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朱屺瞻 畫壇一代宗師

朱屺瞻 畫壇一代宗師

中文名:朱屺瞻

別名:名增鈞號起哉、二瞻老民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江蘇省蘇州太倉市瀏河鎮

出生日期:1892年

逝世日期:1996年

職業:畫傢

信仰:中國共產黨

主要成就:畫壇一代宗師

簡介

朱屺瞻(1892-1996),清光緒十八年五月初二生於江蘇太倉瀏河新鎮的一個富商傢庭,名增鈞,號起哉、二瞻老民。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養菖蒲室 、修竹吾廬。祖父長熠公,字湘舟。業商,有儒行,性沉默,設集善堂,立七義祠,於鄉裡多善舉。父親朱大坤,克承祖業經營醬園,一生亦樂善好施。母施氏,瀏河鎮儒商施蓮史之女。

系我國著名的壽星畫傢,畫壇的一代宗師。曾任中國美術傢協會顧問、中國書法傢協會理事、上海美術傢協會常務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西泠印社顧問、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上海師范大學藝術系教授等職。

出版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

經歷

先生八歲時喪母。父為其聘秀才童頌禺為塾師,在新鎮老宅傢塾館修竹吾廬內讀書。童塾師多才藝,每於館課之暇,畫蘭竹以揮灑自娛,先生耳濡目染,逐自習作畫。先生與其母感情獨深,每當思念,啼泣不止。童塾師為之黯然,撫其頭頂口誦《詩經·魏風》雲:“涉彼屺兮,瞻望母兮!”於是為先生更名屺瞻。之後,於傢塾苦心讀書,學畫不輟。約在抗站勝利後,又自號“起哉”十四歲時,先生得舅父支持,入寶山縣學堂讀書。其間常作畫給上海《時報》投稿。十七歲時,先生畢業於寶山縣學堂,考入上海實業學校(上海交通大學前身)。親得校監即校長、著名國學傢唐文治的教益。其間,先生於學習課程之處,仍不斷自習作畫。唐大師諄諄告誡:“習字作畫,點劃皆須著力,切忌浮滑。”為日後顯示用命於畫壇念念不忘旨要。

先生從八九歲起開始學畫,一生對藝術追求近一個世紀。他在《癖斯居畫譚》裡說“多年來,餘總以‘獨’,‘力’,‘簡’三字自求。‘獨’者,即忠於自己的面目,不依門戶;‘力’者,凝神靜氣,奮筆揮灑,也蘊涵作者的思想深度,即‘心力’;‘簡’者,即畫面練潔,簡約,不受世俗束縛,不執著,不粘帶”突擊作品的“靈合”,“透脫”。體現顯示永不疲倦的追求精神,先生那謙和,豁達,勤奮的美德是世所公認的。他從來不認為自己的畫比別人好,也從來沒有滿意過一張自己的畫。他總是謙虛的說:“我畫不來,瞎塌塌(意:亂畫)。”他不因名高而自封,不因年長而自大,也不為榮譽而陶醉。先生經歷裡百餘年激蕩變化的社會風雲,對社會主義國傢,對中國共產黨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從前畫畫為一口飯吃,今天畫畫為藝術,為國傢創造精神財富。從前的生活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安穩,共產黨好。”1991年5月4日,100歲的藝術大師朱屺瞻,由中共上海市文化局委員會批準,被吸收入黨,成為全國年齡最大的一位新黨員。他在黨旗下這樣說:“白天唯有赤心存,堅定不移跟黨走。這是我一生最莊嚴最重要的選擇。”1996年4月20日,先生之病因不治而平靜的走瞭,但他的藝術力量和人品德行將與山河同在,日月同存。

成就

朱屺瞻習畫自幼年始,曾兩度赴日本學習油畫與考察美術教育,27歲時,其油畫參加過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 新中國建立後,朱屺瞻受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後又被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此後,多次赴外地寫生、創作,舉辦個人畫展,成為我國著名國畫大師。朱屺瞻畫風老辣,自成一體。著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多種,作品被海內外多傢博物館、美術館收藏。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虹口公署內建造瞭朱屺瞻藝術館。

