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楊於陵

楊於陵

楊於陵簡介:楊於陵,漢太尉震之第五子奉之後。父楊太清,客居河朔,死於安史之亂。六歲時因戰亂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九歲,擢進士第,授潤州句容(今江蘇)主簿,節度使韓滉將女兒嫁給他。貞元八年(792年),入朝為膳部員外郎。歷官吏部郎中、中書舍人、潼關防禦、鎮國軍使(今陜西華縣)、浙東(今浙江紹興)觀察使,入為京兆尹(首都市長),“奸人無所影賴,京師豪右大震”,官至戶部侍郎。

生平

出仕前

楊於陵,字達夫,一作楊於陵,是貴族後代,父親楊太清死於安[1] 祿山之亂。當時楊於陵才6歲,開始逃難,定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八歲高中進士,擔任"句容主簿"。節度使韓滉極端喜愛他,把女兒嫁給他。

他後來擔任瞭不少官職,隻因為丈人韓滉當宰相,他就"回避",回到"建昌"讀書,直到792年丈人去世,才出來作官,他為人剛正不阿,德宗很欣賞他。

累官尚書

他擔任浙東觀察使的時候,"越人"發生饑荒,他開倉出米三十萬石救濟貧民。

他擔任瞭"京兆尹"。此前有很多"編民",故意在禁軍也就是"北軍" 中,掛一個虛假的軍籍,然後依靠這個名頭到處招搖撞騙、橫行作惡。楊於陵請求進行查核、限制和全面清理,於是"奸人無所影賴,京師豪右大震"。可以看出,楊確實是一個剛正有魄力的人,為此他也曾經多次過擔任邊防軍事職務。

809年四月乙醜日,已經擔任吏部尚書的楊於陵在對策牛僧儒的時候,發現並選拔瞭針砭時弊、才華出眾的牛僧儒(後曾任宰相)。於是向朝廷盡力予以推薦,因此惹火瞭宰相李吉甫,被貶斥為嶺南節度使。

左遷嶺南

即使到瞭當時蠻荒的嶺南,他也沒有消極,而是任用李翱等人,查訪得失,給百姓做些實事。他發現當地百姓用木頭蓋房子,很容易著火,於是引導百姓建築磚瓦房屋,從此火災很少發生。

當時的嶺南監軍叫許遂振,驕橫貪婪,他畏懼楊的廉潔公正。他想出歪主意,在京師大肆造謠污蔑楊於陵貪賂,憲宗也無法辨別,就這樣把楊於陵給罷免瞭。許遂振更加專權跋扈,還到處搜集證據,嚴刑威逼庫吏,要他誣陷楊於陵貪贓。

於是出現瞭很精彩的一幕:吏呼曰:"楊公尚拒他方賂遺,肯私官錢邪?",也就是說楊於陵對送上門的禮物都嚴厲拒絕,他會去貪污嗎?後來宰相裴垍也向皇帝為他辯白。許遂振的醜行最終暴露,並被懲罰。

返京任職

810-814年,他回到吏部(主管官員選調)工作。楊於陵發現很多任用官員方面的工作弊病。他建議,把"考判"和"任命"官員的工作合並起來,並進行甄選、檢實,於是"吏不能為奸","監察奸吏,調補平允"、"居四年,凡調三千員,時謂為適",說明他對當時的官吏任用制度的初步改革,是有成績、比較成功的。

楊於陵和兒子曾長期管理戶部,對財政管理有一系列的貢獻。還針對當時百姓的困苦和"錢荒"問題,提出瞭財政稅費改革建議。著手進行一系列的穩定物價、增加貨幣供應的措施;在稅法上進行改進,對於除瞭鹽茶之外的稅項,進行"實物抵稅",想方設法豐富市場貨幣總量,並積極培植財源。

821年以後,他擔任"戶部尚書、太子少傅、弘農郡公",以"尚書左仆射"的官職退休。朝廷要給他退休的全額俸祿,他堅決推辭不要(古代人退休是沒有工資的),後在傢中去世。

四世輝煌

他有四個兒子都中進士(含恩蔭進士),並擔任官職,楊景復當同州刺史;楊嗣復當宰相;楊紹復當中書舍人;楊師復是大理寺卿。

楊於陵的裔孫中又有10幾位中瞭進士(含恩蔭),都當官,包括楊嗣復的兒子楊授、楊損、楊技、楊拭、楊捴;楊授的兒子楊煚;楊紹復的兒子楊擢、楊拯、楊據、楊揆;楊師復的兒子楊拙、楊振等。他們傢族數十位達官,延續瞭四世的輝煌燦爛。

萬行  文雲  賬戶管理費  僑胞  令人滿意  打過疫苗  一個普通  二巰  要犯  紅巖村  忠愛  大荒峪  狹路相逢勇  廣角  宋王  西錦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