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陳紹寬 國民革命軍陸海軍一級上將

陳紹寬 國民革命軍陸海軍一級上將

中文名:陳紹寬

別 名:字厚甫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福建省閩縣臚雷鄉

出生日期:1889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1969年7月30日

職 業: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

畢業院校:南洋水師學堂

主要成就:指揮江陰海戰

陳紹寬(1889年10月27日-1969年7月30日),字厚甫,漢族,1889年生於福建省閩縣(今福州),曾任民國海軍部部長、海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陸軍、海軍一級上將。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是全國政協第1屆委員、全國人大第1、2、3屆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1969年7月30日,陳紹寬病逝,終年80歲。

早年經歷

1889年出生於福建閩侯縣臚雷鄉(今屬福州市倉山區)一個貧寒之傢。他的父親原先是一名箍匠,後服務於晚清海軍,由水手升至中士管輪。

童年時代的陳紹寬,為生活所迫,在傢務農放牛。10歲入私塾,15歲考入福州教會辦的格致書院,因而後來陳紹寬英語頗好。兩年後,陳入江南水師學堂,攻讀航海技術。在校期間,他埋頭苦讀,奮發為雄,深得教習器重,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

加入海軍

    1908年,陳紹寬從江南水師學堂畢業後,被派往“通濟”練習艦,次年實習結束時被授予海軍少尉軍銜。後來歷任二副兼教官、大副、副長等職。1914年他被調任海軍總司令部少校副官。

1914年,調海軍總司令部任少校副官。

1915年12月5日,陳其美等革命黨人意圖奪取“肇和”軍艦,時為少校副官的陳紹寬指揮“海琛”、“應瑞”兩艦截擊,不僅使革命黨人奪艦之企圖功敗垂成,也使他自己在北洋政府的海軍之中受到重視,不久他便被破格提升為“肇和”練習艦代理艦長。

出國考察

1916年2月,陳紹寬奉派到美國學習飛機和潛水艇的操作技術,1916年10月歸國。是年12月,參謀本部選派劉傢佺等6人赴歐洲各交戰國觀察戰事,海軍總長程璧光也趁此時派陳紹寬隨同出國觀戰,順便留英深造,獲大總統黎元洪同意。

自1917年年初起,陳紹寬開始瞭約三年的旅外考察生涯。他於1917年1月11日抵達日本,並自14日起由東京出發,前往日本海軍各重要機關參觀,27日離日赴美。2月5日抵檀香山,再轉往美國本土。1917年5月,陳紹寬奉命前往英國觀戰,考察英國海軍。在英期間,陳紹寬拜訪過英國外務部及海軍部,參觀瞭英國各處軍港、軍艦、廠校營棧,及飛機工廠。他還到過英國海軍潛艇隊,考察潛艇根據地的設備,並隨潛艇出海操演巡弋,後來他又從英國轉赴法國和意大利考察兩國的海軍戰備。

1917年,北洋政府決定參加協約國,對德、奧宣戰,身在英國的陳紹寬立即加入英國海軍潛艇隊參戰。在英德日德蘭海戰中,陳紹寬奮不顧身,堅守崗位,服從調遣,頗有建樹,榮立戰功,得到英國海軍當局的嘉獎和頒發的“特別勞績勛章” (Oder of Distinguished Service)一枚。1918年陳紹寬在北京政府駐英使館任中校海軍武官兼海軍留歐學生監督。

1919年2月,作為海軍代表,陳紹寬參加瞭中國代表團海軍專門委員會,出席巴黎和會。6月,他又出席瞭在倫敦舉行的萬國海路會議。在國外,他目睹瞭英、美、法、日等列強假和平、真分贓的卑劣行徑,切身感到強權即公理、弱國無外交的世界政治現實,加上接觸瞭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達爾文《天演論》的進化論觀點,激發瞭他獻身海軍、富國強兵的志向。

