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李廣利 西漢中期將領

李廣利 西漢中期將領

中文名:李廣利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中山 

逝世日期:公元前89年 

職    業:將領 

主要成就:征伐大宛威震西域 

官    職:貳師將軍 

封    爵:海西侯

人物生平

初征大宛

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有寵於漢武帝,生昌邑哀王。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帶領屬國的六千騎兵和郡國那些品行惡劣的少年好幾萬人,以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預期到貳師城奪取良馬,所以叫他“貳師將軍”。原浩侯王恢為軍隊帶路做向導官。李廣利的部隊已經西遇鹽水,沿路的那些小國傢恐慌,都各自緊緊地守住自己的城堡,不供給漢軍糧食,打又打不下來。能攻下來的就有飯吃,不能攻下來的,隻好幾天就離開。等到達鬱成,兵士隻有幾千人瞭,都饑餓疲乏。攻打鬱成城,大敗,死傷的人很多。李廣利和左右商議:“至鬱成還不能攻下它,何況到大宛王都城呢?”就帶著部隊撤退。往返花瞭兩年,回到敦煌,士兵剩下不過十分之一。派遣使者給漢武帝上奏章說: “路程遙遠十分缺乏糧食。士兵們不怕打仗,隻怕挨餓。兵少,不能攻取宛國。希望暫且撤兵,多派兵後再去。”漢武帝得知所奏,大發雷霆,派使者攔守玉門關,說軍人敢有入關者立即斬瞭他!李廣利害怕瞭,因而留駐敦煌。

破宛獲馬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天,漢朝對匈奴作戰,浞野侯趙破奴的士兵損失二萬多人。漢朝廷高級官員商議都希望調回攻打大宛的軍隊,專力對付匈奴。漢武帝卻認為既已出兵討伐大宛,如大宛這樣的小國都打不下來,那大夏之類的國傢逐漸瞧不起漢朝,大宛的良馬就斷絕來漢,烏孫、輪臺等國傢也將隨便難為漢朝的使者,就會見笑於外國。於是就懲治瞭議論攻打大宛尤為不當的鄧光等人。赦免瞭那些囚徒步卒,增發瞭那些品行惡劣的少年和邊境的騎兵,經過一年多而從敦煌出兵六萬人,私人帶著糧食跟隨部隊參戰的還不計算在內。這支隊伍帶有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以萬數計算。他們多帶糧食,兵器、弓箭等極為齊備。全國騷擾動蕩,相繼供應征伐大宛,軍隊總共有五十餘校尉軍官出征。

大宛都城內沒有水井,都要從城外引進流水,於是漢軍就派治水的工匠改道城下水,不使流經城下,而引水入孔穴之內,以水攻城內。漢朝還增派甲卒十八萬人到酒泉和張掖以北駐守,並新置瞭居延和休屠兩個縣以衛護酒泉。而征發天下“七科適”,載運幹糧以供給漢軍,驅車載運的人眾絡繹相連到敦煌。而授任兩名會相馬的人為執驅馬校尉,準備在攻破大宛以後選取良馬。

這時李廣利是二次出征,隊伍龐大,所至沿途各個小國無不迎接,拿出糧食供養軍隊。到輪臺國,輪臺國不降,攻戰幾天,血洗瞭他們。從此往西,平安行軍到達瞭大宛王都,漠兵到達者三萬人。宛軍迎戰漢軍,漢軍射敗瞭他們,宛軍逃到城堡內憑藉城墻守衛。貳師將軍的部隊本想進軍先攻鬱成城,恐怕軍隊滯留而使大宛人更生詐謀,於是就先攻大宛城,決開他們的水源,改變其流向,即使大宛堅守也甚感憂愁困窘。包圍大宛的城池,攻城四十多天。他們的高級官員相互商量道:“漢朝之所以來攻打大宛,是我們國王毋寡隱藏瞭好馬而殺害瞭漢朝使者。如果殺掉國王毋寡並拿出好馬,漢軍之圍當可解脫;即使不解,再奮戰而死,也為時不晚。”大宛的高級官員們都認為這樣對,共同殺死宛王毋寡。它的外城被摧毀,俘獲瞭大宛貴人勇將煎靡。

大宛人大為震驚,逃跑入守中城,相互商量說:“漢來攻打宛,是因為國王毋寡。”提著他的頭派人去見李廣利,相約說:“漢軍不要攻打我們瞭,我們把好馬全部拿出來,任憑你們選取,並且供給你們糧食。如若不聽從,我們殺盡好馬,而康居的救兵將要到達。一到達,我宛兵在城內,康居的救兵在城外,共同和漢軍作戰。漢軍仔細考慮吧,怎麼辦?”這時康居偵探窺伺漠兵,漢兵還很強大,不敢進兵。貳師將軍聽說大宛城內最近找到瞭漢人,會穿井汲水,而且城內糧食還多。考慮到我們之所以來,就是為誅滅罪魁禍首宛王毋寡,毋寡的頭已經到瞭,這樣還不允許解開兵圍,那麼他們就會堅守,而康居等到漢軍疲乏時而來援救大宛,那打敗漢軍是必然的瞭。軍官們都認為對,就接受瞭大宛的許約。大宛人就放出他們的好馬,讓漢兵自行挑選,還拿出許多糧食供養漢軍。漢軍挑選瞭好馬幾十匹,中等以下公馬母馬共三幹多匹,而且立大宛高級官員中過去待漢人友好的昧蔡為大宛國王,與他訂立盟約後撤兵。終於不得進入大宛內城,就結束這場戰爭撤兵回來瞭。

順時針方向  安瓿  轉載  繡源河  勝利門  石磯  天基  中灘鎮  肺間質纖維  呂傢塘  散都  明桂  自喜  前傾  僧團  來龍去脈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