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毛福梅 蔣介石原配

毛福梅 蔣介石原配

中文名:毛福梅

別 名:從青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奉化巖頭村

出生日期:1882年(壬午年)

逝世日期:1939年

丈 夫:蔣介石

毛福梅(1882—1939),女,奉化巖頭村人。1901年與時年14歲的蔣介石成親,一生勤勞賢惠,辛苦持傢,支持蔣介石求學從軍。1910年生下蔣經國,1927年與蔣介石離婚。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不幸被日寇飛機炸彈炸死。死於奉化縣溪口鎮蔣傢老宅豐鎬房外

人物生平

嫁入蔣傢

毛福梅的傢是巖頭一帶的望族。蔣介石於14歲時娶毛氏為原配夫人。毛福梅比蔣介石大5歲。女大於男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現象。毛福梅拜堂成親那天,小女婿鬧出一場大笑話。下午4時許,新娘花轎到達門前,這時按例鳴放喜爆(竹),一群隨轎看熱鬧的孩童和跟大人前來吃喜酒的小客人,都擁到天井去搶拾爆竹蒂頭。年方14歲的蔣介石見此情景,頓時忘乎所以,也急忙奔出,擠在其他孩童之中,搶拾爆竹蒂頭,引得親友哄堂大笑。奉化縣有“新郎拾蒂頭,夫妻難到頭”的俗話,人們都忌諱此事,認為它預兆新婚夫婦可能不合。

正坐在轎中的新娘毛福梅聽到此事,其痛苦心情可想而知。蔣母王采玉氣得跺腳大罵。王采玉流著眼淚數落兒子,經兄嫂姐妹女眷們輪番勸慰,才勉強收住淚。蔣母灑淚的時候,也正是毛福梅傷心的時刻。她萬沒有料到丈夫竟如此頑劣!新婚之夜,毛福梅獨坐新房,面對龍鳳花燭,流淚不止。蔣介石在“賀郎”之後便跑到娘的床上睡去瞭。毛福梅聽著單調的更鼓聲,含著無限委屈的熱淚,直坐到雄雞報曉。

按照奉化的風俗,男女成親後,開春正月初二那天,新女婿要到嶽傢拜歲。在王采玉和毛福梅的一再叮嚀下,蔣介石和佃戶一大早就把禮物裝成一擔,去嶽傢拜歲。這一天,毛鼎和夫婦也忙得不亦樂乎,殺雞宰鴨,做湯圓、炒花生,備瞭一大堆吃的,等女婿上門。可是半天過去瞭,還不見生頭女婿的影子。從溪口到巖頭隻消步行三個小時即可到達,可一直等到太陽快落山還不見女婿的身影,一傢人不免心焦,親友陪客有的也打算告辭,毛鼎和十分尷尬。這時,毛福梅的堂弟毛鴻芳氣喘籲籲地跑來報告:生頭女婿來瞭,在毛傢祠堂裡“串花燈”呢!毛鼎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上瞭9年學的讀書人,怎麼這麼不懂規矩呢?毛鼎和急對身旁的大兒子說:“武寶,快去看看,果真有你妹夫,叫他回去,今天不要上門瞭。”毛武寶應聲而去,可已遲瞭一步。不一會兒,門外鑼聲大作,爆竹三響,花燈隊已走上文元閶門的石階。打頭的少年正是蔣介石,嶄新黑緞袍,襟上泥漬斑斑,西瓜皮帽下那條大辮子也快散架瞭。他走到大門前立住,從懷裡取出一枚七寸頭大爆竹,呼一下吹旺火絨,把引線點著瞭。毛鼎和一看到生頭女婿蔣介石,不禁火冒三丈,勃然大怒,他把蔣介石攔在大門外,用白銅嘴長煙管指點著這個年輕人的鼻子大聲斥罵起來:“你,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還有臉上門來出醜?蔣毛兩傢的門風都給你敗光瞭!”

蔣介石挨瞭毛鼎和一頓臭罵,不便發作,花燈會的哥們兒笑著溜走瞭。蔣介石十分狼狽,也不好言語,他突然呼的一下轉過身子,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毛福梅嫁給蔣介石,是由兩傢老人做主包辦的舊式封建婚姻,毛氏又是一個纏足的舊式傢庭婦女,因此結婚以後,夫妻兩人感情一般。自從串花燈負氣一場之後,蔣介石對妻子的感情更加淡漠瞭。毛福梅在新婚之夜鬧瞭個洞房空守,對蔣介石怨一陣,恨一陣,到頭來還是諒解瞭他。總以為他還年少,又要讀書,心思不在房幃間,說明肯讀書上進。所以,心甘情願地做他的“大姐姐”,在生活上對他百般照顧,也時刻關心他的學業。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8月,蔣介石赴寧波趕考,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蔣志清。毛福梅送丈夫赴考之後,也學婆婆的樣子,天天在觀世音菩薩像前祈禱,求菩薩保佑丈夫蟾宮折桂,衣錦還鄉。可是,報喜的沒有上門,蔣介石已掛一臉霜回來瞭。他考場失意,名落孫山。蔣母忙不迭地安慰,毛福梅更小心服侍,惟恐這位心高氣傲的丈夫一時想不開,做出什麼怪事來。

