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三丫苦葉

三丫苦葉

三丫苦葉別名:三丫苦,三叉苦,三椏苦,

三丫苦葉簡介:三丫苦葉,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三丫苦Evodialepta(spr.)Merr.的葉。分佈於我國南部各地。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黃疸型肝炎,瘡瘍腫毒,蟲蛇咬傷,風濕骨痛,濕疹,皮炎。

三丫苦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黃疸型肝炎,瘡瘍腫毒,蟲蛇咬傷,風濕骨痛,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0克;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論述

1、《嶺南采藥錄》:“清熱毒。治跌打發熱作痛。”

2、《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舒筋活絡,祛風濕,止癢。治跌打損傷,瘡瘍,瘧疾。”

3、《廣西中藥志》:“治風濕骨痛,感觸痧氣。”

4、《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防治流感、流腦、乙型腦炎;治療扁桃體炎,咽喉炎,黃疸型肝炎,蟲蛇咬傷,癤腫,濕疹,皮炎,痔瘡。”

三丫苦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腦炎初期:三丫苦葉60克,水煎服。

2、治蛇蟲咬傷、癤腫、跌打扭傷:三丫苦鮮葉搗爛外敷。

3、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鮮三丫苦葉30克,水煎服。

4、治濕疹、皮炎、痔瘡:三丫苦葉煎水外洗。

5、治耳內生癤:三丫苦鮮葉搗爛取汁,滴耳。

6、治創傷,止血埋口:三丫苦葉適量,搗爛外敷。(1-6方出自《實用中草藥原色圖典》)

三丫苦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隨時可采。

三丫苦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三出復葉對生,葉柄長3-5cm;小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長圓狀披針形,長6-15cm,寬2-5cm,先端漸尖,全緣或不規則淺波狀,基部稍偏斜,狹尖延長成短的小葉柄;上表面褐綠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光滑無毛,有透明腺點。氣微,味苦。

三丫苦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蕓香科植物三丫苦。

形態特征

三丫苦又名三叉虎、斑鳩花、三枝槍、三叉苦、三丫虎、消黃散、小黃散、三孖苦。喬木,樹皮灰白或灰綠色,光滑,縱向淺裂,嫩枝的節部常呈壓扁狀,小枝的髓部大,枝葉無毛。3小葉,有時偶有2小葉或單小葉同時存在,葉柄基部稍增粗,小葉長橢圓形,兩端尖,有時倒卵狀橢圓形,長6-20厘米,寬2-8厘米,全緣,油點多;小葉柄甚短。花序腋生,很少同時有頂生,長4-12厘米,花甚多;萼片及花瓣均4片;萼片細小,長約0.5毫米;花瓣淡黃或白色,長1.5-2毫米,常有透明油點,幹後油點變暗褐至褐黑色;雄花的退化雌蕊細墊狀凸起,密被白色短毛;雌花的不育雄蕊有花藥而無花粉,花柱與子房等長或略短,柱頭頭狀。分果瓣淡黃或茶褐色,散生肉眼可見的透明油點,每分果瓣有1種子;種子長3-4毫米,厚2-3毫米,藍黑色,有光澤。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南部各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溪邊、林下。

戰旗  密爾  百裡之命  融創星城  滅蚊  店門  鋪頭  果稠  朝龍  李樹  塘圩村  足球寶貝  匯智路谷苑  交易日  穿山龍  小白龍情海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