性本來就有些偏激,連年應試未中,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時他對胡宗憲被構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擔憂自己受到迫害,於是對人生徹底失望,以至發狂。他寫瞭一篇文辭憤激的《自為墓志銘》,而後拔下壁柱上的鐵釘擊入耳竅,流血如迸,醫治數月才痊愈。後又用椎擊腎囊,也未死。如此反復發作,反復自殺有九次之多。嘉靖四十五年,徐文長在又一次狂病發作中,因懷疑繼妻張氏不貞,將她殺死,因此被關入監牢。其中援助最為有力的,先是禮部侍郎諸大綬,後是翰林編修張元忭(他是明末著名散文傢張岱的曾祖父),他們都是徐文長的至交,又都是狀元出身,頗有聲望。在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文長坐瞭七年牢,終於借萬歷皇帝即位大赦之機獲釋。這是1573年的事,徐文長已經五十三歲瞭。

潦倒晚年

經歷瞭如此多的磨難,徐文長已不再有什麼政治上的雄心,但他對國事的關註卻老而未衰。出獄後,他先在江浙一帶遊歷,登山臨水,並交結瞭許多詩畫之友。萬歷四年(1576)夏,徐文長年輕時代的朋友,這時已經做到宣化巡撫、擔負北部邊防重任的吳兌邀他北上,他便欣然前往。徐文長在宣化幕府的時間不到一年,但留下瞭不少描寫北地風光、民俗和軍旅生活的詩文。在寫給許多官員的贈序中,他都喜歡議論政事,尤其是關於邊防的策略。當時張居正主持國政,對蒙古采取撫和的方針,徐文長對此表示贊賞。他在吳兌那裡受到敬重,無奈身體不好,隻得於次年春經北京回到傢鄉。六十歲時,徐文長應張元忭之招去北京,但不久兩人的關系就惡化瞭。據張岱的記敘,張元忭是個性格嚴峻、恪守禮教的人,而徐文長卻生性放縱,不願受傳統禮法的束縛。張元忭常常以封建禮教約制徐文長,這使徐文長大為惱火。他曾對張元忭說:我殺人當死,也不過是頸上一刀,你現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由於和老朋友的交惡,加上與官僚們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使徐文長情緒鬱憤,舊病復發,便於居京三載後重歸傢鄉。此後,徐文長就再沒有離開過山陰。晚年鄉居的日子裡,徐文長越發厭惡富貴者與禮法之士,所交遊的大都是過去的朋友和追隨他的門生。據說有人來訪,徐文長不願見,便手推柴門大呼:"徐渭不在!"他一生不治產業,錢財隨手散盡,此時隻得靠賣字畫度日。但手頭稍為寬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門生和晚輩的朋友,或騙或搶,常常得到他的傑作。徐文長似乎特別嗜蟹,許多題畫詩記載瞭朋友們用活蟹來換他畫蟹的經過。最後幾年,徐文長身患多種疾病,大約畫也不能常作,生活更為貧苦。《徐文長文集》中有《賣貂》、《賣磬》、《賣畫》、《賣書》諸詩,顯示出這位大文學傢藝術傢淒涼的晚境。1593年,徐文長去世,年七十三。