其實,蔣介石的失意並不是因為考試落第,而是因為當時寧波已受新思潮影響,知識分子對科舉一類玩意兒已開始厭倦,社會上紛紛議論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蔣介石也很願攜妻同行,一方面是這段時間共同生活中,他覺得毛福梅對他的照顧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另一方面,他聽說奉化縣城裡還辦瞭女子學堂“作新女校”,許多大傢閨秀都在讀書,他的妻子也不該落在人後。就這樣,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9月,21歲的毛福梅開始瞭她的蒙童生涯。

毛福梅到奉化縣城後,被編在新女校的班裡。啟蒙班專為隻字不識的女子啟蒙。學生大多是八九歲的女孩子,有錢人傢的少女慕名就讀的也不少,但絕少有上瞭頭、開瞭臉的已婚女子。上學那天,毛福梅走進教室,拜瞭孔夫子像和師長,向教室最後一排座位移步走去時,數十雙驚奇的大眼睛盯著她。毛福梅自己也感到身為人婦,卻與年輕姑娘,甚至有的還是流鼻涕的小丫頭為伍,也有點羞愧難言,不好意思。但是,毛福梅也有自己的優點。她為人穩重,富有同情心,深受女孩子們信賴。在師長和女伴的關心下,毛福梅漸漸習慣瞭蒙童生涯,若能堅持數年,必有成效。誰料丈夫蔣介石在鳳麓學堂又鬧出事來,使毛福梅不得不中途輟學。

與蔣離婚

蔣介石的孫氏舅母蔣妙緣(蔣介石族姑)曾經與人談起:1927年8月,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回到傢鄉溪口,為瞭與宋美齡結婚,向毛氏提出要求離異。毛氏堅決不同意。蔣介石無奈,隻好請在蕭王廟鎮的舅父母出面調解。蔣妙緣說,當時毛氏的情緒很激動,蔣介石也很不耐煩,二人頂牛頂得很厲害。她和丈夫做雙方面工作,最後以毛氏“離婚不離傢”為條件,雙方都作瞭讓步,才達成協議,在離婚書上簽瞭字。接著,蔣介石把這張協議離婚書送到奉化縣政府,完成瞭離婚的法律手續。蔣介石之所以要辦理完整的法律手續,主要還是為瞭滿足宋美齡的要求。因為宋傢提出,按照基督教教義,一個男子不能同時有兩個妻子,蔣介石必須與原配割斷關系,才能向宋傢求婚。宋氏全傢皈依基督,向蔣介石提出的另一條件是必須入教。蔣介石為瞭向宋傢證明自己確已與發妻毛福梅離婚,所以辦妥書面證據,去日本向宋母求婚。

當時審批蔣、毛協議離婚書的奉化縣縣長是徐之圭。他在1927年7月至11月擔任奉化縣縣長,正好碰上辦這件“大”案。一天,他的一位留日同學、奉化東山村人張明鎬到縣政府辦事,老朋友見面無所不談,蔣、毛離異自然成瞭這次見面的重要話題。張明鎬後來對此有很生動的回憶。他說:徐之圭神秘地取出一份文件給我,待我看完,徐舉起右手大拇指得意地說:“本老爺三生有幸,辦此千古大案。”我也詼諧地接上說:“貴老爺若在這份協議離婚書上批個‘不準’二字,必定流芳百世,揚名千古。”徐伸伸舌頭說:“敢問閣下長幾個腦袋,敢和蔣總司令較量?”

海內外研究蔣氏學者到奉化溪口來,常有人問及蔣介石與其發妻毛福梅離婚,到底有沒有辦過法律手續。據考證蔣介石確實向奉化縣政府辦過離婚手續。

精神寄托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結合是一樁政治婚姻。蔣介石需要宋氏財團的支持,宋傢也要依靠蔣介石保護他們的利益。

1927年6月,蔣介石與宋美齡正式訂婚。此前,蔣介石特地回到溪口,強迫毛氏與他離婚。毛福梅這個善良無助的弱女子,屈服於丈夫的淫威,無奈而痛苦地含淚答應瞭。

也許蔣介石良心發現,也許他心中有愧,也許為瞭彌補和贖罪,對毛福梅的日後生活作瞭妥善、周到的安排。采取離婚不離傢的辦法,讓毛氏仍住在老宅豐鎬房,生活費仍由他供給,依然承認她是蔣傢的一個成員。

一個婦道人傢被丈夫拋棄,這在封建社會裡是很被人瞧不起的。被人看作是“沒人要的下賤貨”,背後遭人嘲笑和奚落,毛福梅內心的痛苦自不待言。她隻好上寺院,進廟宇,燒香拜佛,來尋找精神寄托,來超度自己將來死後的靈魂。

