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盧永祥 皖系軍閥代表人物之一

盧永祥 皖系軍閥代表人物之一

中文名:盧永祥

外文名:Lu Yongxiang

別 名:原名振河字子嘉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山東省濟南府濟陽縣

出生日期:1867年

逝世日期:1933年

職 業:軍人

畢業院校:天津武備學堂

盧永祥(1867年-1933年),原名盧振河,字子嘉,中國山東濟陽人,皖系軍閥代表人物之一。

盧永祥幼時傢境貧寒,隻讀過三年私塾。

1887年先入山海關隨營武備學堂,1890年投軍。

1895年考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被袁世凱聘為新軍軍官,在天津小站練兵時,與段琪瑞、王士珍等成為密友,後來一同成瞭皖系軍閥的骨幹。期間任淮軍隊官,後任武衛右軍管帶。

1899年,盧永祥隨袁世凱赴山東鎮壓義和團運動,任山東武衛右軍先鋒隊右營幫帶、北洋二十鎮協統。因鎮壓灤州起義軍有功,先後加記名總兵、提督、副都統軍銜。

1902年,任左翼步兵第四營營長。後北洋常備軍擴編為6個鎮,歷任陸軍第二鎮標統、第六鎮第十一協統領、第三鎮第五協統領,駐防奉天、錦州、長春等地。

辛亥革命爆發後,盧永祥隨第三鎮統制曹錕入關,奉命去山西井陘、固關地區鎮壓革命,因“功”加記總兵、提督銜,賞“巴圖魯”名號。

中華民國成立後,任陸軍第十師師長,淞滬護軍副使和護軍使,會辦江蘇軍務,浙江督軍等職。

1915年擁護袁世凱稱帝後,封一等男爵。後又參加鎮壓灤州起義和“二次革命”。

1916年袁世凱死後投靠段祺瑞歸入皖系,成為皖系軍閥幹將之一。

1917年1月,他升任淞滬護軍使。

張勛復辟失敗後,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權柄,為擴大皖系勢力,任命盧永祥以淞滬護軍使兼江蘇省軍務會辦。段決定征湘、平粵、討滇同時並舉,擬派盧永祥為湘粵方面軍總司令,因遭直系勢力反對,不得不將盧永祥留在上海,以隨時應付長江下遊的意外事變。

1919年8月,盧永祥改署浙江省督軍。

1920年直皖戰爭後,皖系勢力大大削弱,盧永祥部成瞭皖系的主要支柱。為瞭對抗直系軍閥,保持浙江地盤,盧永祥於1921年6月4日發表通電,主張“各省自定省憲,實現地方自治”,在浙江成立“省憲起草委員會” 。

1922年6月,盧永祥又宣告浙江自行廢督,自己改任浙江善後督辦。盧的通電,得到瞭南方各地方軍閥的支持和響應。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直系軍閥把持北京政府。盧永祥與何豐林為瞭保持浙江、上海地盤,與張作霖、孫中山聯絡,結成“三角反直同盟”。

1924年與江蘇督軍齊燮元因爭奪上海,發生“江浙戰爭”,任浙滬聯軍總司令。由於孫傳芳從福建出兵配合齊燮元大舉進攻浙江,加之盧軍內部發生兵變,結果浙滬軍大敗。北京政府下令免去盧永祥浙江軍務和官勛,任命齊燮元兼淞滬護軍使,孫傳芳兼任浙江軍務督理和閩浙巡閱使。盧永祥無立足之地,被迫於10月13日偕何豐林、臧致平等逃往日本。

1924年10月,直軍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潰敗,曹錕被困,推翻直系統治,擁段祺瑞成立臨時執政府。北洋政府大權落入段祺瑞、張作霖之手。張作霖大軍南下,打敗齊燮元,占領蘇皖,盧聞訊,立即從日本啟程回國,不久被臨時執政府任命為直隸軍務善後督辦。奉軍乘直系統治垮臺之際,向南方擴張地盤。

1924年12月,奉軍張宗昌部舉兵進攻江蘇齊燮元。段祺瑞借奉軍勢力派盧永祥南下,恢復皖系地盤。盧永祥遂任蘇皖宣撫使。

1924年12月間,孫傳芳反攻蘇皖,驅走奉軍。

1925年1月10日,盧到達南京後組織宣撫軍,自兼江蘇軍務督辦。

1924年8月盧永祥因受奉系軍閥排擠辭職,隱居天津。1933年年病死於天津,時年67歲。

紡正街紡  有孔蟲  綱紀  北柞村  回合結束  侯正卿  黃金山  尤河  天牛  語氣詞  中來  地北  大富  力學  核戰爭  上集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