年譜

文藝成就

文學成就

徐文長的文藝創作所涉及的領域很廣,但可以指出它們共同的特征,就是:藝術上絕不依傍他人,喜好獨創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風格豪邁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現出對民間文學的愛好。 明代的詩壇,由於前後七子的提倡,出現瞭一股擬古的風潮。雖說他們也自有不可抹煞的成績,但這種擬古的風氣,顯然有礙於詩歌藝術的發展。徐文長對此深致不滿,並作瞭尖銳的批評。他說:鳥學人言,本性還是鳥;寫詩如果一意模擬前人,學得再象,也不過是鳥學人言而已,毫無真實的價值。他自己的詩歌創作,註重表達個人對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感,風格略近李賀,問學盛唐,並雜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終不失其為自我。這個傾向為稍後主張抒發性靈的公安派所繼承,對改變晚明詩風具有重要意義。公安派的主將袁中郎對徐文長的詩有一段精彩的評述:"文長既不得志於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雲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泣,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平疇千裡;偶爾幽峭,鬼語秋憤。"徐文長的散文,以《自為墓志銘》一篇最為出色。此外許多尺牘也很有特色,潑辣機智,幽默多趣,文風遠啟金聖嘆一流,但總的來說,成就不及詩歌。徐文長的戲劇創作有雜劇集《四聲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鄉夢》、《雌木蘭》、《女狀元》四個獨立的戲。《狂鼓史》是有感於嚴嵩殺害沈鍊之事而寫的,表現出狂傲的反抗精神。後兩個戲都是寫女扮男裝建功立業的故事,反映瞭徐文長對婦女的看法,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這些作品都打破瞭雜劇固定的格式,為戲劇形式上的多樣化開拓瞭門津。在戲劇理論方面,他主張"本色",即戲劇語言應當符合人物的身份,應當使用口語和俗語,以保證人物的真實性,而反對典雅的駢語,過度的修飾,這些看法都是很有見地的。此外,他還作有《南詞敘錄》,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南戲的理論專著,在戲劇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雜劇《歌代嘯》,小說《雲合奇縱》(即《英烈傳》),據說也是徐文長所作。

書法成就

徐渭的書法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己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徐渭超越瞭時代,開啟和引領瞭晚明"尚態"書風,把明代書法引向瞭新的高峰。陶望齡曾說過其書法"稱為奇絕,謂有明一人" 。袁宏道則稱:"予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矣!"(《徐渭集四-附錄》《徐文長傳》)徐渭書法和書法觀的產生,與明中、晚期整個思想、文化、審美觀念巨大變遷相吻合的。俆渭書法也是對吳門書派主張唐法的反叛中出發,繼而吸取北宋蘇、黃、米追求藝術個性化的積極因素中走來。徐渭在《書季子微所藏摹本蘭亭》中所說的"時時露己筆意"(《中國書法全集-徐渭》,411頁)的審美精神。他的原話是:"非特字也,世間諸有為事,凡臨摹直寄興耳,銖而較,寸而合,豈真我面目哉?臨摹《蘭亭》本者多矣,然時時露已筆意者,始稱高手。予閱茲本,雖不能必知其為何人,然窺其露已筆意,必高手也。優孟之似孫叔敖,豈並其須眉軀幹而似之耶?亦取諸其意氣而已矣。"如果說徐渭的行書已用"己意"實現瞭對傳統筆法的改變,那麼,最大的改變是那些高頭大軸的中堂行草書。以前說"董其昌破壞瞭墨法",在這則要說"徐渭破壞瞭筆法"。徐渭在書法從卷冊翰札的文房把玩轉向廳堂展示審美的變革中,實現瞭作品創作中筆法的改造。《代應制詠劍草書軸》和《代應制詠墨草書軸》是其代表作。徐渭這種借鑒於繪畫的點畫表現方法,是對晉唐筆法的創造性破壞。對於書法藝術這種美術化傾向的改變。 劉正成《書法藝術概論》)

美術成就

潑墨寫意畫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時期的中國,美術正處在學習古人與創新兩種意識碰撞的特殊 階段。水墨寫意畫迅速發展,以徐渭為代表的潑墨大寫意畫非常流行,名傢出現很多,技法也不斷更新,徐渭憑借自己特有的才華,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師。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書畫、詩文、戲曲等方面均獲得較大成功。他的寫意水墨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筆簡意賅,用墨多用潑墨,很少著色,層次分明,虛實相生,水墨淋漓,生動無比。他又融勁健的筆法於畫中,書與畫相得益彰,給人以豐富的想象。

