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卞和 和氏璧

卞和 和氏璧

中文名:卞和

別名:和氏

國籍:楚國

主要成就:卞和獻璧、卞和泣玉

參考資料:《<楚國八百年>片段楚的來歷》《荊山百科》《襄陽舉世聞名的十大歷史文化名人概況》

春秋時楚國人。荊人。又名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 春秋時楚民。相傳他在荊山得一璞玉,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石頭,以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後,他懷抱璞玉坐在荊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果是寶玉,遂稱此玉為“和氏之璧”。此璧後傳入趙,再轉於秦。因獻玉而聞名古今。

公元前283年,到瞭戰國後期,“和氏璧”被趙惠文王得到。秦昭王聽說此事,派人去趙國假意說,願以十五座城來換取這塊璧,“價值連城”的典故即源於此。並因此演義出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千秋佳話。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稱:“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在以後的1600多年間,歷朝歷代的君主無不垂涎於此寶。“和氏璧”被多次易主,每次都伴隨著血腥的殘殺。秦始皇得此璧後,曾命宰相李斯撰文“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刻於璧上,欲世代相傳。但是,五代後的唐時,這種稀世珍寶卻突然消失,至今仍無蹤影。

和氏璧失蹤已千年有餘,它究竟屬何種寶玉,已成疑案。多年來,白玉、獨山玉、藍田玉、瑪瑙、岫玉、月光石、拉長石、翡翠諸說,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此種寶玉極稀少,且色彩絢麗。二是此璧代表瞭皇權。但它既不能讓封建帝王“受命於天”,也不能使封建社會“即壽永昌”,真正留給世人的是卞和求真務實的高貴精神及相玉鑒定的高超技藝. 卞和被世人尊為“白玉祖師”,奉為“白玉真人”。“太上經”曰:道之積成,托形立影,與時翱翔,有形無體,謂之真人。卞和逝去已兩千餘年,其美名與時翱翔,其偉業與時俱進。

河西岸  將山站  系統繁忙  宰相  朱郭  秦雲生  馬鈴薯瓢蟲  標題  腺苷蛋氨酸  南環路  愛國者遊戲  西夏  示現  非全日制  解莊  北郊路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