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大黃連刺

大黃連刺

大黃連刺別名:土黃連,石妹刺,大黃連,寬葉雞腳黃連,刺黃連,雞腳刺,三顆針,

大黃連刺簡介:大黃連刺,中藥名。為小檗科植物粉葉小檗BerberispruinasaFranch.的根和莖。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泄瀉,痢疾,黃疸,熱淋,咽喉腫痛,口瘡齦腫,火眼目赤腫痛,痄腮,乳癰,癤腫,燙傷。

大黃連刺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

濕熱泄瀉,痢疾,黃疸,熱淋,咽喉腫痛,口瘡齦腫,火眼目赤腫痛,痄腮,乳癰,癤腫,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化學成分

莖含小檗堿1.58%,還含掌葉防己堿及微量的藥根堿。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瀉小腸實火,胃中實熱。利小便,止熱淋痛,牙根腫痛,咽喉疼痛,小兒乳蛾痄腮。”

2、《雲南中藥志》:“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菌痢、腸炎、咽喉痛、牙齦腫痛等。”

大黃連刺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暴赤火眼,腫脹疼痛:土黃連為末,泡人乳,點眼。(《滇南本草》)

大黃連刺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采根,除去雜質,鮮用或趁鮮切片曬幹。幹根或莖未開片者,噴淋清水浸透後切片,曬幹。

大黃連刺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圓柱狀不規則彎曲,直徑2-6cm,外表皮黃色或黃褐色,具縱皺槽;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皮層深黃色,木部淡黃色,占直徑的8/10-9/10,具明顯輻射狀射線;氣微,味極苦。莖枝圓柱形,多2叉分枝,直徑1-6mm,長短不一,表面灰綠色,粗枝具明顯縱棱,針刺多3叉,刺長可達3cm;質硬,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橫切面皮部與木部金黃色,有較密的放射狀紋理,髓部黃白色;氣微,味苦。

大黃連刺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小檗科小檗屬粉葉小檗。

形態特征

常綠小灌木,高2-3m。根粗壯,斷面淺黃色。小枝節處生有堅硬的3分叉刺,長2-3cm。葉4-6片簇生,革質;幾無柄;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2.5-4.5cm,寬1.5-2.2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疏生刺狀齒1-6個,罕近全緣,葉脈不顯至無脈,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白色,被白粉。花10-25朵簇生葉腋;萼片6,下有2個苞片;花黃色,花瓣6,較萼片短;雄蕊6,花藥瓣裂。漿果橢圓形或近球形,無花柱,被白粉或藍粉。花期5月,果期8-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雲南。多自產自銷。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600-3000m的山野路邊。

璟匯路  行去  南樹溝  彩彈球  疑慮  解放北路  星城  孤獨者  珍珠菜屬  下平村  隻不過  灣寺  龍騰四海  小常王寨  象耳  紅蘭名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