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吳煥先 鄂豫陜蘇區創建人

吳煥先 鄂豫陜蘇區創建人

中文名:吳煥先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箭廠河鄉

出生日期:1907年8月

逝世日期:1935年8月21日

職 業:革命傢

畢業院校:麻城蠶業學校

信 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黃麻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

吳煥先(1907.8-1935.8.21),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鄂豫陜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 。民國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率紫雲區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隨後堅持鬥爭並參與創建鄂豫皖蘇區和紅二十五軍。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21日在甘肅涇川四坡村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8歲。

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1907年7月31日,吳煥先出生在湖北黃安紫雲區四角曹門村(今屬河南新縣)。他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回傢鄉領導農民鬥爭,1927年11月率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後帶領部分武裝在黃麻地區和光山南部堅持武裝鬥爭,為開辟以柴山保為中心的鄂豫邊蘇區創造瞭條件。

人物生平

孩童時代

吳煥先,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生於湖北省黃安縣四角曹門村(今屬河南省新縣)一個地主傢庭。乳名安安,自幼在鄉塾讀書。吳煥先的父輩有兄弟三人,靠耕種祖輩傳下的一點土地並兼營一傢雜貨店過活。吳煥先兄弟五人,排行第三。七歲時,他入附近朝陽寺私塾讀書,民國九年(1920年),到大彎村上學。童年的吳煥先,刻苦好學,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器重。

青年時代

民國十二年(1923年),吳煥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麻城蠶業學校。在共產黨員、麻城縣教育局局長王幼安的影響下,麻城蠶業學校成瞭傳播馬列主義最活躍的地點之一。吳煥先在這裡初步接受瞭馬列主義教育。在學校,他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的遊行示威、街頭宣傳和張貼革命標語等活動。

在武漢中學讀書的共產黨員戴季倫,是吳煥先的好友。在戴季倫的幫助下,吳煥先進一步接受瞭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主張,立志投身革命,堅信馬列主義。

民國十三年(1924年),在麻城蠶業學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民國十四年(1925年)夏,吳煥先從麻城蠶業學校畢業。吳煥先父親要吳煥先出門謀事,吳煥先說:“我做事要做大事,絕不做貪官污吏,落個臭名聲。”吳煥先在傢鄉住瞭一個多月時間,利用參加勞動的機會,積極從事革命宣傳工作。吳煥先粉刷墻壁,張貼馬克思、列寧的畫像,又掛上繪制的中國地圖,向群眾揭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以及統治階級賣國求榮、鎮壓人民革命的罪行,動員貧苦農民武裝起來,保衛祖國。

革命經歷

民國十五年(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回傢鄉組織農民協會,建立農民武裝。為瞭革命,吳煥先一傢六口慘遭國民黨地方民團殺害。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吳煥先帶領革命紅學領導農民群眾向土豪劣紳發起“年關借糧”鬥爭。3月,領導農民武裝逮捕、懲治瞭黃安北鄉最大的反動豪紳吳惠存。9月,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湖北省委“秋收暴動計劃”,領導當地農民群眾掀起“九月暴動”。10月任中共黃安縣委組織部部長,11月率紫雲區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隨後帶領部分武裝在黃麻地區和光山南部堅持武裝鬥爭,為開辟以柴山保為中心的鄂豫邊蘇區創造瞭條件。

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與吳光浩、戴克敏、曹學楷等人一起,領導創建鄂豫皖邊區第一塊革命根據地——柴山保。7月,繼任紫雲區委書記,從事地方工作,恢復、建立和發展農民赤衛隊,配合紅軍開展遊擊戰爭。

民國十八年(1929年)6月,徐向前來到柴山保,擔任紅軍第三十一師領導工作。時值敵人發動“羅李會剿”,吳煥先領導數千農民群眾和赤衛隊,積極配合紅軍作戰,在徐向前指揮下粉碎瞭敵人的進攻。7月,根據鄂東特委指示,吳煥先到羅山縣卡房(今屬河南新縣)一帶,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12月任鄂豫邊革命委員會土地委員會主席。

民國十九年(1930年)4月,中共鄂豫皖特別區委員會在箭場河成立,郭述申任書記,吳煥先當選為鄂豫皖特委委員兼黃安縣委書記。

民國二十年(1931年)4月15日,與曹幹先結婚。婚後,即調任紅四軍第十二師政治部主任。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12師政治部主任,11月任紅四方面軍第25軍第73師政治委員。參加瞭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蘇區後,吳煥先任鄂東北遊擊總司令部總司令。11月3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黃安檀樹崗重建紅25軍,任軍長。吳煥先表現出非凡的組織才能,幾天之內就把軍部、2個師和2個特務營組建起來,共7000餘人。在國民黨軍重兵劃區“清剿”、蘇區大部喪失的嚴峻形勢下,指揮部隊集中兵力打敵弱點,采取迂回、突襲等戰術,連續取得郭傢河、潘傢河、楊泗寨等戰鬥的勝利。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4月,紅二十五、紅二十八軍合編為紅二十五軍後,任政治委員。與軍長徐海東指揮部隊轉戰於鄂東北、皖西北地區,取得長嶺崗、太湖等戰鬥的勝利,恢復和開辟瞭朱堂店、陶傢河等根據地。11月11日,奉中共中央指示,與新任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率部進行長征,戰勝優勢敵人的圍追堵截,進入陜西南部秦嶺山區。他先後任中共鄂豫陜省委副書記、代理書記,正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為粉碎國民黨軍兩次重兵“圍剿”,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擴大紅二十五軍作出瞭重大貢獻。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7月,吳煥先等率部北出秦嶺,威逼西安。在獲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並準備北上的消息後,毅然作出西進甘肅、迎接中共中央、北上會合陜甘紅軍的決定。指揮紅二十五軍揮師猛進,占兩當、攻天水,連克秦安、隆德縣城,翻越六盤山,直逼平涼,截斷西(安)蘭(州)公路,有力地配合瞭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北上。

光榮犧牲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21日,紅二十五軍在甘肅涇川四坡村附近南渡汭河時遭國民黨軍突然襲擊。吳煥先在指揮部隊搶占制高點的戰鬥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8歲。

陽光城  情絲  三六九  鄂豫皖  抽水機  應昌  糊塗  大仁鏡村  詩鄉門  內能  護隴北  大顯身手  瞼外翻  昌灑鎮  射頻  燕爾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