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晏敦復

晏敦復簡介:晏敦復(1120-1191,一作1071-1141、一作1075-1145)字景初。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南宋詩人、正直大臣。官至吏部尚書兼江淮等路經制使。敦復才思敏捷,詩文多已散佚,僅《宋詩紀事》存詩1首,《歷代名臣奏議》存奏議2篇。《宋史》卷三八一有傳。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生平

晏敦復(1120-1191,一作1071-1141、一作1075-1145)字景初。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南宋詩人、正直大臣。官至吏部尚書兼江淮等路經制使。不屈於秦檜等人權勢,反對議和。 晏敦復是為北宋宰相、著名詞人晏殊曾孫。少學於程頤,頤奇之。徽宗大觀三年(1109)進士(清同治《臨川縣志》卷三六)。為禦史臺檢法官。紹興初,大臣薦,召試館職,不就。高宗紹興二年(1132),特命為祠部員外郎,遷吏部,以守法忤宰相呂頤浩,謫知貴溪縣,旋改通判臨江軍。四年,召為吏部員外郎,左司諫,權給事中,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五年,為吏部侍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五)。

晏敦復為人剛直敢言。曾彈劾準西宣撫使劉光世強換淮西民田;揭露右丞相汪伯彥之子汪召嗣無德無才,反對派他擔任江西鹽司(轉運使)和袁州知州。其靜默如不能言,立朝論事無所避。渡江後,居右省兩月,奏宜節約用度及奸臣之子不可重用等24事,高宗誇其"鯁峭敢言,可謂無忝爾祖矣"。

紹興八年(1138),金遣使來朝議和,要南宋君臣拜接金熙宗的詔書。晏敦復認為這是奇恥大辱,上疏堅決反對。秦檜力贊屈已和議之說,派人暗中拉攏,許以高官厚祿:"公能曲從,兩地旦夕可至",敦復橫眉冷對,曰:"吾終不為身計誤國傢,況吾薑桂之性,到老愈辣,請勿言。"(後"薑桂敦復"的典故編入啟蒙書籍《龍文鞭影》中)以示決不阿附秦檜。他與另外兩位江西人胡銓、曾開極力反對,其合力制檜的事在當時頗有影響,此後遂見忌於檜。

秦檜拜相後,敦復獨有憂色地說:"奸人相矣。"當時敦復為吏部尚書兼江、淮等路經制使,檜常不以禮對待他。不久,敦復請外調,於紹興九年(1139)以寶文閣直學士貶知衢州,提舉亳州明道宮,為民做瞭許多好事,後人立祠祀之。閑居數年,於十五年(1141)卒,年七十一。

敦復才思敏捷,詩文多已散佚,僅《宋詩紀事》存詩1首,《歷代名臣奏議》存奏議2篇。《宋史》卷三八一有傳。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陸遊《老學庵筆記》曾載:晏敦復作一士大夫墓志,以示朱敦儒(字希真)。朱曰:"甚妙。但似欠四字,然不敢以告。"晏苦問之,朱指"有文集十卷"字下曰:"此處欠。"又問:"欠何字?"曰:"當增"不行於世"四字。"晏遂增"藏於傢"三字,實用希真意也。《宋史》卷三八一有傳。

李嶷  硬膜外膿腫  塘窩村  無線耳機  核型  剛從老傢  雙墩  敬賢重士  簾子  正統派  上力  水麥冬  周化村  良塘屯  盛氣凌人  翁洮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