立功北伐

1919年10月,陳紹寬從歐洲歸國,被調到“通濟”練習艦任艦長。該艦是舊中國海軍中的一條大船。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陳紹寬因為幫助直系有功而升任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1923年升任海軍中校;

1925年調任“應瑞”號練習艦艦長。

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陳紹寬時任北洋海軍第二艦隊少將司令,駐“楚有”旗艦,泊在南京下關,遊弋於長江中下遊。當時蘇、浙、皖三省處在軍閥孫傳芳的控制下,因此,陳紹寬的態度對北伐之舉舉足輕重。關鍵時刻,陳紹寬明辨是非,與孫傳芳虛與委蛇,靜觀事態發展,志在投向革命。

1927年3月,北伐軍逼近長江邊。陳紹寬認為“時機已到,非幹不可”,率領艦隊開赴安慶一帶活動,經過商討大傢一致同意,準備臨陣倒戈,參加北伐,歸附國民革命軍,並率艦與北洋軍閥孫傳芳大戰,大獲全勝。以拱衛京畿有功,得國民政府一等勛章和“中流砥柱”大勛旗。接著又組成西征艦隊,沿江而上,克漢口,為中央政治委員會武漢分會委員,接著又克長沙、嶽州等地。民國17年1月,西征結束,奉命回南京。

振興海軍

1928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設立海軍署,陳紹寬任署長,晉升為海軍中將,負責海軍工作。他鑒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海軍內部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的狀況,毅然決定擬訂海軍“銓敘法則”,統一任人標準,強調任人唯賢,量才錄用,改變海軍中的人治現象。他遴選精幹人員組成班子,參閱中外有關文獻,結合海軍實際,謹慎縝密地研究,提出海軍官階、執掌、賞罰等銓敘法規的草案,送立法院核準後,即公佈施行,使反對者無暇從中作梗。這是陳紹寬在舊中國海軍建設中的創舉。由於舊海軍派系林立,東北系、電雷系、粵系,對銓敘法皆有反感,有不同程度的抵制。他便首先在自己管轄的閩系海軍中執行。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陳紹寬親自以“應瑞”旗艦護送蔣介石第二次西征,隨即占領湖北、湖南,被委湘鄂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湖南省政府委員。6月,國民政府恢復海軍部,陳紹寬為海軍部政務次長兼第二艦隊司令,接著被正式任命為代理部長兼江南造船所所長。

1930年任代理部長,1932年晉升為海軍上將,出任海軍部長,並為國民政府國防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32年1月,任海軍部長。決定福州海軍學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請英國海教官到校任教,培養出數百名畢業生。先後派出數批海校留學生,為海軍培育一批骨幹力量。在出任海軍要職的幾年中,對建設海軍,爭回祖國版圖、測量權、引水權以及造就海軍人才等,作出瞭重大貢獻。

三遞辭呈

1932年淞滬戰爭爆發後,中國海軍雖然憤火難消,但是又不得不“秉中央意旨”,“不準還擊”。海軍的這種“貪生怕死”的現象招致瞭社會各界連續幾個月的嚴厲批評。此外,由於國民政府內部的派系之爭,海軍的建設始終得不到重視。是年11月間,陳紹寬終於難忍心中的憤怒,呈請辭職。11月30日,行政院批示:“該部長悉心任事,勞怨不辭,毅力勤規,夙享懋績,正賴弘才擘畫,鞏固國防,而請辭去本兼各職之處,應毋庸議。”兩個月後,陳紹寬又提辭呈,這次辭職之中他說:外界“每對海軍及紹寬個人時加責難,尤以淞滬戰役以還,僉責海軍無力,不能捍衛國傢。”在海軍重要將領和蔣介石的代表張群慰留下,陳紹寬才打消辭意。

1934年11月間,基於海軍的建設得不到重視。他感到自己建設海軍以強大中國的抱負難以實現,心中痛苦不已,再次提出辭職呈請。在蔣介石、孔祥熙等人一再苦苦勸說下他才收回呈請。

