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劉惔 魏晉八君子之一

劉惔 魏晉八君子之一

本名:劉惔

別稱:劉尹

字號:真長

所處時代:東晉

民族族群:晉人

出生地:沛國相縣(安徽省宿州朱仙莊鎮)

主要作品:文集二卷

主要成就:永和名士風流之宗

官職:司徒左長史、侍中、丹陽尹

配偶:廬陵公主司馬南弟

聲名愈重

劉惔出身世宦傢庭,他的祖父劉宏,在西晉頗有名聲,與其兄劉粹、其弟劉潢被時人稱贊為:“洛中雅雅有三嘏。”劉惔父劉耽,官至晉陵太守,亦頗有名聲。 

劉惔年少時清明遠達,有風度才氣,與母任氏寄居京口,他傢中貧窮,靠編草鞋為生,劉惔雖住在蓽門陋巷,但卻怡然自得。起初未被人重視,唯獨王導十分器重他。後來劉惔日漸知名,被時論比作袁喬。劉惔聽說後很高興,回傢把這件事告訴任氏。任氏是個聰明的人,她說:“你無法與他相比,不要接受。”又有人拿他與范汪比,他又很高興,但任氏還是不許他接受。劉惔成年後,時論把他比作荀粲。後娶晉明帝的女兒廬陵公主司馬南弟為妻。 

知人之明

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會稽王司馬昱獲授撫軍將軍、錄尚書六條事,參與輔政。而司馬昱以劉惔向來擅長言理,於是與王濛同為談客,很受司馬昱倚重,二人並號為入室之賓。 後歷任司徒左長史、侍中。

同年,征西將軍庾翼去世,由庾翼所任的荊州刺史出缺。庾翼原本將刺史一職交瞭給兒子庾爰之,並上奏求許;而輔政的何充卻推舉桓溫出任荊州刺史。劉惔十分欣賞桓溫的才幹,但卻明白他有不臣之心,於是向司馬昱進言,稱桓溫不可以居於荊州這個能制勝的位置,而且要常抑其位號。如此劉惔反對讓桓溫出任荊州刺史一職,更勸司馬昱自任荊州刺史,以自己為他的軍司,但司馬昱不聽從;劉惔於是請求自任荊州刺史,但司馬昱又不聽。 朝廷便於同年八月任命桓溫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但同時命劉惔監沔中諸軍事,領義成太守職,以代替前太守庾方之。 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桓溫率軍入蜀討伐成漢政權,時人大多認為桓溫難以成功,唯有劉惔認為可成,有人詢問原因,他說:“用蒱博(一種博戲)來驗證,如果沒有十足把握,就不博。恐怕桓溫最終要專制朝廷。”到後來果然像他所說的那樣 。 劉惔亦曾舉薦吳郡人張憑,張憑後來也成為才德好的士人,眾人因此稱他有知人之明。 

任自然趣

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劉惔任丹楊尹 ,任內為政清整,門無雜賓。當時百官時有批評官員,於是諸郡往往都會列舉一些官員罪行上奏,然而劉惔不同意這行為,更認為此風不去,百姓將會離心。於是作為首都建康所在的長官的劉惔,將這些上奏都壓下不作追究。 

劉惔後來在丹楊尹任內去世,享年三十六歲。他特別愛好老莊之學,崇尚自然。 臨終時,聽見供神佛的閣下正在擊鼓、舞蹈,舉行祭祀,就神色嚴肅地說:“不得濫行祭祀!”別人請求殺掉駕車的牛來祭神,劉惔回答說:“丘之禱久矣(出自《論語·述而》,即我早就禱告過瞭),不要再做煩擾人的事!”劉惔死後,孫綽為他作誄文,稱他“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時人把這句話當作名言。 劉惔不僅深受時人稱譽,也為後世仰慕。南齊時,丹陽尹袁粲指著庭中柳樹對劉惔的後人劉於說:“

人謂此是劉尹時樹,每想高風。今復見卿清德,可謂不衰矣。

” 

努比亞  交聯劑  新戀情  劍閣縣  大景城  是一種  內縫  酶聯免疫  三劉  潘傢園  雨碎江南  石拉子  悟空  缺席  半音  仙亭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