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李貞

李貞

李貞簡介:李貞(627年-688年10月12日),唐太宗第八子,母燕德妃。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後封為漢王、原王、越王。武則天當政時,李貞因起兵失敗而飲毒自盡。開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將李貞、李沖重新改葬,追謚號為敬。

生平

封爵變遷

貞觀五年(631年),李貞封漢王,貞觀七年(633年),任徐州都督。貞觀十年(636年),改封原王,旋改封越王,任揚州都督,實封八百戶。貞觀十七年(643年),任相州刺史,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加滿千戶。就在這一年,父親唐太宗逝世,九弟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

永徽元年(650年),任左衛大將軍。永徽四年(653年),徙任安州都督,咸亨年間(670—674年),再任相州刺史。 李貞好武,長於騎射;好學,兼涉文史,有行政能力。皇族中與十弟紀王李慎齊名,當世唐代百姓尊稱他們:"紀、越"。但李貞聽信小人讒言,有正直官僚被貶退,又縱容僮仆欺侮所部的官民。

起兵反武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駕崩,太子李顯繼位,就是唐中宗,命李貞為太子太傅。實權掌握在皇太後武則天的手中。

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立中宗之弟豫王李旦為皇帝,李貞轉任豫州刺史。武則天成為實際的女皇,大肆為武氏傢族加官進爵,這使李氏皇族懷疑武則天要取代李唐,並屠殺李氏皇族。這些李氏皇族主要有李貞、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魯王李靈夔(以上唐高祖之子、李貞叔父)、李元嘉的兒子黃國公李撰、李元軌的兒子江都王李緒、李靈夔的兒子范陽王李藹、虢王李鳳的兒子東莞郡公李融和李貞的兒子瑯琊王李沖。他們一起謀劃共同反抗武則天。

武則天在完成修建明堂後,召集宗室聚集於東都洛陽,在洛水舉行祭神儀式。李貞等諸王害怕武則天就此將他們誅殺,於是開始積極行動。

首先,黃國公李撰偽造唐睿宗李旦給李沖下的詔書,說:"朕被幽禁,諸王應該各自發兵救我。"李沖又偽造皇帝用璽印密封的書信說:"神皇打算將李氏的國傢交給武氏。"

然而,在諸王約定共同起兵的時間之前,垂拱四年(688年)9月16日,李沖召集長史蕭德琮等,命令他們招募兵卒,同時分別告知韓、霍、魯、越各王,以及貝州刺史紀王李慎,讓他們各自起兵,共同向神都進發。武則天得知後,任命左金吾將軍丘神勣為清平道行軍大總管討伐他們。

但隻有李貞起兵瞭,其他諸王都沒有準備充分,而遲疑不決。李貞通知他姑母常樂公主和姑父壽州刺史趙瑰,常樂公主表示支持李貞。不過,李貞隻有屬下裴守德和他一心,他把女兒良鄉縣主嫁給瞭裴守德,將他當做心腹對待。

兵敗被殺

李貞很快占有上蔡,武則天任命左豹韜衛大將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領兵十萬人討伐他,又命張光輔為諸軍節度。武則天削除李貞、李沖在皇族名冊中的名字,改姓虺氏。

李貞聽說李沖失敗,本想捆綁自己到皇宮前請罪,正遇上他所任命的新蔡縣令傅延慶招募到勇士二千餘人,李貞便向大傢宣告說:"瑯琊王已攻破魏、相等數州,有兵二十萬,很快就要到達這裡瞭。"又征發豫州屬下各縣兵共五千人,分為五營,指派汝南縣丞裴守德等率領,任命九品以上官員五百餘人。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受脅迫的,沒有鬥志,隻有裴守德與他同謀,李貞將女兒嫁給他,任命他為大將軍,結為親信。李貞讓道士、和尚誦經以祈求事情成功,身邊的人及戰士都佩帶避免兵器傷害的神符。麴崇裕等軍到達豫州城東四十裡,李貞派遣小兒子李規及裴守德迎戰,結果潰敗而回。李貞大驚,閉門自守。麴崇裕等到達城下,身邊的人對李貞說:"您難道可以坐著等待被殺被污辱!"於是李貞退回官邸,服毒自殺。李規縊殺其母,然後自縊;良鄉縣主、裴守德也自縊。

李貞、李規、裴守德及他們的妻子都自殺。他們與李沖都在東都皇宮門前闕樓下被懸首示眾。麹崇裕斬李貞、李規父子及裴守德之首,傳首東都,梟於闕下。

死後復爵

神龍元年(705年),李顯復位,敬暉等奏李沖父子死於社稷,請復爵土,唐中宗恢復瞭李貞的李姓和族籍,但恢復爵位遭到瞭武三思和上官婉兒的反對。

開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將李貞、李沖重新改葬,追謚號為敬,並指派許王李素節之子李琳嗣越王位。琳薨,爵不傳。李貞最幼子李珍子的後代流嶺南,數世不能歸。開成年間,後代孫女女道士李元真帶著四世靈柩北還,求祔越王的墳墓。唐文宗詔嘉憫,敕宗正寺、京兆府為訪其兆,非陪陵者聽葬。

後世遺址

唐代名樓之一的越王樓,規模宏大、樓高10丈,歷經三載建成與滕王閣、黃鶴樓、嶽陽樓並列"中國唐代四大名樓"。

為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任綿州刺史時(公元656年-661年)所建,李貞曾上奏於唐高宗李治,強調奉命鎮守大西南,守邊關、揚天威、佈帝德,讓綿州百姓可朝夕望闕叩拜,倍沾唐天子隆恩。為壯大唐之山河,他建王府、修高樓,擴建州城和軍隊。高宗撥給國庫銀兩,由李貞督建。

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陸遊等歷代名人登越王樓後曾留下詩篇156首,宋、元、明、清歷代畫傢也多有描繪越王樓的精美畫卷。但於唐末宋初,越王樓被一場大火燒毀大半,元朝進行瞭大規模的修復,明代亦重建過一次,但明代的一場大火又將其徹底燒毀。越王樓於四川綿州重建,作為觀光。

墓葬發現

李貞墓位於陜西禮泉縣煙霞公社興隆村以東。該墓為昭陵陪葬墓之一,南臨泔河,北有公路通過,再北向約十公裡,即九嵕山太宗昭陵。1972年9月16日,陜西醴泉縣縣政府對該墓進行發掘考察。

傢庭成員

父母

父:唐太宗李世民

母:燕德妃

某氏,垂拱四年九月十一日(688年10月10日)被殺

李沖

李洽

李溫

李蒨,垂拱四年卒

李規,垂拱四年九月十一日(688年10月10日)被殺

李珍子,第六子。曾孫女女道士李玄真,《舊唐書·列女傳》有載

良鄉縣主,嫁汝陽縣丞裴守德

第五女餘姚縣主(儀鳳二年(677年)—開元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734年11月27日)),嫁正議大夫行太子傢令借紫金魚袋上柱國慕容嘉賓

直流電機  土城  納木錯  登景城  雕刻刀  光通  農奴主  尹愛智  板路  仙鶴  投機倒把  群勝村  天太冷  黃煒  肥效  換造型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