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毛岸青 毛澤東次子

毛岸青 毛澤東次子

中文名:毛岸青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湖南省長沙市

出生日期:1923年11月23日

逝世日期:2007年3月23日

父 親:毛澤東

母 親:楊開慧

毛岸青(1923年11月23日-2007年3月23日)又名毛永壽、毛遠義,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次子;毛岸青之兄毛岸英1950年11月下旬在朝鮮作戰犧牲後,及後他是唯一在世的毛澤東兒子。1937年由康生帶往莫斯科,改中文名叫岸青。1947年加入共產黨。1949年7月抵北京掛階中校,在軍事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60年毛澤東撮合毛岸青與邵華,1970年誕下一子毛新宇。毛岸青晚年居於北戴河總參療養院,2007年3月23日凌晨毛岸青因心臟病於在北京301醫院逝。

毛岸青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黨馬列著作優秀俄文翻譯傢,長期從事毛澤東思想研究的著名專傢著名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專傢。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毛岸青是毛澤東和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的二兒子,1923年11月23日出生於湖南長沙東鄉板倉。

剛滿月的時候,毛澤東奉命離開長沙去上海,準備赴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此後,毛澤東與楊開慧分多聚少。毛岸青4歲那年秋天,在參加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後,毛澤東秘密把妻子楊開慧、保姆陳玉英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兄弟送到嶽父傢——長沙板倉楊宅,奉命去發動秋收起義。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湖南軍閥何鍵捕殺,毛傢三兄弟跟隨外婆向振熙生活。不久,遠在上海的毛澤東來信,讓向振熙將孩子送至上海。在周密的安排下,60多歲的向振熙老太太和20多歲的兒媳李崇德扮成走親戚的樣子,領著三兄弟坐火車前往武漢,而後改乘輪船到達上海。被送往上海的地下黨開辦的大同幼稚園。

1932年寄養在牧師董健吾(其實是地下黨員)傢中,後因為地下黨員離開上海,被送往一個女人傢寄養,因為生爐子不著,被女主人用鐵釬打傷後腦。

1933年中共中央遷往江西瑞金後,經濟資助中斷,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頭。

蘇聯生活

1936年,在董健吾為首的上海地下黨人的幫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兩兄弟乘東北義勇軍司令李杜將軍去西歐考察的機會,取道法國,然後抵達蘇聯。1937年初,兩兄弟抵達莫斯科後,先後在莫斯科郊區的莫尼諾國際第二兒童醫院和伊萬諾夫城的國際第一兒童醫院等地學習。這時,毛澤東已率領紅軍到達陜北,建立瞭以延安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毛岸英主動要求參軍上前線,毛岸青積極參加挖戰壕、運傷員等支前活動。在蘇聯留學期間,曾用名楊永壽。

回國生活

1947年,毛岸青回國,在大連養病。後來由李富春、蔡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遵照父願參加瞭黑龍江克山縣土地改革試點,時間長達8個月。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任俄文翻譯,他翻譯出版瞭10多部馬列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書籍,並發表瞭十幾篇文章,但是,腦袋在上海受到的傷害無法根除。

1960年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結婚。

1967年江青到北京大學萬人大會演說,聲淚俱下控訴邵華“主動送上門”勾引毛岸青,當時邵華就在臺下。

1970年1月17日育有一子毛新宇,時年已經47歲瞭。

晚年生活

毛岸青和夫人邵華先後共同主編瞭紀念文集《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大型紀實

文學叢書《中國出瞭個毛澤東》,參與策劃攝制瞭《楊開慧》等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在各種刊物上發表瞭幾十篇紀念文章。

晚年的毛岸青關心國傢大事,關註祖國統一,擁護改革開放,熱心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建設,多次和夫人邵華、兒子毛新宇重走長征路,到革命老區、到工廠、到農村調研,並以多種形式幫助失學兒童,支持創辦瞭多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7年3月23日凌晨4:18在北京301醫院逝世,享年84歲(準確說為83歲4個月)。

馬營村  李頂武  鐵鎬  崗頭圩  駿馳  求之不得  菜玉  狄德羅  博古  旺國村  夢澤大  范祖禹  衣來伸手  潛字  沈如筠  洪水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