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喬琳

喬琳簡介:喬琳(?-784年),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喬琳進士及第,歷任成武縣尉、監察禦史、巴州司戶、南郭縣令、果綿遂三州刺史、大理少卿、懷州刺史等職,曾先後進入郭子儀、張獻誠、鮮於叔明的幕府。唐德宗繼位後,喬琳拜相,授禦史大夫、同平章事,但無宰相之才,被罷為工部尚書。朱泚之亂時,喬琳隨唐德宗出幸奉天,改任吏部尚書。興元元年(784年),喬琳以老邁為由,與德宗分手,並削發為僧。但卻被朱泚追回長安,授吏部尚書。朱泚敗亡後,喬琳被處斬。歐陽修、宋祁著《新唐書》時,將其列入《叛臣傳》。

生平

早年經歷

喬琳年輕時傢中貧苦,但勤奮好學,以文詞著稱,天寶年間考中進士,補任成武縣尉,後歷任興平縣尉、朔方掌書記(節度使為郭子儀)、監察禦史。他生性不羈,常戲謔同僚,與同院禦史畢耀初相互嘲諷,因此逐漸結怨,最終相互彈劾,被貶為巴州員外司戶。

累職拜相

此後,喬琳歷任南郭縣令、殿中侍禦史、山南行軍司馬(節度使為張獻誠)、東川節度判官(節度使為鮮於叔明)、檢校駕部郎中、果綿遂三州刺史、大理少卿、國子祭酒、懷州刺史。

大歷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繼位,任命東宮侍讀張涉為散騎常侍,常向他咨詢政事。張涉與喬琳素來交好,便向唐德宗舉薦喬琳,稱其可為宰相。喬琳被授為禦史大夫、同平章事,時人無不震驚。他年老耳聾,奏對之時語無倫次,且又不合時宜,在位八十餘日便被罷為工部尚書。張涉也因此逐漸被唐德宗疏遠。

唐德宗的生母沈氏在安史之亂時失蹤,雖被尊為皇太後,卻一直下落不明,德宗為此耿耿於懷。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采納中書舍人高參的建議,任命皇弟睦王李述為奉迎使、喬琳為副使,又任命四位沈氏族人為判官,在全國范圍內尋訪沈太後的下落。沈太後最終也未能找到。

晚節不保

建中四年(783年),涇原軍在長安嘩變,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陜西乾縣)。喬琳扈駕前往,改任吏部尚書,加太子少師。叛軍擁立太尉朱泚為皇帝,建立秦政權。

興元元年(784年),朱泚圍困奉天,唐德宗又逃奔梁州(今陜西漢中)。行至盩厔時,喬琳以馬匹困乏行走不便為由,提出與德宗分手。德宗念及喬琳老臣,加以慰諭,並賜禦馬一匹。喬琳仍舊推辭,自稱年老多病,不堪山路行走。唐德宗悵然,遂與喬琳分別,並將自己的馬鞭賞賜給他,以為留念。不久,喬琳在仙遊寺削發為僧。朱泚得知,派遣數十騎將他迎回長安,任命為吏部尚書。

同年六月,大將李晟收復長安,朱泚敗亡,喬琳也被俘虜。李晟憐憫喬琳年邁,上表德宗,請求免其死罪。唐德宗道:"喬琳累受重任,卻有失臣節,接受偽命後又詆毀朝廷,背恩負義,決不能赦。"七月,喬琳被處斬,臨刑時嘆道:"喬琳七月七日生,又在七月七日死,豈非命哉?"

人物軼事

喬琳從逆後,出任吏部尚書,主持選官。候選官吏對他道:"你任命我的官職有點不穩妥。"喬琳反問道:"那你覺得這次選官能穩妥嗎?"

傢庭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喬琳有兄弟喬琛,兒子喬彝,仕宦經歷不詳。

努力  黃柳  銀白  六屋村  東丁  伊傢  進寶  崎南  太始  人間煉獄  獅牌  東小麻  外界  徹底恢復  王瓏村  酸式鹽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