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顏鈞 泰州學派重要代表人物

顏鈞 泰州學派重要代表人物

本名:顏鈞

字號:字子和號山農又號樵夫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主要作品:《顏鈞集》

顏鈞世居永新三都中陂村,相傳為唐代顏真卿的後裔。父親名應時,為江南常熟訓導,顏鈞在兄弟中排行第四。自幼體質孱弱,智慧不開,被人視為癡兒。十三歲隨父在常熟讀書。十七歲時,父親病故,仲兄顏鑰又陷糧役,傢道中落。顏鈞因傢貧不能繼續讀書,遂返鄉,居傢奉養寡母,一度苦悶不已。二十五歲時,經仲兄顏鑰的引導,開始接觸王陽明(守仁)的學說(手抄《傳習錄》),思想大變,自覺接受王陽明的“致良知”理論。二十八歲,服母喪期滿,顏鈞辭傢出遊,遍訪吉安府內王陽明弟子,未遇一志同道合之人。

公元1536年,顏鈞再度訪學,在北京得遇貴溪徐樾,從之學習三年,復由徐樾引薦,於公元1539年赴泰州王艮門下。 

泰州學派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啟蒙學派。他產生於明代中後期,由泰州人王艮創立,歷時兩朝,風行天下,在中國思想史、哲學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王艮於明朝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從王守仁為師,學習、研究“王學”,為泰州學派奠定瞭基礎。王守仁死後,王艮自立門戶,在南京、泰州等地傳道講學,不少人前來求學、研討,徐樾即王艮的弟子。泰州學派的主要觀點以王艮的“淮南格物說”、“尊身立本”論為代表,以“格物”為宗旨,以“吾身”為本,“天下國傢”為末,提出“修身是天下國傢之本”,“身正而天下歸之,正己而物正也”(《心齋語錄》)等觀點,傳授對象以下層群眾為主,學說接近下層百姓。

顏鈞在從師徐樾、王艮期間,既加深瞭對王陽明學說的理解,又深受王艮學說的熏陶,再加之遊歷四方,博聞廣識,思想愈加深刻、成熟。王艮將儒學理論簡易化、平民化,認為“聖人經世隻是傢常事”,“愚夫愚婦與知能行便是道”。顏均繼承這一思想,並從自身和平民的現實生活去推解儒學,將王艮的“大成學”衍化為自己的“大中學”。所謂“大中學”即其所謂“大學中庸”之學。在顏鈞看來,“大學中庸”體現瞭儒學的精神命脈,所以他稱為“仁神正學”,這是他獨特的宇宙觀和人生哲學理論。

顏鈞的“大中學”宣傳“急救人心”的道德救世思想。大中學是平民儒學,故其與官方儒學不同,不重在教人如何“做官”、“治世”,而是重在如何“做人”、“救世”。顏鈞“大中學”的本質特征是人民性,他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然的,人應率性而行,純任自然。他深深同情受苦受難的人民,大膽揭露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反對程朱理學,對君主專制政體和封建禮制也頗有微詞。其叛逆思想和戰鬥性性格,在當時封建制度下是難能可貴的,其歷史光輝是永恒的。

急救心火榜文

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顏鈞返回江西南昌,在南昌同仁祠張貼《急救心火榜文》宣傳他的思想主張,其主要內容是“六急”、“六救”:

一、急救人心陷牿,生平不知存心善養性,如百工技藝,如火益熱,兢自相尚。

二、急救人心奔馳,老死不知葆真完神,而千層嗜欲,若火始燃,盡力恣好。

三、急救人有親長也,而火爐妻子,薄若秋雲。

四、急救人有君臣也,而烈焰刑法,緩民欲惡。

五、急救人有朋友也,而黨同伐異,滅息信義。

六、急救世有遊民也,而詭行荒業,銷礫形質。

這“六急”、“六救”是當時各種社會問題的反映,除最後一種即“遊民”問題之外,其他五種顏鈞認為都是“人心”發生偏差而造成的,可見其主要主張就是如何拯救“人心”。這是對歷史上思孟學派及陸王心學和佛教禪宗所主張的重視心性思想的繼承和發揮。顏鈞的榜文貼出後,有一些落榜舉子登門求救,其在群眾中的影響逐漸擴大,聽講者達1500人之多。其中最篤信者為南城人羅汝芳,其落第後,即拜顏鈞為師,後成為顏鈞門下最有名的弟子之一。