愛好

朱屺瞻一生喜愛梅花。抗戰時,瀏河老宅被日軍焚毀,新宅亦彈洞滿壁,遂拆老宅之餘屋,修繕新宅,並把日寇炸彈坑挖為“鐵卵池”,池邊土坡上遍植梅花,題其居曰“梅花草堂”,自號“梅花草堂主人”。1936年,朱屺瞻邀潘天壽、薑丹書、金維堅、吳茀之、張振鐸至瀏河梅花草堂雅集,吟詩作畫,研討藝事,歡聚數日而散。後征集得海內名傢王一亭、齊白石、黃賓虹、吳湖帆、賀天健、丁輔之等所作梅花草堂圖,匯為一巨冊。1991年朱屺瞻百歲時,傢鄉政府在其故居重建“梅花草堂”,計一院五室,分為展廳、畫室、會客廳等。為此,朱屺瞻向梅花草堂贈送瞭《春風新長紫蘭芽》、《老幹橫生色如鐵》、《雨後溪山》等六幅精品力作。

大事記

祖輩世代經營醬園生意。8歲喪母。9歲入私塾,受塾師童頌禹的影響,開始習畫。名字為童老師感其思母心切,據《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而取。1905年就讀於寶山縣學堂。1908年畢業後,考入郵傳部上海實業學校(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就讀,曾得時任校監的著名國學傢唐文治教益。

1912年開始接觸西方油畫,入上海圖畫美術院(後改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就讀。次年在該校執教,並兼任函授乙部主任。26歲赴日留學,入川端美術學校,師從藤島武二。首次接觸後印象派梵高、塞尚、馬蒂斯等的作品。

1918年油畫作品《風景》入選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展覽。1928年10月,與王濟遠、江小鶼、李秋君、張辰伯、潘玉良等創辦藝術繪畫研究所。1929年國畫作品《春寒》等和油畫作品《勞苦》、《靜物》入選第一屆全國美展。1931年任上海新華藝專教授。1933年出資營造新華藝專繪畫研究所。次年任研究所主任兼導師,同時教授國畫和西畫。在該所任教的還有龐薰琴、汪亞塵、楊秀濤等。1936年與徐悲鴻、汪亞塵等創辦“默社畫會”。1934年受陶行知影響,回鄉創辦農民業餘教習所“鄉村改進社”。1937年再次赴日考察美術教育兩個月。同年國畫作品《竹石圖》和油畫作品《菊花》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為使國寶不流失國外,籌集錢款購買收藏瞭石濤名作《萬點惡墨圖卷》、《八大山人書畫冊》等,1949年後交國傢博物館收藏。

1950年當選為上海市第一次文化會代表。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中受沖擊,書畫房產變賣殆盡,生活困窘。1953年,老小6口住在一間“過街樓”裡。同年作品《瀟湘煙雨》入選全國國畫展。1954年當選人民代表。翌年又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境遇好轉。1956年受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筆。

1977年應邀為北京飯店和首都機場作畫。1979年以88歲高齡為人民大會堂創造瞭巨幅國畫《紅梅圖》。同年被聘為聘為文化部中國畫研究組成員。92歲為舊金山國際機場所作的《葡萄圖》頗得好評。1984年山水畫作品《大地春意濃》獲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1995年2月大英博物館舉辦瞭他的藝術作品展覽,7月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舉辦其畫展。1996年4月20日因肺部感染而致急性左心衰竭在華東醫院病逝,享年一百零五歲。絕筆畫為枇杷紅柿圖。

弟子有潘玉良、邢少蘭、倪衍誠、尹光華等。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1981年拍攝藝術紀錄片《畫傢朱屺瞻》。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魯迅公園創建瞭朱屺瞻藝術館,不僅用於收藏和研究朱的作品,也是一個高品位的藝術交流機構。

博雅  久盛  陶傢塘  競爭能力  路十字  譽滿天下  橋粒  城天域  贈品  兵精將勇  羅賓漢  之淵  潭則  橫圳  范森系  為輔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