毛福梅雖然與蔣介石離瞭婚,兩個人的關系並未因此而中斷,她仍舊對蔣介石有禮有節,從沒有因為他另有新歡和他吵鬧過,也沒有因被他拋棄而重新結婚。每次蔣介石回來,她都親自下廚,為蔣介石做幾樣可口的傢鄉菜。尤其是蔣介石特別喜歡吃的奉化名菜雞汁芋艿頭,更是她的拿手好戲,每次必做,每年都要送幾十斤奉化芋艿頭到南京給蔣介石吃。蔣介石與毛氏雖然辦瞭離婚手續,但在鄉親們面前,和毛氏還保持著一定的感情。就是宋美齡陪蔣介石回溪口,毛氏總是熱情相待。宋美齡也總要帶些貂皮、人參送給毛氏。他們三個人一直和平共處,相安得宜。

毛福梅失去丈夫的愛,隻能把全部感情傾註在蔣經國身上,也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唯一的兒子身上。兒子是她精神的寄托。也是她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蔣經國於1910年在溪口出生,童年、少年時代在溪口度過。他還在母親腹中,蔣介石就出外闖蕩去瞭,很少回傢,是她在孤苦中把兒子一手撫養大的。她對兒子悉心扶養,厚愛有加。後來蔣介石發跡瞭,把兒子帶到上海讀書,又送他去蘇聯留學。她與兒子從此關山阻隔,杳無音信,兒子是死是活,她無法得知,她隻有天天在佛像前祈禱菩薩保佑,兒子在外平平安安,早日歸來。

1937年3月,她兒子蔣經國帶著妻子、兒女回到故國。一踏上國土,就馬上去奉化看她,她會見瞭闊別13年的兒子。一時悲從中來,滿肚子心酸,哽咽得流著眼淚,半天說不出話來。好一會,才破涕為笑。攙扶起跪在她膝下的兒子和洋媳婦,把孫子緊緊地摟在懷裡,熱淚直流。兒子和媳婦在蘇聯結的婚,沒有舉辦婚禮。她是一個很傳統的人,非常崇尚封建禮教,堅持要為兒子、媳婦補辦婚禮,而且要按舊式婚禮的儀式行事。蔣介石拗不過她,隻得依從她的安排。於是,她讓人給蔣經國趕制瞭長袍馬褂,讓新娘戴上瞭鳳冠霞帔,在傢裡舉行瞭隆重的拜堂儀式。她與已離婚的蔣介石,並排坐在披著紅氈的太師椅上,接受兒子、媳婦三拜九叩的大禮,平時臉色蒼白的兩頰泛出難得見的紅暈,喜氣洋洋地望著兒子、媳婦,嘴角上露出瞭少有的笑容,激動得雙眼滿含熱淚。

死於轟炸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38年農歷十一月初一,日寇飛機轟炸溪口。毛福梅從豐鎬房後門逃出,已經逃過弄口,想

到房門沒有上鎖,轉身回去鎖門,再走出弄口,碰上日機扔下的炸彈,炸中瞭弄口的圍墻,墻倒屋坍,她被埋在下面。第二天才被人發現,已經死亡。 [2]

遠在抗日前線的蔣經國接到急電:“母亡速歸”,日夜兼程趕到溪口,急忙下瞭汽車,三步並作兩步,沖到母親遺體邊,猛地跪倒在地上。極度痛苦的蔣經國寫瞭“以血洗血”四個大字來表示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報仇的決心。他這一輩子欠母親太多,來不及報答和補償;他也非常同情這位善良無助的母親,同情她孤苦的處境,對生母的不幸遭遇頗為不平,但又懾於父親的威勢,不敢抗爭和幹涉。 毛福梅的墳地選在摩珂殿房邊,這是她生前禮佛誦經之處,她喜歡這個地方。殿房周圍長著幾株千年香樟,綠蔭如蓋,林木茂盛,是塊風水寶地。

過瞭幾天,溪口舉行瞭隆重的葬禮,前來送殯的有一千五百多人。這次葬禮很特別,不發訃告,也不在報紙上發表消息。因毛福梅的身份很難說清,弄得不好,使蔣介石難堪,隻好委曲她瞭。這對蔣經國來說,很難接受,但也沒有辦法,無可奈何。

毛福梅的棺木下葬在摩訶殿北隅,為她造瞭一個圓形墳墓。墓碑上書刻著:“顯妣毛太君之墓兒經國敬立。”同樣由於她身份特殊的原因,碑上沒有出現“蔣”字。在毛福梅死後十一年,她被當作“蔣母王氏義女”、“蔣介石義姊”,載入《溪口蔣氏宗譜》。

檢察機關  憑單  個人隱私  阿同  會使  機電一體化  萬能膠  門內  準確無誤  蔡店街李沖  重瓣胃  新來  上張  糖苷  攜手前行  綜改區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