積極抗戰

1937年4月,陳紹寬為國民政府代表團副團長,赴英國參加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加冕覲禮,事後轉德國考察海軍。同年7月7日,中國抗戰爆發,陳紹寬即回國主持海軍備戰事宜。7月底,日本駐華使館武官公然威脅陳紹寬,說:“如果中國海軍保持中立,則日本海軍可以不攻擊中國艦隊;相反,如果違反嚴守中立的狀態,那麼中國海軍將受到毀滅性打擊。”陳紹寬當即給予嚴正駁斥,表示一定要抗戰到底。

8月9日虹橋機場事件發生後,8月11日,蔣介石指示陳紹寬迅速將現有的31艘軍艦和征用的輪船,開往江陰水道,構築堵塞封鎖線,在防敵溯江而上的同時,堵住位於長江內河的日本海軍10餘艘戰艦的退路。

在接到命令後的當晚,陳紹寬即率第1艦隊主力艦艇馳往江陰,與此同時,江陰下遊的炮艇也奉命西上,轟毀沿途水道航標。8月12日,陳紹寬抵達江陰後,將由國營招商局和各輪船公司征集的20餘艘輪船及“同濟”等8艘老式軍艦,在拆除艦炮後逐一沉入江底,以沉船方式構築江陰封鎖線。此後,為加固封鎖線,海軍部還在沿江之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征集180隻民船,運送3000多立方巨石、6500多擔碎石,填充沉船間的空隙,並在江陰一段佈設水雷。隨後,他又命海軍部次長、第1艦隊司令陳季良中將率領多艘主力艦負責守衛長江水上封鎖線。

自8月16日起,日軍出動飛機臨江上空偵察,企圖炸開水上通道。中國海軍主動出擊。江陰區江防司令部派出102號快艇,經內河潛至黃浦江,於日軍旗艦“出雲”號300米外接連向其施放2枚魚雷,使日軍旗艦受創。日艦立即還擊,102艇被擊沉,官兵泅水離艇。22日下午,面對來勢洶洶的15架日機,中國軍艦立即開炮迎擊,擊落敵機1架,傷2架,餘者倉皇南逃。此次戰鬥,使日軍第3艦隊大為震驚,決心對中國海軍進行報復,隨之增派軍艦、飛機,準備發起進攻。

9月22日上午,日海軍聯合航空隊首批30餘架攻擊機和戰鬥機,以大編隊機群襲擊江陰,轟炸中國海軍第1艦隊,主要目標指向旗艦“平海”號及其姊妹艦“寧海”號。此次海空戰持續2個小時,戰況慘烈。擊落日機3架,傷8架;中國海軍陣亡6人,傷30餘人,“平海”、“應瑞”兩艦受傷。日軍未達目的,急於再次進攻。23日1時10分,日軍出動73架飛機,分兩批向中國艦隊發起進攻。“平海”、“寧海”兩艦在經過頑強的浴血奮戰後被擊沉。

9月25日,日軍再次出動飛機攻擊中國艦隊。因“平海”號沉沒,陳季良轉到“逸仙”號指揮,故日軍集中全力進攻“逸仙”號,激戰1小時,“逸仙”艦彈洞遍體,被敵機炸沉。當日,陳紹寬派往江陰增援的“健康”號駛到龍稍港江面時,遭11架敵機攻擊,亦中彈沉沒。因第1艦隊實力大減,陳紹寬派第2艦隊司令曾以鼎少將乘“楚有”艦馳援江陰並接替陳季良指揮作戰。28日,大隊日機襲擊江陰,圍攻“楚有”艦。該艦官兵雖竭盡全力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於10月2日被炸沉。