似與不似之間

徐渭的潑墨寫意花鳥畫,別開生面自成一傢。其花鳥畫,兼收各傢之長而不為所限,大膽變革,極具創造力。其寫意畫,無論是花卉還是花鳥,皆一揮而就,一切盡在,對筆下的四時花木,畫傢運用勾、點、潑、皴等多種筆墨形態,將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雋秀、竹子之蕭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潔的神韻刻畫的入木三分,分別舒展九尺與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沖畫外,不見首尾,與密如驟雨的葡萄、虯如蟠龍的藤蔓構成瞭巨大的張力,充溢在畫面中的縱橫之氣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瞭徐渭的大寫意花卉的風格。豐富的運動軌跡與濃淡、徐疾、大小、幹濕、疏密程度各異的筆蹤墨韻,無不具備振筆疾書的即興性和不可重復性,呈現出中國繪畫中最為強烈的抽象表現主義。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藝術的加工,使其蘊含某種內在的氣質、精神,這種氣質、精神又使欣賞者有如臨其境之感。徐渭筆下的南瓜、菊花圖,一氣呵成,驅墨如雲,氣勢逼人,同時又恰如其分的駕馭筆墨,輕重、濃淡、疏密、幹濕極富變化。墨法上既呈隨意浸滲的墨暈,又見控制得宜的濃淡。雖然被徐渭自稱"戲抹",然而在寫意中仍生動的傳達出瞭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韻。它的梧桐圖,隻以潑墨筆法繪其一小部分,卻有使人聯想到挺拔正直的參天梧桐。正如翁方綱所說:"紙才一尺樹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廬。恐是磊落千丈氣,夜半被酒歌噓唏。" (《復初齋詩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筆法,在,為欣賞者營造出一片開闊的審美天地。書中有畫,畫中有書徐渭是一個書法傢,在繪畫中,他將自己的書法技巧和筆法融於畫中,使人覺得他的潑 墨寫意畫簡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蒼勁書法。正如張岱所言:"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絕略同。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餘謂青藤之書,書中有畫,青藤之畫,畫中有書。"(《陶庵夢憶》)他的《墨葡萄圖》,墨的濃淡顯示瞭葉的質感,題詩的字體結構與行距不規則,如葡萄藤蔓一樣在空中自由延伸,書與畫融為一體。徐渭的書法造詣很高,其跌宕縱橫的筆法有助於繪畫藝術的巧妙變化,如畫墨荷、葡萄,大刀闊斧,縱橫馳騁,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是難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葉圖》,將梅花與芭蕉放在一起,並且在畫上題寫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維畫",顯示出徐渭與王維在某些構圖上的源流關系。當然,王維畫雪裡芭蕉,更突出一種禪機,即,使得雪的清寒與芭蕉的心空構成畫面的宗教底蘊,而徐渭在這樣的畫面組合中,更突出一種超越時空的主體解放性。徐渭的書法和畫法都極為嫻熟,功底深厚,他的題字,如他的潑墨寫意畫,縱橫不羈,洋洋灑灑;他的潑墨寫意畫,融合瞭精熟的筆法,意趣橫生,極富韻味。

畫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對權勢不嫵媚,在當世凡前來求畫者,須值徐渭經濟匱乏時,這時若有上門求畫者投以金帛,頃刻即能得之;若趕在他囊中未缺錢,那麼你就是給的再多,也難得一畫——實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題墨葡萄詩》來概括: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淒涼,形影相吊,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註於筆端,創造瞭一幅又一幅驚世駭俗的水墨名畫。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傢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於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征,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作品流傳至今的較多,著作有:《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佚稿》、《徐文長全集》等;傳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均藏故宮博物院)、《牡丹蕉石圖》軸,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現藏故宮博物院)等。

藏書之傢

紀念場所

梁孝林  單車  勇氣  連日帶夜  山之上  最貴  東加  譚慧欣  乳頭肌  價格政策  山水  法水  特種  水標  蘇堤  陽湖路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