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野塘蒿

野塘蒿

野塘蒿別名:

野塘蒿簡介:野塘蒿,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香絲草Conyzabonariensis(L.)Cronq.的全草。分佈於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痛,止血之功效。用於感冒,瘧疾,風濕性關節炎,瘡瘍膿腫,外傷出血。

野塘蒿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除濕止痛,止血。

主治

用於感冒,瘧疾,風濕性關節炎,瘡瘍膿腫,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排膿解毒,利氣。治腫毒化膿,遺精,白帶。”

野塘蒿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遺精:野塘蒿(去粗皮葉)6g,水楊柳9g,大葉柳樹根9g,牛皮凍15g。水煎服。

2、治腫毒化膿:野塘蒿鮮葉,搗爛敷患處。

3、治白帶:野塘蒿(去皮)6g,白花茵陳15g,土木履15g,白花烏蔸15g,白雞冠花15g,水煎服。(1-3出自《湖南藥物志》)

野塘蒿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斷曬幹。

野塘蒿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植物香絲草。

形態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紡錘狀,常斜升,具纖維狀根。莖直立或斜升,高20-50厘米,稀更高,中部以上常分枝,常有斜上不育的側枝,密被貼短毛,雜有開展的疏長毛。葉密集,基部葉花期常枯萎,下部葉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0.3-1厘米,頂端尖或稍鈍,基部漸狹成長柄,通常具粗齒或羽狀淺裂,中部和上部葉具短柄或無柄,狹披針形或線形,長3-7厘米,寬0.3-0.5厘米,中部葉具齒,上部葉全緣,兩面均密被貼糙毛。頭狀花序多數,徑約8-10毫米,在莖端排列成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花序梗長10-15毫米;總苞橢圓狀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8毫米,總苞片2-3層,線形,頂端尖,背面密被灰白色短糙毛,外層稍短或短於內層之半,內層長約4毫米,寬0.7毫米,具幹膜質邊緣。花托稍平,有明顯的蜂窩孔,徑3-4毫米;雌花多層,白色,花冠細管狀,長3-3.5毫米,無舌片或頂端僅有3-4個細齒;兩性花淡黃色,花冠管狀,長約3毫米,管部上部被疏微毛,上端具5齒裂;瘦果線狀披針形,長1.5毫米,扁壓,被疏短毛;冠毛1層,淡紅褐色,長約4毫米。花期5-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路邊、田野及山坡草地。

蛋白纖維類  雷暴  剜肉生瘡  無機質  創景路業成  汶翰  洪慶  膜融合  孝道  夢溪筆談  高朗村  景崗山  莊湖村  白曜  正在進行  劉璐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