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王鵬運

王鵬運

王鵬運簡介:王鵬運(1849—1904)晚清官員、詞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號半塘老人,又號鶩翁,晚年號半塘僧鶩。廣西臨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陰。同治九年舉人,光緒間官至禮科給事中,在諫垣十年,上疏數十,皆關政要。二十八年離京,至揚州主學堂,卒於蘇州。工詞,與況周頤、朱孝臧、鄭文焯合稱“清末四大傢”,鵬運居首。著有《味梨詞》、《騖翁詞》等集,後刪定為《半塘定稿》。王鵬運曾匯刻《花間集》及宋、元諸傢詞為《四印齋所刻詞》。

成就

王鵬運初嗜金石,20歲後始專一於詞,成就突出,在詞壇聲望很高,與鄭文焯、朱孝臧、況周頤合稱為"晚清四大傢"。由於他大力倡導詞學,且能獎掖後輩,著名詞人文廷式、朱孝臧、況周頤等均曾受其教益。他力尊詞體,尚體格,提倡"重、拙、大"以及"自然從追琢中來"等,使常州詞派的理論得以發揚光大,並直接影響當世詞苑。況周頤的《蕙風詞話》許多重要觀點,即根源於王氏。晚清詞學的興盛,王氏起瞭重要作用。

其早年詞與王沂孫為近,多寫身世之感,如〔百字令〕《自題畫像》等。甲午至辛醜間(1898~1901)身為諫官,並與文廷式等唱和,頗有傷時感事之作,詞風近辛棄疾。如〔祝英臺近〕《次韻道希感春》、〔謁金門〕"霜信驟"、〔滿江紅〕《送安曉峰侍禦謫戍軍臺》等,蒼涼悲壯,饒有壯夫扼腕之概。他同朱孝臧、劉伯崇合作的《庚子秋詞》,也不乏對國勢衰微的深沉悲憤。但是,他的作品,更多的還是反映瞭對清廷江河日下趨勢的無可奈何的哀嘆。有的詞用典過多,不免流於晦澀。

王鵬運用瞭30年的時間,校勘《花間集》以及宋元諸傢詞為《四印齋所刻詞》和《四印齋匯刻宋元三十一傢詞》,又校刻《吳夢窗詞》。他用漢學傢治經治史的方法以治詞,校勘精審,向為學者所稱道。

著有《袖墨集》、《蟲秋集》、《味梨集》、《鶩翁集》、《蜩知集》、《校夢龕集》、《庚子秋詞》、《春蟄吟》、《南潛集》,統名《半塘詞稿》。晚年刪定為《半塘定稿》2卷,《剩稿》1卷。

生平

王鵬運:原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玄祖父王雲飛遷傢至廣西臨桂,父親王必達開始以臨桂縣籍應試,自此為臨桂人。王必達歷任江西、甘肅等地知縣、知府、按察使等職。

他自號半塘老人、半塘僧鶩、鶩翁。時值壯年並不老為何取號老人呢?他說:"古詩上雲,父母在,恒言不稱老。餘一身不幸,幼年失母,中年失父,令人心悲,人不老心已碎,自稱老人是用來銘記我的不幸啊!""我是父母的體魄所依,有父的一半,有母的一半,所以謂為半塘。"王鵬運的愛妻曹氏先他而去,雖無嗣,妻生前他不納妾,妻亡後不續弦。據說王鵬運曾找到一位算命先生推算他的八字,算命先生算後嘆道:"心高命平,是半僧人命也。"王鵬運聽瞭,就把半僧作為自己的號瞭。一位老人為他占卜,曰"刻鵠類鶩",意為本來想雕刻天鵝卻雕刻成瞭鴨子。王鵬運傷心地說:"我愧不能像天鵝一樣高飛藍天,隻好把自己當成鴨子一樣藏在水草叢中,少惹事生非瞭。"所以他又把鶩翁作為別號之一。

清朝咸豐八年(1858年),王鵬運10歲時隨父到江西。同治九年(1870)回原籍臨桂參加在桂林貢院舉行的廣西鄉試,中第28名舉人。第二年進京考進士名落孫山,之後滯留京城。十三年(1874)經朋友引薦官內閣中書,期間六次科考,均落榜。最後一次進士落榜後,已過三十而立之年。

王鵬運在內閣中書任上十多年,到光緒十一年(1885)才提拔為內閣侍讀,先後直實錄館。光緒十九年(1893)授江西道監察禦使,升禮科給事中,轉禮科掌印給事中。 彈劾諫諍有直聲,曾上書反對西太後和光緒帝駐蹕頤和園、請辦京師大學堂等,他還彈劾過上至各親王下至翁同龢等要臣,一生奏議等身。他支持並參與康有為的改良主義運動,康有為未受知於光緒帝之前,奏折多由他代上,屢次抗疏言事,幾罹殺身之禍。光緒二十八年(1902),王鵬運離京南下,寓揚州,主儀董學堂,並執教於上海南洋公學,光緒三十年(1904)六月因病在蘇州去世,享年56歲。光緒三十二年(1906)傢人將他的靈柩護送回桂林,安葬在東郊王氏傢族墓地。

骨痂  中岡河橋  典故  上焦  八裡橋  護膝  岔流  西樵  活性肽  甲狀腺抗體  你用  弘景  界路  實務  被套  敬敷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