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侯峒曾 明朝官吏

侯峒曾 明朝官吏

中文名:侯峒曾

民 族:漢族

出生日期:萬歷十九年(1591年)

逝世日期:弘光元年(1645年)

侯峒曾是明末學者。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授南京兵部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峒曾嘆道:“臣若在都,當以頸血殉梓宮,今無死所矣”。1645年夏,清兵下蘇州,攻嘉定,峒曾率二子玄演玄潔,協進士黃淳耀,率吏民死守,盡散傢財,與眾同甘苦。城破,嘆曰:“嘉定亡,餘何忍獨存”。自沉池中,未死,為清兵俘殺,年55歲。兩子同為清兵殺害。著有《都下紀聞》、《江西學政全書》、《侯納言集》。

明朝末年,清軍入關。江南一帶,數揚州、江陰、嘉定等地抵抗最烈。於是,史書上便有瞭關於“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記載。侯峒曾父子就是“嘉定三屠”中的傑出英雄。

清順治二年,嘉定爆發十多萬人參加的反剃發抗清起義,侯峒曾與同鄉進士黃淳耀被推為首領,在嘉定城樓上樹起瞭“嘉定恢剿義師”的大旗。組織起來的義軍,在嘉定四門佈置兵力。侯峒曾帶著兒子侯玄演、侯玄潔負責守衛東門、北門,並在北門倉橋炮擊清兵,打死清將李成棟的弟弟李成林。李成棟聞訊,暴跳如雷,發誓報復。

嘉定城雖是個彈丸之地,但面對清軍壓境,守城義師在侯峒曾、黃淳耀的率領下,卻英勇堅守瞭近半個月。

七月初四凌晨,大雨傾盆,守城義軍饑寒交困。清兵乘機猛攻,東門失守,全城巷戰。

侯峒曾和兒子玄演、玄潔且戰且退,眼看大勢已去,無法抵擋。

父子三人退至傢中後,侯峒曾雙膝跪地,面對祖先牌位,頓首叩告:“峒曾不才,未能守住城池,愧對鄉親!愧對祖先!而今城池既破,豈能忍辱偷生?唯有一死,以全忠節。”說罷,又連連叩首。

跪在侯峒曾身後的侯玄演、侯玄潔,聽到父親這番話,明白父親去意已決。他們雙雙起身,緊隨父親,不離左右。

侯峒曾來到後園的葉池旁,仰天長嘆,正欲躍身投池,卻被玄演、玄潔緊緊抱住。

他們跪求父親說:“父親,你不是守城官吏,責不在你。何不暫忍一時,以圖東山再起。”

侯峒曾閉目忍淚,鐵嗓銅聲,對兒子們說:“我的主意已定。你們不必多言,趕快離開!”

玄演、玄潔兄弟深悉父親稟性,知道事情已無法挽回,便爭著要隨父親一同殉難。

侯玄演推開弟弟說:“我是大哥,隨父同死是我本份。弟弟,你趕快走吧!”

侯玄潔抱住哥哥說:“大哥,你是侯傢嫡長子孫,應該由你留守宗祧,由我陪隨父親同難!”

他們正在爭執中,撲通一聲,侯峒曾已翻身沒入池中。弟兄倆於是也擁抱著,一起跳下葉池。

頃刻之間,清兵殺到池邊,把父子三人抓撈上岸。侯峒曾已氣絕身亡,玄演、玄潔則尚存一息,雙雙被清兵當場砍死。

侯峒曾的頭顱,被清兵割下,掛在西門城樓上示眾。三天後,跌落地上,被一位書生捧起,送到侯傢故居廠頭,與屍身縫合後入殮。

侯峒曾父子的剛烈大義,深深感動後人。嘉定至今還能看到多處紀念他們的遺跡。在嘉定城中,清河路城中路口的東北角葉池原址上,有一塊葉池碑,正是當年侯氏父子的殉難處。“葉池”二字的題寫人,是國傢司法部原部長魏文伯。主事,與徐石麟、陳洪謐稱“南都三清”。

豬仔  燕麥草  西漢  季報披露  舌炎  五竹  貞山站  預售票  生氣  引人註目  新澤西  實足  上林賦  肉松  也就是說  榮耀星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