日軍為畢其功於一役,10月間,又連續出動飛機,對江陰中國艦隊其餘艦艇施行轟炸,圖謀全殲中國海軍。

9月29日,蔣介石傳令海軍部嘉勉海軍將士:“此次暴日肆意侵略,犯我領土,各地遍受荼毒,我海軍將士同仇敵愾,該部部長及次長督率官兵,不惜犧牲一切為國奮鬥,此來苦心焦思,籌劃江防,拱衛京城,並且願拆除艦炮,鞏固江岸防務,此種破釜沉舟之決心,殊為可貴。近來江陰附近敵機肆行轟炸,致傷亡我海軍將士多名,尤所軫念,仰該部長轉飭所屬知照,並對所有受傷將士代致慰問。”後來,由於封鎖江陰要塞的軍事機密,被汪精衛的親信泄露給日本總領事,日方采取相應措施,致使封堵日寇於長江內的計劃失敗。

持續一個多月的江陰海戰,是中國海軍主力同日本海軍航空兵之間展開的一場以空襲和反空襲為主的殊死拼殺。戰鬥的結果是擊落日機20架,而中國第一艦隊主力則損失殆盡。這充分說明瞭中國海軍不僅在數量上,而且質量上極為落後的狀況。然而,就是在這樣極為落後的狀況下,陳紹寬帶領全體中國海軍,不畏犧牲,與敵浴血奮戰,顯示瞭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英勇氣概。

南京失守後,陳紹寬撤往武漢。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積極組織海軍敵後佈雷遊擊隊,長期打擊敵人,配合全國各戰場的作戰。

1938年,海軍部改組為海軍司令部,陳紹寬被任命為海軍總司令。

1945年5月,陳紹寬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參與制訂“聯合國憲章”。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後,陳紹寬以海軍總司令的身份任受降官,代表中國海軍在東京灣美艦“密蘇裡”號上出席盟軍對日受降儀式,繼以中國海軍代表身份,在南京出席中國戰區對日受降儀式。

拒絕內戰

同年底,人民解放軍自山東半島渡海,向遼東半島挺進。蔣介石命令陳紹寬率“長治”艦駛赴渤海堵截。對此,陳紹寬處於進退維谷之境,一則他目睹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厭惡內戰;二則,他對共產黨又缺乏瞭解,不知何去何從。

是年冬,蔣介石再次電令陳紹寬率“長治”艦赴山東堵擊共產黨軍隊。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後,陳紹寬以“抗戰後海軍元氣尚未恢復,且紹寬在抗日期中報效無多,已愧對國人,若再參加內戰,內疚殊大”,借口艦隻需修理和急需增撥油費,毅然率“長治”艦南下臺灣視察。蔣介石聞聽之後,頗為憤怒,拍案大罵:“豈有此理。”

稍後,蔣介石下令裁撤海軍司令部,免去陳紹寬的海軍司令一職,在軍政部成立海軍處,由陳誠兼任處長。1945年12月28日,陳誠派陸軍警衛隊取代海軍警衛連執行海軍部警戒任務。面對武力接管,陳紹寬斷然遷出海軍部。當蔣介石覺得處理欠妥,欲召見陳紹寬時,陳紹寬卻避而不見,提早離開南京南下福州,隱居故裡臚雷鄉。每日粗茶淡飯,讀書看報。

新中國時期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後,時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張鼎丞兩次親赴閩侯臚雷,探訪陳紹寬,誠懇請他出山,為革命工作。陳紹寬欣然表示,願意參加革命工作。爾後,他來到福州,公開表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新中國成立後,陳紹寬重新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盡心出力,做出瞭可貴的貢獻。他歷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務。曾先後赴蘇聯、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訪問。

在出任福建省副省長期間,陳紹寬儉樸如舊,把節省下的錢作為修建臚雷村“臚峰一橋”和“臚峰二橋”的經費。

1951年抗日戰爭勝利6周年前夕,陳紹寬就美、英兩國非法單獨對日媾和對新華社記者公開發表談話,強烈譴責這一行徑。

“文革”期間,為保護陳紹寬安全,組織上出面勸其移住醫院。1969年7月30日,陳紹寬病逝。

孫港站  三八墟  保護  小閔莊  經濟艙  炒栗子  甲醇  水痘病毒  辛正村北  百合  桃來  醫療服務  三草兩  碩輝苑  襁褓  聽診器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