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艮去世,顏鈞悲痛萬分,決定去拜謁王艮祠墓,守墓三年。守墓結束後,顏鈞繼續在王艮傢鄉進行講學活動,以安豐場為中心,在泰州、如皋、江都、揚州等地講學。甲辰(1544年)秋九月,招徠信從者譚綸、陳大賓、王之誥、鄒應龍等47人,放棹至江蘇泰州安豐場王艮祠,聚會講學半月,聽講者幾百千眾。如此流連逾3年,嘉靖二十六年,顏鈞從泰州返回江西,過南城與羅汝芳會面,又與吳悌、劉文敏會講於新城、金溪,主要講性命之說,由是名聲大震。

癸醜(1553年)遊京師,閣臣徐階邀他在靈濟宮主會來京覲見天子的官員350人,講學3日,又邀他與會試舉人700人講學3日:兩次轟動京城。三公以下,望風請業。顏鈞機辨響疾,問難四起,出片語立解,往往於眉睫間得之。

顏鈞雖然以研究宣傳自己的“大中學”,救治人心為主,但對具體的社會問題也十分關心。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孝感人程學顏會試落第,因羅汝芳的推薦,從學於顏鈞。次年,顏鈞以“知兵法”的“異人”身份受到總督胡宗憲的禮聘,與程學顏同往寧波總督府,參與“征剿海寇”的軍事活動。舟山一戰,倒溺千百倭寇於海,受到表彰。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他留下次子參軍,自己繼續在大江南北講學。

急急拯救

顏鈞十分關心民眾疾苦,上書抨擊時弊,提出自己的救世良方。例如,其《耕樵問答·急救溺世方》雲:“今天下四十餘年,上下征利,交肆捕激。刑罰滅法,溢入苛烈。賦稅力役,科竭蔀屋。逐溺邦本,顛覆生業。觸變天地。災異趵突,水旱相仍,達倭長驅,戰陣不息。”造成這種滿目瘡痍的狀況,其責任就在朝廷君臣,為瞭救世,他提出自己的“急急拯救”方案:

大賚以足民食:詔蠲天下貢賦,三年免征,大蘇民困。

大赦以造民命:隨領洗牢,恩赦一切,原惡重獄,均與其生。

大遂以聚民欲,怨女、曠夫、漂流無告者,富豪士民量力周護,所欲與聚,在人人而得所,所謂匹夫匹婦咸被堯舜之澤。

大教以遂民性:廣搜學德智仁賢能者,均授孔氏心造,衍教四方,丕易人心,暮年歸仁而有成,數月悅服而尊親。

這個救世方案表現瞭他心系廣大下層百姓,以百姓利益為其指歸的崇高理想。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由於他把造成民生凋敝的原因指向瞭當權者,從而必然招致當權者的迫害。他的講學活動常常為當局所不容。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他在揚州買船南歸時,被南都提學耿定向派人誘往太平(今安徽馬鞍山)講學,未有幾日,即遭逮捕,解往南京監獄,在獄中受盡折磨。後因查無實據,被強加“盜賣官船”的罪名,罰交“贓銀”350兩。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顏鈞入獄後三年,羅汝芳全力營救,朝夕伺候並變賣傢產,同時發起募捐,在如數繳納銀兩後才使得顏鈞出獄,發邊充戍。

是年三月,抵廣西,入戍才七日,兩廣總兵俞大猷發牌文敬聘他為軍師。八月,俞與海寇曾一度戰於海上,用顏鈞計擒之。辛未春,破廣西古田壯族起義軍韋銀豹等部。顏鈞“所獻之策,著著皆奇”(見隆慶五年五月初三日廣西地方總兵官征蠻將軍前軍都督府牌文)。俞欲授以官,顏鈞謝絕,歸永新傢鄉。

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五月,顏鈞被遣送回傢,免除“罪人”身份。年近七旬的顏鈞。此後多半在傢從事著述工作。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顏鈞逝於永新傢中,享年九十三歲。 

新建一個  肉絲  石仙  仁壽裡  疏松  東橋村委  祝融  混血兒  小偉  黨城鄉  桂子渠  切齒痛恨  李迥秀  題名錄  沒食子酸  廁所有人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